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大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会对尚书省进行“大清洗”?

发布时间:2023-05-24 02:26:20 发布人:hao168

引言元朝时期,大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会对尚书省进行“大清洗”?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哈剌哈孙的果断行动,使得皇位未被阿难答与卜鲁罕皇后夺取,在取得胜利后,爱育黎拔力

引言

元朝时期,大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会对尚书省进行“大清洗”?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哈剌哈孙的果断行动,使得皇位未被阿难答与卜鲁罕皇后夺取,在取得胜利后,爱育黎拔力八达摄于海山的武力及嫡长子的身份将皇位主动交给了海山,海山作为回报,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但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皇太子地位并不牢固,曾经出现过两次废除其储君身份的事件。

海山对废储事件的态度

爱育黎拔力八达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之时,就出现了废除其储君身份的呼声。据《元史》记载:“初,仁宗为皇太子,丞相三宝奴等用事,畏仁宗英明,邦宁揣知其意,言于武宗曰:‘陛下富于春秋,皇子渐长,父作子述,古之道也,未闻有子而立弟者。’武宗不悦曰:‘朕志已定,汝自往东宫言之。’邦宁渐惧而退。”

李邦宁在得知丞相三宝奴等人畏惧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事情后,对海山说了皇位继承之事,“父死子继”才是符合规矩的。这种说法使得海山很不高兴。其实李邦宁的这种说法是汉家王朝的传统观念,而这种观念是不适合于游牧民族的。

游牧民族讲求“兄终弟及,叔侄相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紧张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有关。试想,如果传位于自己年幼的儿子,那么年幼的儿子很有可能掌控不了局面,而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弟弟的年龄往往比儿子年长,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掌控局面的。之后,等到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再由弟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海山于大德三年便抚军漠北,而他出生于至元十八年,可知,此时海山刚刚十九岁。而海山于大德十一年从漠北回到大都,也就是说,海山在漠北待了九年的时间,这就使他头脑中的游牧民族的传统观念十分地浓厚。

从实际情况来看,海山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时间是大德十一年,而海山的嫡长子和世出生于大德四年,也就是说,和世在爱育黎拔力八达被立为皇太子之初是个八岁的幼童,对于游牧传统思想比较浓厚的海山来说和世是不适合作继承人的。而此时丞相三宝奴等人未对海山提出废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太子的身份很可能是政治实力的薄弱所致。

等到尚书省成立后,三宝奴等人的政治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他们便向海山提出了废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太子身份的建议。

据《元史》记载:“至大三年,尚书省立,迁右丞相。三宝奴等劝武宗立皇子为皇太子。脱脱方猎于柳林,遣使亟召之还。三宝奴曰:‘建储议急,故相召耳。’脱脱惊曰:‘何谓也?’曰:‘皇子寝长,圣体近日倦勤,储副所宜早定。’

脱脱曰:‘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曩者太弟躬定大事,功在宗社,位居东宫,已有定命,自是兄弟叔侄世世相承,孰敢紊其序者!我辈臣子,于国宪章纵不能有所匡赞,何可隳其成。’三宝奴曰:‘今日兄已授弟,后日叔当授侄,能保之乎?’脱脱曰:‘在我不可渝,彼失其信,天实鉴之。’三宝奴虽不以为然,而莫能夺其意也。”

尚书省设立后,三宝奴一派的实力大增,在此时已经具备与爱育黎拔力八达抗衡的政治力量,因此他们向海山提出了废除爱育黎拔力八达储君身份的建议,改立海山的嫡长子和世为皇太子。

这一建议遭到了尚书省右丞相康里人脱脱的强烈反对,脱脱其人曾经随从海山征战于漠北,因此同三宝奴一样是海山的重要亲信之一。

废除储君身份的异议

对于康里人脱脱为何在此时站在了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边,傲日格勒认为,这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先前拉拢脱脱的结果,因此得到了脱脱的支持。笔者同意这一观点,并进一步认为,脱脱也有为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考虑的一面。

脱脱曾经解决过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关于皇位继承问题的争端,深受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的青睐,因此无论是海山还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当皇帝,脱脱都能够得到重用。

此时海山的嫡长子和世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而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至元二十二年,此时他已经二十六岁了,这个年龄当然比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在政治上要成熟稳重得多,并且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拉拢脱脱,因此脱脱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储君的问题上站到了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边。

而三宝奴一派的执政理念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大相径庭”,如果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大统的话,三宝奴一派必定摆脱不了被“清洗”的命运,因此他们才在海山身体欠佳之时,急于改立海山的嫡长子和世为皇太子。

其实脱脱在储君问题上能够坚决的站在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边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海山对于储君问题的态度。赵文坦对此认为,海山有更改爱育黎拔力八达储君地位的意图。

傲日格勒则进一步认为,“武宗旧臣们的决议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宗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另行立储,便驾崩了。如果假以时日,武宗废除其弟皇太子位是必然。因为,武宗将哈剌哈孙贬到和林就是为改皇储做准备,若武宗无此想法,三宝奴等也不敢妄议。”

温旭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元武宗碍于蒙古传统及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政变过程中的政治作用,在位期间拒绝了汉人士大夫提出的依照汉法嫡长子继承制改立武宗子为皇太子的建议。”

笔者同意温旭的观点,理由有三:其一,此时海山的嫡长子和世刚满十一岁,这对于有着浓厚游牧思想的海山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选择立他为皇太子的;其二,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海山夺取皇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海山不但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并且几乎同意他的所有建议。

《元史》记载

据《元史》的三段史料记载:史料一、“(大德十一年六月)塔思不花又言:‘皇太子有旨:有司赃罪,不须刑部定议,受敕者从廉访司处决,省、台遣人检覈廉访司文案,则私意沮格。非便。’平章阿沙不花因言:‘此省、台同议之事,台臣不宜独奏。’帝曰:‘此御史台事,阿沙不花勿妄言。台臣言是也,如所奏行之。’”

史料二、“(至大元年正月)辛未,枢密院臣言:‘先奉旨以中卫亲军隶皇太子位,皇太子谓臣等曰,世祖立五卫,以应五方,去一不可;宜各翼选汉军万人,别立一卫。’帝以为然,敕知院事铁木儿不花等摘汉人军万人,别立卫。”

史料三、“(至大二年六月)从皇太子言,禁诸赐田者驰驿徴租扰民。皇太子言:‘宣政院先奉旨,殴西番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此法昔所未闻,有乖国典,且于僧无益。僧俗相犯,已有明宪,乞更其令。’又言:‘宣政院文案不检覈,于宪章有碍,遵旧制为宜。’并从之。”

这三段史料充分地说明了海山对于爱育黎拔力八达所奏请之事的支持,丝毫未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这多半是由于海山对于爱育黎拔力八达让位的感激之情所致。

其三,对于爱育黎拔力八达而言,虽然他在海山时代的政坛上比较活跃,但是他却在反对尚书省的过程中有所保留,并未公开和全面地反对尚书省。据《元史》记载:“(至大二年冬十月)辛亥,皇太子言:‘旧制,百官宣敕散官皆归中书,以臣为中书令故也。自今敕牒宜令尚书省给降,宜命仍委中书。’制可。”

从这段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身为皇太子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帮助中书省从尚书省手中夺回百官的宣敕权,得到了海山的许可。虽然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做法触及了尚书省的某些利益,但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并非大局。

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做法即为中书省赢得了某些小的利益,获得了中书省的支持,并且不过多地触及尚书省的利益,赢得了其兄海山对于他储君地位的支持。

结语

由此可见,海山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否则作为海山重要亲信之一的康里人脱脱即使受过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恩惠,也不敢冒然地站在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边。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