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冷知识,清朝历代皇帝的实录当中,将大清王朝称为中国的次数有1600多次之多。没错,就是这么多!首先来说,在近代史上,中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是中华民国的简称,更是清朝的一个约定成俗的称
先说个冷知识,清朝历代皇帝的实录当中,将大清王朝称为中国的次数有1600多次之多。
没错,就是这么多!
首先来说,在近代史上,中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是中华民国的简称,更是清朝的一个约定成俗的称呼。
其次,在古代来说历史上“中国”一词代表很多意思,可以是周王朝京畿地区,也可以是中原政权,更可以是少数民族政权。
01、周朝京畿
“中国”一词目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11年周成王迁都时所铸造的一个青铜器——“何尊”(何尊于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
何尊上面有122字铭文,里面有一句写道: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献出处。
那这个“中国”是什么意思呢?
西周建立后,实现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但是实际上,周天子只是直接统治以镐京或洛阳为核心的京畿地区,其余土地归各诸侯国直接管理。
因此,此时的“中国”指的是周王朝的京畿地区,即镐京和洛阳等周王室直接统辖的地区。
这是“中国”一词第一层意义,也是其原始意义。
02、范围扩大
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中国”这个词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中国”代指的范围开始变大。
从地理范围来说,“中国”不再特指周王朝的京畿地区,而是扩大至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从政权而言,“中国”也有所扩大,不再单独指周王室,而是中原地区的政权。
第一,
“中国”可以代指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霸主国。
比如“中国”曾代指晋国。
晋国曾派使臣出使齐国,晋国使臣对齐景公十分傲慢无礼。
这时大名鼎鼎的晏子看不下去了,大声斥责晋国使臣,齐景公大惊失色,对晏子说:
“岂可对中国之使无礼”。
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晋国。
第二,
中国还能泛指中原诸夏之国,比如刑国和卫国。
《公羊传·僖公四年》记载: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黄河流域"诸夏”之国,与之相对应的是各蛮夷戎狄。
第三,随着战国各国兼并,以及最后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此后中原王朝基本上都保持“中国”威仪,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实现古之中国的标准,
“中国”一词开始代指统一或未统一的中原王朝。此时“中国”一词意义范围更大。
03、中原王朝
在此之前先秦的华夏之域(中国境地)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并不包括越国、楚国这些蛮夷建立的国家。
到了战国末年至汉朝,在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汉朝将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共同称为“诸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明确指出:
“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这在地理范围内定义中国为九州之地。
九州之地历来有不同记载。
《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而后东汉经学家马融重新定义道:
“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
即在《尚书·禹贡》基础上,结合其他典籍,加上并州、幽州、营州,总共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营州等十二州。
因此九州亦称十二州,十二州范围内都是中国。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史记·天官书》记载:
“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这里的“中国”已经代指秦朝了。
当然,“中国”更多的时候是代指占据中原的王朝。
比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再往后,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在攻打北汉时,太常博士李光赞对赵匡胤说:
“四方恃险之邦(指北汉),僭窃帝王之号者,昔与中国为邻,今与陛下为臣矣。”
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宋朝这样的中原王朝。
04、少数民族
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随着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中国”一词再次发生改变。
这集中体现在鲜卑人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与南朝形成南北朝对立局面时。
当时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而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现在问题来了,少数民族的自称是对的吗?
答案是少数民族自称中国完全没有问题。
《左传·昭公九年》明确记载:
“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这段记载明确指出当时臣服西周统治的地区,在该地区内所有民族都属于周朝领土,自然,该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也被视作周朝人。
而汉朝总结的十二州,基本上都是囊括了各族发源地。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总共提到了90多位少数民族首领,并特意设立了《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五篇少数民族专属列传。
而且司马迁认为当时的蛮夷都是炎黄子孙,和汉族同根同源,这无疑承认了少数民族属于中国。
因此后世史学家以及当时臣民百姓都非常认可这点,北魏、北周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被当做正统,也是中国。
也就是说,中国不再是汉族政权专称,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可以是中国。
比如到了唐末,契丹人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也自称中国。
比如《辽史·耶律倍传》记载:
“群臣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
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辽国,甚至有天祚年间还有“大辽中国”这样的碑文。
由此让欧洲一些国家直接称中国为“契丹”,比如中国俄语是Китай,音译就是契丹。
此后元朝也自称中国,比如忽必烈曾说:
“高丽,朕之东籓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时通中国,至于朕躬……”
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元朝。
05、大清王朝
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一些,首先,从历史渊源来说,满族的祖先就是《左传》提到的肃慎人,满族无论从族群来源,还是生活地区,都是中国范围之内的本土民族。
但由于清朝统治者是满族,清朝是典型的小族统治大族,清朝皇帝一方面以满族首领自居,严格保持满族独立性,防止满族汉化,保持满族传统文化,为此不惜推行剃发易服等非常反人类的政策。
另外一方面,清朝皇帝又经常自居称中国,仅清朝各朝实录,称呼清朝为中国的有1600多次之多。
不仅如此,此时“中国”一词,还逐渐和近代意义的国界观念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时由于清朝和欧洲列强交往逐渐密切,中国一词更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属于古代范围内中国政权的自我称呼,属于古代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体现。
到了这时,由于清朝横跨近代和古代,两者系统完全不一样,中国一词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康熙皇帝在和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多次以中国自居,并对中国北方边境进行了划分,其发祥地的东北满洲,也被明确称之为“中国”的组成部分。
乾隆朝,随着清朝与欧洲列强交往逐渐密切,中国一词更是成为对外自称之词,中国一词逐渐有了我们现在认知的意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
“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
而且该年乾隆皇帝命人制作的《坤舆全图》就直接将大清国统治地区标名为“中国”。
06、近代中国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一词有了新的意义,或者说开始跟国际接轨,跟上了近代世界潮流。
此时,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近代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开始逐渐觉醒!
清朝和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和“大清”是一个意思。
比如1842年,清朝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汉文文本中,就是“中国”和“大清”混用不分。
比如1844年,清朝和美国签订的《望厦条约》的汉文文本中,开头直接称清朝为“中华大清国”。
比如1858年,清朝和美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延称称清朝为“中华大清国”,称清朝皇帝为“中华大皇帝”。
也就是说,在近代清朝不仅自称中国,也得到当时国际社会的认可。
当时清朝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文写法清朝就是“ChineseEmpire”,清朝皇帝就是“EmperorofChina”。
有清一代,清朝就是国内国外都承认的中国,只是清朝并没有以中国为国号而已。
一直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后,中国国名改称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从此“中国”正式成为我们国家的简称。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是封建王朝,从主权上来说,清朝皇帝是中国之主,即所谓朕即天下。
但是,清朝被推翻后,中华民国实行的是共和制,中国人民才是中国的主体。
当然,由于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太成功、不太彻底的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帝制,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整个中华民国并没有彻底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体制。
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才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了起来,真正当家做主!
《伊莉丝:深渊洄光》是一款味道纯正的2D平台动作游戏。里面有不少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获...
为你提供消除成语简单3的攻略信息,离谱的汉字是抖音里面一款以文字为主题的闯关游戏,游...
世界弹射物语没有圣龙怎么办,在世界弹射物语手游中,圣龙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队伍中发...
500g是多少斤,1公斤等于1kg,1kg等于1000g,所以500g等于0 5公斤。对于日常生活中需要...
37 2度算发烧吗?发烧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有时低烧,有时高烧。无论是高烧还是低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