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跑将军叶志超的背后,李鸿章其实才是平壤惨败的罪人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8:45 发布人:hao168

自从1840年清朝的国门被英国人用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之后,清朝便开始了任由列强瓜分的命运。面对这样的情况,清政府也并非无动于衷,他们开展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一系列图强措施,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这样的强大

自从1840年清朝的国门被英国人用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之后,清朝便开始了任由列强瓜分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情况,清政府也并非无动于衷,他们开展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一系列图强措施,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这样的强大海军,让当时的国人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然而之后中日两国间爆发的甲午战争,将清政府虚弱的真相彻底地暴露了出来。

清政府在朝鲜战场和黄海海战中接连遭遇惨败,北洋舰队也在这场战斗中被彻底击溃,这场战争的失利让国人的信心大受打击,成为了惨痛的民族记忆。

在甲午战争中,我们往往将目光锁定在北洋舰队的兴衰之上,实际上在朝鲜战场上清朝军队的失利也是将清政府推向末日的原因之一。

在这场战斗中,被李鸿章寄予厚望的淮军将领叶志超,在和日军交战之后不久,便做出了投降撤退的决定,将整个朝鲜拱手送给了日本。

这位年轻时以勇气闻名的硬汉,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没有骨气的决定呢?

一、淮军硬汉叶志超

叶志超是安徽肥西县人,其年幼时父母双亡,只能在舅父家中寄住。

他平日里依靠帮别人放牛和干杂活儿为生,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叶志超却生得一副好身体,其身材魁梧,力大如牛,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力士。

叶志超青年时正逢乱世,捻军和太平军对清朝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各地纷纷组织团练武装保护乡里,叶志超也加入了团练的队伍。

在战斗中其从来不怕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这种近乎鲁莽的作战方式让他有了“叶大呆子”的绰号。

在一场战斗中,其腰部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众人都以为叶大呆子已经一命呜呼。

没想到子弹不偏不倚地打在其腰刀的刀鞘上,起身之后的叶志超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再次冲在了最前面。

他所在团练的长官认为叶志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此愈发重用这位猛士。

这让叶志超在军营中声名鹊起。

在拥有一定声望之后,叶志超开始觉得在团练军中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于是转投淮军将领张树声,并在其麾下参加了平定捻军的战斗。

在战斗中叶志超依然保持着之前勇猛的作战方式,这也让他得到了淮军高层的欣赏。

在捻军被平定之后,叶志超又多次领导了平定各地农民起义的战斗。

叶志超在捉住起义军将领之后,还会带领部队扫清其余党,这让他的剿匪效果比其他将军好上不少,其在淮军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当时李鸿章在天津整备新军,他派叶志超出任直隶提督兼北洋防军翼长,在那里从事新军整备工作。

之后他在热河等地又参与了几次平叛战斗,都表现得十分不错,这让他成为了李鸿章的心腹大将。

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之后,叶志超也成为了其派往朝鲜平叛的首选将军。

二、平壤之战前的朝鲜局势

在叶志超得到去往朝鲜的命令时,其内心是十分抗拒的。

他多次向李鸿章表明自己不愿意前往朝鲜,希望李鸿章能够收回命令,但是在遭到李鸿章呵斥之后,他还是不情愿地踏上了征程。

在叶志超去往朝鲜之前,李鸿章便担心日本插手朝鲜问题,他还为此和日本政府进行了交涉。

在得到了日本政府不干涉的表态之后,李鸿章便拨给了叶志超两千士兵,让他迅速进入朝鲜作战。

实际上日本对于朝鲜觊觎已久,他们以保护侨民为口号不断向朝鲜境内增兵,在叶志超到达的时候朝鲜地区已经有万余名日本士兵了。

他们打算趁机攻下汉城和平壤,进而控制整个朝鲜地区。

叶志超到达之后,他才得知日本已经占据了仁川至汉城一带。

为了防止日军发难,他安排聂士成率军守卫成欢驿,自己则驻扎在公州。

之后日军果然对聂士成驻守的成欢驿发起攻击,虽然聂士成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由于兵力相差悬殊,他不得不领兵向公州方向撤退,希望能够得到叶志超的支援。

但彼时叶志超已经抛下了他慌忙逃回了平壤,这让聂士成十分失望,只得领兵继续北撤。

在回到平壤之后,叶志超谎报了军情,将清军在成欢一战的失败标榜成了辉煌的大胜,李鸿章听后十分满意,赐予了叶志超两万两白银,还任命他做了诸军总统,统领平壤周边的接近两万名清军。

按理说此时的叶志超已经了解了日军的实力,理应在平壤进行布防,但是叶志超却只是在城墙的炮台周边象征性地建设了几个防御工事,这让清军将士十分不满。

再加上其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受到重赏,这让清军内部有不少人不愿服从叶志超的领导。

在叶志超消极防御的同时,日军已经接近了平壤,他们曾经发起过几次进攻,但是都被清军所击退。

因此他们重新制定了战略,从四个方向将平壤围困起来,这让叶志超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叶志超平壤溃退

在日军包围了平壤之后,他们便对城中的清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此时的叶志超依然主张撤退,不愿与日军正面交战。

但是左宝贵等将领对他的这种想法十分反对,左宝贵甚至派人将叶志超监视起来,然后自己去往战事最为激烈的北门指挥作战。

在守城战中清军的表现十分英勇,多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是在城门上的左宝贵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之后不治身亡。

这让北门守城清军的士气大受打击。

而且在左宝贵阵亡之后,叶志超既没有向北门增兵,也没有派出接替他的将领,这让北门的防御出现了漏洞,最终被日军攻破。

在攻破北门之后,日军其实也已经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因此他们并没有继续向城内发动攻击。

就在他们休整的时候,叶志超再次将清军的将领们召集到一起,但讨论的不是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而是向日军投降,并且弃城回国。

与几天前不同的是,这次大多数将领都表示了默许。

于是叶志超派人向日军表明清军愿意投降,并送去了信件。

但是由于当天大雨倾盆,那封书信被雨水淋湿字迹模糊,日军不知道清军的真实意图。

而叶志超则误以为日军接受了自己的投降请求,便连夜部署军队撤退。

结果日军在侦查到清军的动向后,立即派人进行追击,这让清军部队的撤退阵型被打乱,许多士兵被日军俘虏,还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大量清军就这样命丧异乡。

最终在损失了几千人之后,叶志超将平壤的剩余守军带回了国内,不过自此朝鲜便落入了日军手中,这对之后甲午战争的走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仅仅在几天之后,平壤守军内部对于战争的看法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历来众说纷纭。

在笔者看来,一者左宝贵的战死对其他将领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触动,他们也和叶志超一样出现了畏战的情绪。

二来在经过了几天的艰苦战斗之后,被包围起来的清军其实已经陷入了后勤不足的困境。

在日军的战斗报告中,他们在接收平壤城后在城中发现了五十余万枚子弹,对于一万多名清军而言,他们每人只有五十发子弹的余量了,这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持继续战斗了。

对于叶志超而言,其作为淮军将领,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帮助清廷完成政治任务,而是尽可能帮李鸿章保全实力。

因此其才会一再提出从朝鲜战场撤军。

从其和李鸿章的通信中,我们能够看出似乎李鸿章本人也有撤军的意图:

务商饬(chì)各统将,赶紧整顿队伍,酌量分期过江(鸭绿江),择地扼扎,勿得张皇奔命,一拥而西,致地方惊扰为要。

也正是因为李鸿章的授意,叶志超才会消极防御,在清军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他的撤退主张便立即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只不过其之前的投降并没有得到日军的应允,这才酿成了后面撤退时的大败。

中日之间的平壤之战作为甲午战争的序曲,清军在战斗中的糟糕表现似乎已经昭示了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向。

在谈论这场战争的时候,人们一般会将注意力放在叶志超的逃跑上,但实际上叶志超这一决定的背后,其实是清政府严重的内部问题。

在清末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地方的联系逐渐减弱,尤其在清政府允许发展地方武装之后,朝中大臣更是依托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了不同的派系。

对于淮军头目李鸿章而言,淮军的力量就是他的政治资本,因此其自然不愿意将其折损在朝鲜战场上,叶志超作为其心腹一直力主撤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当时清朝的后勤保障体系也相对落后,平壤城中的清军确实面临着弹药短缺的问题,这也让叶志超的决定得到了响应。

但实际上如果他们坚持抵抗的话,日军也很有可能因为相似的问题撤兵。

叶志超这位曾经的猛将,在晚年居然变得贪生怕死,他的这一转变让清朝丢了朝鲜,更丧失了图强的信心,确实算得上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