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政府的迅速衰亡,这两点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3-05-23 09:03:53 发布人:hao168

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

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中国作为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所有中国人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延续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足以让华夏儿女反观自省,徐图改进。然而几千年的历史,最让人不忍卒读的就是清史。每次翻开书页,激愤之情油然而生,观棋者当知内忧外扰,清朝政权从一开始就没有落好自己的棋子,从此连环杀机,接踵而至。众所周知,治世,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乱世呢?当然是得军队得兵器者得天下。

《清史》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屈辱史。从清兵入关前的蠢蠢欲动到各部落之间的火拼吞并,再到入关后清缴明朝余孽及追缴李自成,到周边疆域之战,到康熙年间才算稳定,雍正和乾隆算是守成,而到了嘉庆以后战事又起,后期的太平天国,捻匪,西方列强,内忧外患战争从未停止过。到了面对列强的战争,又是一退再退的屈辱。每当我们读清史至此,不免反省,清朝何至于此?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即不得民心,又固步自封,军队武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从大约16世纪到17世纪海洋文化的兴起,中国的普世施恩式的开端成就了一时的灿烂,却注定永久的衰落。而西方各种航线的发明,殖民国家用最快的速度圈地掠夺,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我们引以为傲的郑和下西洋不管有没有历史背后帝王个人主观政治原因,但在客观上消耗了太多的民力和财力,这样也导致了民心的流失,消耗式的输出,不能带来输入,必然难以为继。

熟读明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火药,大炮在明朝广泛应用,清兵在入关之前已然被火炮几经蹂躏。连努尔哈赤也是死于炮火之中,皇太极也极力督造红衣大炮。但是为什么到了清朝火器反而没有什么长足的发展,以致列强来袭的时候,纵然政治上领导软弱,但是实际上军事上的软弱也是互为因果的。所以在乱世来临之际,清政府的军队与武器更是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人说,明朝的火器做工粗糙,有很多缺陷,八旗兵弓马娴熟,入关以后更是自信于自己的刀剑骑术。而火器在民间发展不利于政治的稳定,所以有限制,直接导致了军事武器上的踯躅不前,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过渡,中国滞后了。这样的说法也有道理,但是过分的谨慎必然导致大局的丢失。因此清朝政府的迅速衰亡,这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民心;二是军队武器。治世,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乱世,就是得军队得兵器者得天下!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