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抽查科举优等生,看到试卷之后,咸丰:主考官以下全斩

发布时间:2023-05-23 14:39:24 发布人:hao168

科举制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隋朝开始,隋文帝为了吸取天下人才,发明了科举制。只不过隋朝的科举制没有完全应用起来,这时候的隋朝面临很多问题,同时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即使是想有所作为,很多事情

科举制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隋朝开始,隋文帝为了吸取天下人才,发明了科举制。只不过隋朝的科举制没有完全应用起来,这时候的隋朝面临很多问题,同时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即使是想有所作为,很多事情也来不及做就灭亡了。

到了后来的唐朝时期,在李渊、李世民时期,科举制还是默默无闻的,到了武周时期,科举制的作用发挥了出来。武则天是历史上的一代女皇,可是女子当皇帝,在历史上肯定是绝无仅有的。武则天在位期间,进行了很多改革。

这时候的武则天注定是名留青史的人物了。武则天在位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将科举应用了起来,从这之后,历朝历代都将科举视为第一重要的事,毕竟这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方式。不过科举能够让读书人走入仕途,可是科举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从隋文帝发明科举开始,这种制度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直到清朝的灭亡,科举制才消失在了历史上。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类似于现如今的高考。古代的时候,刚刚应用的科举是作弊现象层出不穷的,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作弊现象消失殆尽。

武周时期的科举就出现了很多作弊方法,可是后来为了防止作弊,出现了“糊名制”“誊抄法”等等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糊名制”的发明增强了科举的公正性,这样做可以让考生完全没有作弊的空间。顾名思义,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这样做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其他人,都是无法看到试卷姓名的。

这样做就能够避免判断试卷的考官徇私舞弊。自从科举制出现以来,每一个朝代对科举都是非常重视的,到了科举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最终的状元等都是由皇帝亲自面试的,这就是殿试。在这时候要想作假,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人能够知道皇帝会考什么。

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作弊的空间是越来越小。历朝历代中,每一个朝代对科场舞弊查处极严,即使是在刚刚实施科举的时候,都是如此。假如科举要是不公平的话,那么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一些读书人感觉不到公平的话,肯定是会造反的。

清朝时期同样是非常重视科举的,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这时候的清朝皇帝就需要笼络汉人。由此一来科举更为重要,这时候更加不能出现徇私舞弊,否则清朝的汉人就会发牢骚,不过乾隆帝时期,就出现了文字狱,专门用来对付读书人的。

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次科举徇私舞弊案。咸丰八年,文渊阁大学士兼领班大臣柏葰受命主持顺天府乡试。这个时候当地的刑部主事罗鸿绎一直是想要做大官的。这时候的他想到了科举,不过罗鸿绎的科举是有另一个办法的,就是想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于是罗鸿绎拜访了同乡、兵部主事李鹤龄,向其请教场规。李鹤龄肯定是明白李鹤龄的来意。为了得到好处,李鹤龄在试卷中增加了暗语,这种暗语只有李鹤龄和罗鸿绎能够看懂。罗鸿绎的水平有限,可是到了之后负责考卷查阅的靳祥竟然将罗鸿绎的试卷与优等生的试卷进行了对调。

“差生”罗鸿绎一跃成为“优等生”,以第238名的成绩成了举人,有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不过明朝嘉靖年间,就出现了磨勘。什么是磨勘呢?说白了就是复查试卷。这由磨勘官进行,可是磨勘官看到罗鸿绎的试卷后,觉得此人背景不简单。

于是将试卷给了咸丰帝。拿到卷子后,罗鸿绎的文章果然满篇错字,咸丰竟一下子找出300多个。咸丰帝看到试卷之后,肯定是明白这是一场科举舞弊案。结果咸丰帝将柏葰、罗鸿绎、李鹤龄、浦安等数十人全部抓了起来。这数十人全部被斩首。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