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海笔架”的经典一战——单挑“内阁”和整个司法系统

发布时间:2023-05-24 00:52:07 发布人:hao168

得知“海瑞上疏”并非集体阴谋,更不是所谓“上下一心,内外勾结”的逼宫计划以后,嘉靖皇帝为避免尴尬,避免再次打脸,而将对海瑞的处置权力甩给了“内阁”和“六部九卿”。经内阁议定,嘉靖皇帝批准,由“内阁”会

得知“海瑞上疏”并非集体阴谋,更不是所谓“上下一心,内外勾结”的逼宫计划以后,嘉靖皇帝为避免尴尬,避免再次打脸,而将对海瑞的处置权力甩给了“内阁”和“六部九卿”。

经内阁议定,嘉靖皇帝批准,由“内阁”会同“三法司”共同审理六品户部主事——海瑞。

“内阁”,大明朝的权力中枢;“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代表了大明朝的整个司法系统。

海瑞单挑“内阁”+“三法司”的经典一战,一触即发!

正式审讯之前,海瑞就“是不是去掉刑具”先赢一局;进入大堂以后,海瑞就“站着受审”还是“跪着受审”再赢一局;然后,才来到正式的审讯过程。

审讯“浙江贪墨案”的时候,赵贞吉将“不粘锅”的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今日面对海瑞,赵贞吉又想施展自己的独门绝技:

“你们就开审吧。”

此时的赵贞吉坚信一点,那就是只要沾上海瑞,就绝对没有好事。

赵贞吉的刚出,申时行就马上接话:

“阁老,属下如果记得没错,昨夜在玉熙宫圣上已经有旨,是命赵大人亲自审讯海瑞。没有新的旨意,应该还是赵大人主审。”

时任“刑部尚书”的申时行不是时任“浙江按察使”的谭纶;此地也绝非浙江巡抚衙署;赵贞吉的第一锅,以失败告终。

申时行的诉求合情合理,徐阶也不便袒护赵贞吉,只能给出吩咐:

“孟静,昨夜圣上的旨意是这样的,该怎么问,你主审吧。”

一听自己的恩师都不帮自己,赵贞吉有些气恼,回了一句:

“我遵旨。”

你不帮我这个学生,我也不认你这个恩师,听好了,我是“遵旨”而非听你“内阁首辅”的命令。

好了,审讯正式开始,赵贞吉先来定一个基本调子:

“海瑞,我昨夜审过你了。可今天是内阁和三法司会审,我问你的话,你要一一如实回答。”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1、暗示海瑞:你最好按照昨晚的供状回话,别整出什么幺蛾子,别再连累了我。

2、强调“审讯小组”的恐怖组成,先对海瑞形成威慑,以便于随后审讯过程的顺利推进。

我们来看海瑞的回应——大手一挥,轻蔑回应:

“请问。”

这两个字翻译过来就是:尽管放马过来,以前你不是我的对手,今日你更不是我的对手!

赵贞吉出招:

“你以贺表为名,暗藏祸心,写的这道狂犬吠日詈骂君父的大逆之言,上至裕王下到内阁和六部九卿大臣看了,无不义愤填膺,万难理喻!我现在要问你,这样做,到底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你,还是你自己丧心病狂以邀直名!”

我们来看下赵贞吉的这段话:强调裕王和诸臣的“义愤填膺”,就是为了警告海瑞,小心自己接下来的回话,你现在可是“众矢之的”,很可能会落得“围攻”下场。第二句问话更是高明——只给了海瑞两个选择,要么承认有人指使,要么承认自己丧心病狂、以邀直名。

昨夜审讯海瑞的时候,赵贞吉已经明确了海瑞不愿牵扯任何人的心思,所以,他笃定海瑞不会承认有人指使;如此一来,海瑞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承认自己是丧心病狂、以邀直名。这波“诛心之论”,来得干脆彻底,不得不承认,赵贞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赵贞吉给在场的司法系统官员们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诱导性审讯”!

只是,赵贞吉就是典型的“吃一百个豆不知道腥”,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忘了自己面对的是谁了!海瑞,一个曾经让赵贞吉无数次吃瘪,将赵贞吉怼到怀疑人生的刚峰同志。

好了,我们来看刚峰同志的回应:

“皇上既然将卑职的奏疏给诸位大人看了,我这就可以回答赵大人和诸大臣。”

你连我写的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给你解释!既然奏疏已经公开了,海瑞就有了和赵贞吉辩论的基础,更有了进攻的方向!

“我在奏疏里开篇明义说得很清楚,上这道疏是为了‘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上这样的疏,进这样的言,是为臣的天职。天职所在,何须旁人指使?”

还是那句话,我上疏是履行“为臣天职”,不需要任何人指使。

“卑职在奏疏里所言之事所论之理有哪一件哪一条不是实有其事不是圣人之理?赵大人,还有诸位大人都是读圣贤书辅佐皇上治理天下的人,既看了我的疏会认为我的话是丧心病狂为邀直名吗?”

海瑞的制胜关键在于自己占了一个“理”字,而这些“理”皆由圣人先贤的理论给予支撑。有了圣人先贤做靠山,这些因为圣人之理才能安身立命的官员们,谁还敢反驳?

赵贞吉给出的“必选题”,让海瑞生生的辩成了“该选择题并不成立”,赵贞吉直接暴起:

“狡辩!你说没有旁人指使,又不是为了邀名,难道我大明朝的君道臣职能够交给你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来正来管吗?”

“诛心”不成,赵贞吉开始改变策略——进攻海瑞的“身份”。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小小的六品主事,妄谈国事,你不配!

赵贞吉的这句话好有一比,职场生活中,那些四六不懂的领导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是在教我做事吗”。讲理讲不过,就拿身份压制,这不叫“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这叫“不要脸”。

赵贞吉的目的何在?

“海瑞同党”的嫌疑已经撇清,“指使海瑞”的嫌疑已经撇清,那么,赵贞吉就只剩下一个目的了,那就是抓住机会,顺应圣意,以求仕途的进一步发展。

只是,赵贞吉之前的问话还没有将这层意思明确表达,海瑞必须逼着赵贞吉将自己的谄媚用心说出来。如此,海瑞才能争取更多的共鸣,才能赢得这场审讯。

“赵大人这话卑职听不明白。”

这句话的目的很明确,逼着赵贞吉将自己的审案目的说出来,这句话开始,海瑞开始掌握这场审讯的主动权,开始将赵贞吉逼成“众矢之的”。

顺着海瑞的话,赵贞吉顺利入套,开始说明:

“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又要正君道,又要明臣职,君道有何不正,臣职有何不明,居然字字句句指斥詈骂圣上,从古至今有你这样的狂悖之徒吗!”

堂堂一国之君,整天修仙悟道,不问国事如何,不问百姓死活;朝廷百官想要上疏为国为民说两句话,就是一顿毒打;祸国殃民的“严党”为祸20年;此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都变成什么奶奶样了。你赵贞吉竟然问出了“君道有何不正,臣职有何不明”这等“睁眼瞎”的谄媚之言;逢迎上意,你也该问问那些挨打的官员,那些战死的将士,那些饿死的百姓答应不答应!

好了,赵贞吉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迎合生意、颠倒黑白”的奸臣形象,海瑞的目的达到了。

接下来,开始海瑞的表演了,只要将这个“奉旨问案”的主审官怼到无言,扔到一边,海瑞就赢了。

“赵大人的话我听明白了。”

接着,海瑞转向徐阶,开始了对赵贞吉的进攻:

“《大明律》载有明文,审案官与被审的人曾经有成见有过节者应该回避。卑职现在请徐阁老遵照《大明律》叫赵贞吉赵大人回避此案。倘若是他再审问,卑职将一字不答,一言不回!”

海瑞怼人的三大武器之一——《大明律》,再现江湖,“海怼怼”变身完成。

一个六品的官员,公开指责一个二品大员“心怀成见,故意刁难”;而且,赵贞吉还是海瑞的顶头上司;而且,这种指责还会被当场记录,呈送嘉靖;赵贞吉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于是,赵贞吉彻底爆发了:

“放肆!放肆!阁老,此人之狂悖嚣恶,与江洋大盗无异!属下请按治江洋大盗之法,动刑审讯。否则,钦案便无法审结,旨意万难回复!”

气急败坏,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只是,对于海瑞,嘉靖皇帝早有命令,不准动刑。更何况,徐阶对赵贞吉今日的表现也着实失望,赶紧出言予以了阻止:

“何必跟他一般见识,且听他把话说完!”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直和赵贞吉不对付的高拱说话了:

“海瑞,且不论你昨夜上的那道疏是何等之犯上。只你今日的言行也着实难以理喻。到了这个时候你居然还要叫奉旨审案的赵大人回避,是何缘由?”

一个“海怼怼”就够赵贞吉喝一壶的,再加上一个“高大炮”的助攻,赵贞吉今日会落得何种下场,可想而知。

表面来看,高拱这句话的逻辑性没有问题,先是指责了海瑞的“犯上”,又顺势强调了海瑞怼赵贞吉的“难以理喻”,听着像是替赵贞吉说话,赵贞吉自然不会阻拦,更不会心生怨恨。但实际上,高拱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是何缘由”,目的在于鼓励海瑞将赵贞吉的“成见”和“过节”说出来,让赵贞吉现出原形。

既能掩盖自己的用心,又能达到挑拨之意,高阁老真要发挥起来,严世蕃都不是对手,更何况一个赵贞吉了。

海瑞开始一层一层的剥开赵贞吉:

“嘉靖四十年卑职在浙江任淳安知县,赵大人任浙江巡抚。那一年卑职所管的淳安遭了大灾,全县被淹。五月,江南织造局奉旨意发放了赈灾粮,九月,赵大人为了一己之政绩,要在当年完成五十万匹丝绸,竟不顾灾民生计,要淳安百姓催还奉旨的赈粮,而且要以半价逼买百姓生丝。”

经常强调“苦一苦百姓”的赵贞吉,让海瑞剥了一个干干净净,这就是赵贞吉的“臣职不明”。

“卑职抗了赵大人的命,赵大人上疏参劾卑职,那时便曾经说过卑职是为邀直名,收买民心。今日卑职在堂上又听到了赵大人同样的言辞,这便是卑职所说的成见过节。也是卑职在给皇上的奏疏里所说的臣职不明。赵大人,你就是我在奏疏里要参的大臣之一。”

好了,戏码变得简单了,赵贞吉成了借机陷害忠良的奸臣,甚至被公开揭露了曾经逢迎上意、不顾民生的丑陋行径。更为关键的是,海瑞所言句句属实,赵贞吉根本无法反驳。

“气急败坏”这个词必须再次用在此时的赵贞吉身上,大喝一声:

“动刑!”

好不容易找到一次重挫赵贞吉的机会,高拱可不愿轻易放弃,这一次,高拱甚至连遮掩都顾不上了,直接给予了明确站位:

“让他把话说完!”

赵贞吉的真实形象被彻底揭露后,徐阶这位老师脸上也挂不住了,心中愤怒,只是脸上依然风淡云轻,但还是给予了海瑞支持:

“何必和他计较,且听他把话说完!”

海瑞的目的马上就要达成,进攻继续:

“还有最为重要的,卑职现在既是同各位大人说的,也请各位大人转奏皇上。”

这句话基本类似于“我有一言,诸位静听”,毕竟刚刚放出了这么大一颗炸弹,海瑞需要将在场官员的注意力拉回来。

“我海瑞一个举人出身,本意无心功名,但既食君禄,便有臣职。大明朝这些年来年年国库亏空,皇上一意玄修,大兴土木,各级官员面为顺谀,趁机搜刮。”

陈述自己上疏的目的,为给予赵贞吉最后一击做好铺垫。为国为民,我才直言纳谏,大骂皇上,赵贞吉反倒说我“丧心病狂,以邀直名”,他居心何在,希望大家明察。

“大殿一根栋梁,从云南从贵州深山运到北京,耗费官帑竟达五万两之巨,沿途死伤人命多达百余民工!”

给予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自己上疏目的的同时,还将进攻锋芒逐渐向户部靠拢,向赵贞吉靠拢。

“赵大人,你管着户部几时算过,这一根梁木从云贵运来有多少县州府衙从中贪墨了国库的银两?还要死去这么多人命?身为户部尚书你臣职不亏吗?这仅是我所举之一端。”

枪口正式对准了赵贞吉,除了将赵贞吉主政浙江时的丑陋表现公之于众外,还将赵贞吉担任“户部尚书”以来的“臣职有亏”予以了明确说明。有这样的官员供职于朝,就有我这样的官员直言上疏,有错的不是我,而是赵贞吉和“赵贞吉们”。

“你赵大人昨晚审过我,今天又这般审我,你的心思卑职明白。不就因为我是户部主事,你是户部尚书,担心皇上怀疑你在背后主使。我现在就坦言相告,你赵大人绝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还有所有的人都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

这句话就等于直接打脸了,将赵贞吉的审案目的彻底揭露——你不就这点小心思吗?我满足你,你能滚了吗?

然后,海瑞开始“结案陈词”:

“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为国为民,就是我上疏的目的,并非有人指使,更非丧心病狂、以邀直名。“内阁”+“三法司”好不容易组织的一场绝无仅有的审讯,硬是让海瑞变成了一场赵贞吉的批斗大会,变成了自己的演讲大会。

演讲完了,海瑞的目的还没有完成,他接着转向早已经将头深深低下的赵贞吉:

“赵大人,你现在的干系已经洗刷了,皇上绝不会疑心你是我背后的主使了。可你也无权审我,必须回避。徐阁老,卑职再重申一句,赵大人再不回避,卑职将一字不答!”

赵贞吉一向理学自居,昨晚一番壮举本已博得满朝看好,没想到到了今天早上竟被这个海瑞把自己的皮扒得干干净净!牵连自然不会有了,可名声也被他扫地而尽!他那张脸涨得通红,坐在那里已不知如何自处。

高拱心中大叫痛快,及时面向徐阶:

“阁老,下面该如何办,您老该拿主意了。”

翻译一下高阁老的这句话:徐阶老儿,你学生让人家怼死了,你不帮着说句话?

伤害性不大,讽刺性太强!

徐阶,自然不能袒护赵贞吉,只能给出了决断:

“这得请旨。”

赵贞吉的“审案”权利被剥夺了,海瑞的目的达到了,“内阁”+“三法司”的恐怖审案组成,让海瑞团灭了!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