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盐业暴利,为何还有那么多盐商因此破产?

发布时间:2023-05-23 08:32:52 发布人:hao168

自古以来,酒、茶、马匹、丝绸等重要的商业贸易,一直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为了获取高额的财政收入,国家政府特别允许商人去从事这些高额利润的专卖贸易活动,并以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在清朝时期这种专商制度虽然获取

自古以来,酒、茶、马匹、丝绸等重要的商业贸易,一直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为了获取高额的财政收入,国家政府特别允许商人去从事这些高额利润的专卖贸易活动,并以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在清朝时期这种专商制度虽然获取了高额的税收收入,但是随着盛世的结束,自古以来维持的稳定局面发生动摇,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由于盐商们经济实力的削弱和私盐泛滥等原因,使盐商丧失了克服滞销的能力,引起资金短缺,导致盐商破产,另外私盐的泛滥侵夺了盐商市场使得盐商队伍处于崩溃的边缘。再加上内忧外患,清朝的盐产业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

一、盐政与皇权的关系

所谓盐商,是指以盐作为经营对象的商人,在古代社会,商人是经济权的执行者,皇帝是专制皇权的代表和执行者,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使两股权利纠合在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经济权与政治权同流共生的现象,清代尤为突出。

盐商依附皇权

盐商自形成起就是一个依附阶层,他对政治势力及国家政权的依赖决定了盐商阶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一特点,使其面对皇权势力时,只能选择臣服。为何盐商要拉近与皇权的关系,单纯从政治角度讲,就是要取得皇权的庇护,利用皇权至高无上及独断性来压制影响其获利的其他政治因素。

因为盐政官员对盐商的额外盘剥,所以在官督商销的运营方式下,盐商的经济行为时刻都要受到盐政官员们的严密监视和管理,而在盐商与盐官的接触中,盐商的巨额利润收入必然对盐官是一种刺激,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盐政官员百般对盐商进行盘剥,勒索利益。

这些正课之外的私取规费,都是盐官们对盐商巧立名日、巧取豪夺的结果,成为盐商们经营活动中的一大负担。面对盐官及势要的盘剥,盐商只能通过寻求权利更高且不会徇私的政治势力庇护。在官官相护的帝制社会,也只有借助皇权之力,披着“恩赏"的外衣,才能在封建官僚势力压制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于是,盐商们以捐输报效的方式来求得庇护,并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每年盐商在上百万引盐的运销中获利颇丰。那些盐商们尤其懂得,要想获得暴利,以及使其总商位置能够长久,并握有盐业经营特权,一切都离不开皇权的维护和支持。

于是,他们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和笼络皇帝,通常以资助军需、河工、灾赈等名义,或每逢皇帝巡幸及各种庆典时,捐纳大量银两的方式进行。可以说,这是盐商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政治投入,他们深信拿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给皇帝将来能够换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清朝国家的盐务形成了皇帝、盐官、盐商三层利益关系,这纷繁错杂的关系使得正常的经商模式由正常变得混乱,政府为了维持这种利益关系的稳定,在对待盐官和盐商的态度上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方式,一方面加大了对盐官的限制与打击,对盐商则表现出一种宽容和保护。

2.官商勾结

盐商挟资交结盐官,盐官执势袒护盐商,其实是导致清代官风堕落较有代表性原因,也为盐业衰落埋下了伏笔。盐商作为清代官商群体中的实力派,他们种种与官府的交往方式必然在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清代官风。

其一,盐商贿官行为,助涨了盐官贪渎之风。盐官本是办理国家盐务人员,理应秉公执法,为涉盐群体提供方便。但由于盐商为一己私利,不惜重金贿求盐官。其二,助涨了官场中拉拢关系、攀附权贵之风。乾隆时期,司、道府、及州、县,各序齿兄弟相称,树彼此依倚之势。

虽然不能把吏治败坏“官官相护,习以成风。”等政治积弊全归于盐商,但盐商必定参与其中,对吏治败坏起到的却是推波助澜的不良影响。而且在那个时期,盐商把官场中拉拢关系、攀附权贵看作是“官场常态,人人以为固然,唯习为固然。”

其三,助长官场欺上瞒下之风。盐商与盐官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的做法就是瞒上欺下,以分盐利。对于盐商淹销、瞒报之举,盐官则视而不见,或以种种借口为盐商开脱。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盐商贿赂之功,另一方面是盐官贪利之举。

所以到最后,官商勾结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国家盐课无补,食盐百姓遭殃,商人得以操独市之利,任意低昂。而民间因以食重价之盐,徒苦于民,无益于国。

二、清代盐业大厦将倾

即便是盛世,不正之风的影响依然成为盛世掩盖下成片的蛀虫,当正常的经营秩序被破坏,统治者仅凭一己之力也无法挽回颓势,清代的盐业即便是在最初的时候利润可观,可终究是被落后腐朽的制度拉下泥沼,从此一蹶不振。

盐业的暴利

盐税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可见盐商利润收入之丰厚,而且是“暴利”。根据学者推断,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利润将在2500万两以上。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度之下,政府盐业专卖政策造就了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自明代开中以来,这种垄断到清代达到最高峰。

盐商垄断地位的确立与明清时“纲商引岸”制度有关,“纲商引岸”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规范盐业产运销方式的制度。万历年间,由于盐引积压的情况,使明中期盐法遭到严重的破坏。于是赋予在籍的盐商经营权,在当时盐商入册与否,直接影响着商人是否得到了政府特许的垄断经营权。

如果说垄断地位是盐商获得巨额垄断利润、牟取暴利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清廷给予垄断特权之外的任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的优惠政策则是盐商获得垄断利润的保障。众所周知,清政府虽然特许盐商对盐的垄断经营,但清政府为了保证盐业的正常收入,对盐业的行销价格则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盐商总是以各种理由按贵价售盐,以求多获盐利。盐商作为专制政权的依附者,利润收入具有不固定性,它要随着政治权利的扶持力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当政治权利完全支持和倾向于盐商经营时,盐商获得的利润就高一些,反之亦然。

清代盐商向皇权、官府靠拢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盐经营的绝对垄断权,实现对食盐全部流通过程的干预,有了垄断地位,盐商们就可以坐收暴利,从而维持其各种形式的奢侈性消费。一般而言,采取的主要方式无外乎是以特权为依托,以不等价交换及不公平竞争为手段。

盐商暴利的经营方式有很多其一是盐商通过对灶户的剥削,政府的政策使得灶户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削弱,盐课纳银也使封建政权从盐业市场中脱离,成为坐收盐课的寄生者。而灶户的身份也从专制政权的依附者,变成了“小商品生产者”,这为盐商剥削灶户成为了可能。

其二是对民户的剥削,在中国古代榷盐制度下,政府授予了盐商各种任意压价和涨价的特权。在此制度下,盐商通过各种方式压低食盐收购价格,而在行销口岸以囤积居奇、掺假等方式任意抬高卖价,以牟取暴利。

盐商们提高卖价的方式和借口有很多,比如他们故意让运输盐的船只迟到,使得盐的价格突然上涨,或者是假装称食盐即将缺乏,哄骗老百姓购买,这样就可以收获数倍的利润。此外还有季节、灾难、战争等借口用来给盐价涨价。

于是清代的盐商逐渐通过这样正当和不正当的方式,作茧自缚,将市场的长远前途葬送在一时的贪欲之中。

2.盐商的衰败

盐商衰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他们奢靡的消费观念导致。盐商们互相斗富,有的建造白塔,有的建造三仙池,个个视金钱如粪土,衣物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具,不求工巧,如此奢靡的作风为今后破产埋下了祸根。

其二是私盐阻碍销路,由于盐商享有垄断淮盐的营运和贩卖之特权,其行盐利润主要来自于对农户和人民的剥削,种种手段引发了私盐泛滥影响销路。其三是盐商负担的加重,自乾隆以来,盐商的捐输加重。

嘉庆年间,清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九年之内,共耗银二亿两,平均每年耗银二千一百万两,为了支持清朝统治,盐商又捐输报效了大量资财。

此外,税课加重、官吏盘剥、行盐舞弊和鸦片输入的冲击。捐输报销之频繁和税课的大大加重,使盐商行盐已经无利可图。再加上外来因素,即西方殖民者的鸦片输入,造成了中国市场上银贵钱贱。

银贵钱贱大大加重了盐商的成本,使他们在私盐面前无法应付,失掉市场,以至赔累深重,亏及国库。

清政府在盐业凋敝,税课无着之际,不得不舍卒保车,改纲为票,放弃盐业专卖制度,这对盐商的打击尤为沉重,他们逐渐失掉市场变得负债累累,无力支撑下去,只能宣布破产。

三、总结

总之,盐官们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导致盐商负担过重,再加上盐商本身大多持身不正,经营方式过于不合理,致使整个市场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另外,官商勾结、吏治腐败更是盐商们走向衰败的重大原因,而对于封建独裁专制统治的封建王朝来说,这种原因其实也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清代的盐官与盐政》

2、《清朝前期盐政与盐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