聚焦全国助残日|菜市口有这样一支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3-05-21 21:30:39 发布人:hao168

“买4听百威啤酒。”顾客上门,冯中林麻利地起身,从头顶上方挂着的一叠塑料袋中扯下一个,将袋子的一端套在右手手肘处,用左手打开冰柜,取出4听啤酒放入袋中,转身递给顾客。冯中林属于先天手臂畸形,一生下来右

“买4听百威啤酒。”顾客上门,冯中林麻利地起身,从头顶上方挂着的一叠塑料袋中扯下一个,将袋子的一端套在右手手肘处,用左手打开冰柜,取出4听啤酒放入袋中,转身递给顾客。

冯中林属于先天手臂畸形,一生下来右手臂就只到手肘处。他十几岁时来到北京打拼,卖烟酒、干修理。如今他的便民超市就开在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东门入口处。除销售食品饮料之外,还兼营手机配件、灯管五金、手机维修、专业贴膜等,他通过自己的手艺,为牛街地区的居民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同时,他的店还挂着“扶残助残摊位标识牌”,通过“轻残帮重残”服务更多的残障朋友们。

从2020年开始,牛街街道残联依托职康站打造就业帮扶基地,与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联手搭建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除了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场实训基地,购物广场内的16家商户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地区残障人士、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总经理李毅说,今年随着生活回归正常,志愿队将开展进社区活动,把扶残助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冯中林(右)正在他经营的便民超市里做买卖。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一个人的便民超市:残疾人上门“一律成本价”

冯中林的店就位于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东门入口处,位置绝佳。30多平方米的便民超市,还提供手机贴膜、维修等服务。来北京打拼快30年了,冯中林在草桥、虎坊桥等多个区域开过烟酒店,凭借着修理各种小家电的手艺,他走到哪儿,老顾客就跟到哪儿。每天早上7点半开门,一直忙到夜里12点半关门,冯中林一个人支撑着便民超市,养活在老家的妻儿——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读高二、老二读高一。

一生下来,冯中林就缺失右手小臂部分。从小他就习惯用左手生活、写字。1996年,技校中专毕业的冯中林从河南信阳来到北京投奔大哥,跟着哥哥一起开烟酒店、干小家电维修。2015年,哥哥回老家发展,冯中林一个人留在北京打拼。

在学校,冯中林学的是家电维修。相比四肢健全的人,他学习维修自然是困难更多。但他不服输,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终得以熟练地用右手手肘固定物品,左手灵活地拆卸零件、焊接。在北京做维修快30年,他感觉随着电器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电器维修空间也在逐步变窄,大的家电品牌在售后选择上会采用规模化的维修团队,一些小家电坏了消费者更愿意直接换新,于是冯中林又通过视频自学了手机维修和贴膜技术,将他的便民超市经营得有声有色。

冯中林(左)还兼营各种手机配件、小家电维修、专业贴膜等,为地区居民提供着优质服务。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2020年,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在菜市口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成了牛街地区重要的居民购物场所。得知冯中林的情况,购物广场主动帮他咨询各项经营政策,把位于一楼东门入口处的“黄金铺面”租给他,并减免了一定的租金。

冯中林也加入了市场的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以“轻残”帮助“重残”的方式,为地区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冯中林的店里,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购物,他都只收成本价。“我自己不容易,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也想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冯中林说。

免费教、帮着卖,“老病号”的手工编织基地

在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二楼,富亚文经营的雅缘轩工坊位置比较偏僻,但这里并不冷清。店门口支一张小方桌,加上几把椅子就是“工作台”,每天都有不少前来学习珠艺编织技术的学员,这些学员中,既有牛街地区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的学员,也有爱好珠艺编织的社区居民。

牛街街道残联理事长刘哲介绍,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是以街道职康站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职康站内的大部分人员是智力残疾者,基地以“互联网+”为特色,为残疾人提供电脑技术、客服服务、手工制作等特色培训。雅缘轩工坊就是与街道合作的一个手工编织特色基地,“街道会提供手工编织的材料钱,我免费教他们编织技术,他们做好的工艺品就放在店内义卖。”富亚文介绍说。

今年已经60多岁的富亚文,原是首钢开电车的职工,由于身体不好,她在30多岁时就从单位内退了。她的妹妹原先在小商品城经营批发各种珠子,富亚文没事儿的时候就琢磨着用珠子编织各种工艺品、挂件。

“后来我妹妹不再做批发了,好多珠子就给我了。这些珠子不能浪费,我得给它们想个出路。”正是这个时候,富亚文认识了热衷公益的方姐,她们第一次把珠子拿到太阳村,教太阳村的孩子们编织手工艺品,再进行义卖,从此为富亚文打开了助残公益的大门。而那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

富亚文(左)正在免费教社区居民编织杯子套。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富亚文说,她多年来身体不好,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后来身体慢慢好起来,她也想着帮助更多的人。在做助残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富亚文认识了北京很多街道的残联,走进社区做手工编织课培训,成了她的日常工作,直到疫情暴发,线下的培训课才暂停了。

雅缘轩工坊地方不大,呈长条形,货架和玻璃柜台上,摆满了各种用珠子编成的挂件、摆件,其中有不少是职康站孩子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卖出去后,富亚文就会给他们一笔手工费。在店内的玻璃柜台内,她特意放了很多信封,“每次手工费我都会放在信封里,等到他们要走的时候,再帮他们装进包里,如果提前给他们,大概率会弄丢。”富亚文说,这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编织起工艺品来却比正常人更容易专注,能沉下心来。他们的作品都非常精美,编织的手提包都特别漂亮,一些老顾客常常在这里购买后送给亲戚朋友,尤其是在国外有亲朋好友的人,“外国人很喜欢中国的这种手工编织作品,你看这几个作品,是已经预订好准备要带去日本的。”

为了方便初学者学习,富亚文还为每个作品写了“口诀”,比如吉祥兔,标明用料——“白色珠179个、粉色珠103个、黑色珠34个、金色珠1个”。编织头部的每一步骤也都有口诀:“串(穿)6回线,左不动右串(穿)5回,左借1右串(穿)4回线(穿2次),左借1右串(穿)3回线……”学员们对照着口诀就能很快上手了。

街道为具备就业条件的残疾人搭建就业实训基地

牛街街道残联理事长刘哲介绍,截至今年3月31日,牛街街道在册残疾人2145人,从人员结构来看,18-50岁之间的就业年龄段中具备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占比不到20%。

“街道的帮扶基地,主要为学员培养简单的职业技能,但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还需要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去实践。”刘哲说,为此,街道残联与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联手,进一步挖掘残疾人就业岗位,争取民营企业的优质资源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街道帮扶基地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购物广场特地在一层开辟“黄金铺位”,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场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他们能够早日融入社会,自立自强。自2020年以来,牛街街道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已帮助了50人次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菜市口生活购物广场的16家商户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包括冯中林在内的爱心商户店铺门前,都悬挂了明显的标识牌。在二楼张贴的助残扶残活动范围宣传单上,爱心商户的位置、联系人、电话都公示了出来,他们会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及时提供日常免费维修、制作被褥、理发、修表等多项服务。同时,这些爱心商户也是街道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的技能老师,他们会轮流为基地内的学员教授职场技能,帮助学员们早日走入社会。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卢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