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是一个神话,但也完全配得上神话|文史宴

发布时间:2023-05-24 22:22:32 发布人:hao168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素来在英语世界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诸如「人类宪政里程碑」、「自由的开端」这样的赞誉不绝于耳。18世纪的英国首相老皮特曾称《大宪章》为「英格兰宪法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素来在英语世界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诸如「人类宪政里程碑」、「自由的开端」这样的赞誉不绝于耳。

18世纪的英国首相老皮特曾称《大宪章》为「英格兰宪法的圣经」;中国某国民性批判作家也在大著里褒扬说,「英国在它的不列颠小岛上,颁布大宪章,创立国会,为人类立下万世光芒的楷模……这是英国有宪法之始,也是全世界有宪法之始,为人类迈向文明最重要的一大步」。

2015年《大宪章》颁布八百周年之际,英国人还将原件带到全世界巡回展示,诉说英伦「已有的辉煌与希望」(Land of Hope and Glory)。

但实际上,《大宪章》的接受史也不啻为「层累造成的一段历史」,回顾《大宪章》诞生的前前后后,置身于13世纪乃至17世纪以前的时空背景里,可知这份文件在当时既不特别也不重要。

《大宪章》签署八百周年纪念活动

首先,《大宪章》仅仅是王权、教权与贵族之间的博弈,与我们现在熟知的「民权」、「民主」并无太大钩连。

考量《大宪章》颁布时的「近代史」,英国刚刚经历了亨利二世与「狮心王」理查的统治,1170年贝克特大主教在坎特伯雷教堂被砍死的血腥,理查率领十字军远征的壮举,都还留在时人的记忆里。

1199年继承哥哥理查王位的「无地约翰」本就麻烦多多,他先是与父兄反目,然后又与宗教界作对,甚至在1209年被开除教籍。

约翰得位本不甚正,上台以后又作风蛮横,动辄排除异己,征税打仗。无论是主教还是贵族们,早就受够了这位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的仁兄。

1214年约翰王在布汶战役中大败于法国人,就此点燃了大家的反叛怒火。心怀不满的贵族聚集起来,号召大家夺回「古老并已成为习俗的自由」。

1215年春天,贵族们在林肯郡集结,然后向南行进,一路收罗壮大,最终于5月17日在同情者的支持下进入伦敦。伦敦失陷让约翰王倍感惊恐,他同意与贵族们和平交涉。

6月中旬,双方在泰晤士河畔临近温莎的一片草地进行谈判,这里名为「兰尼米德」。经过多日艰苦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大宪章》与一份措辞温和的和平宣言。

事实上,《大宪章》在当时仅仅是富裕贵族反对重税的抵抗,他们与国王的妥协也与劳苦的农民无关。 如果要追溯英国乃至全球庶民权利的起源,1640年代英国内战期间的「平等派」才是比较合理的始祖。

第二,《大宪章》并非第一份国王与贵族之间的法律文件。如前所述,1215年贵族所说的「古老自由」,就是1014年埃塞尔雷德二世与贵族主教们签署的契约,那项契约规定国王必须施行良善的统治。

在盎格鲁-萨克逊的诸王时代,贤人会议「维坦」也出现了「法律属于全体人民」的概念与实践,但当时的英格兰书契未兴,年代又太过久远,欧陆边陲的小小岛国也不会有什么比肩希腊罗马的制度遗产。

第三,《大宪章》并未带来贵族料想之中的和平。相反,它恰恰引发了新一轮的战争。

背着压力签署《大宪章》的约翰王本就非心所愿,监督《大宪章》执行的议事会更是让他有如芒刺在背。1215年秋天《大宪章》墨迹未干,英国就再度爆发了内战。

次年春天,法国人派兵援助英格兰贵族,这是对约翰王头几年里出兵法国的报复。1216年10月18日,这位跋扈桀骜的国王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最后,《大宪章》也不是最后一份调整国王与贵族之间关系的文件。

约翰王驾崩以后,英格兰政局混乱了一段时间。各派势力又陆续签署了《1216年宪章》,1217年的《森林宪章》(Charter of the Forest)、《1225年宪章》,这些宪章都在《大宪章》的基础上增减损益,目的都是调整仍然紧张的国内关系。

《大宪章》屡屡「重新颁布」也反映出英格兰仍然混乱的政局,并不是一纸文件可以就此稳定的。

英格兰的「古老自由」与「法治」,更是在此后的几百年里走过了蜿蜒曲折、乃至崎岖坎坷的道路,历经英法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与17世纪革命的反复考验,中间不乏走入绝境的窘迫。

一代代作风剽悍不亚于约翰王的君主,也在持续挑战英格兰人的忍耐力,试图将权力触角扩张到最大限度。

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寸土不让的议会斗争与真刀真枪的武力抗命,《大宪章》的生命力又能存续多久。

不过,这一切都仍不妨碍《大宪章》的卓绝地位。毕竟,《大宪章》明确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提出了统治的规则,阐述了初步的法治概念,确立了一些传之久远的基本原则。

比如第39条:「除非得到法律审判,任何自由之人均不能以任何形式被抓捕、囚禁、剥夺财产、宣布非法或是流放」、「我们不能向任何人出卖,也不能否定我们的权利与自由」。

此外,《大宪章》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里得到了一再确认,这就好比之后的里程碑重新确认了之前的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英国近代以来凭借工业革命一跃成为第一强国,皇家海军纵横全球,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普通法秩序扩展到了全世界,这一切都进一步放大了《大宪章》的影响力,成为新旧大陆各民族争相效仿甚至讴歌的对象。

即便时过境迁,1944年的英王乔治六世在遭遇丘吉尔反驳、行经兰尼米德时也不得不将胳膊伸出车窗之外,感叹「那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