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灭在即,师徒二人力挽狂澜将大清延续半世纪,论二人之贡献

发布时间:2023-05-25 02:18:07 发布人:hao168

任何一个朝代,总有由兴转衰的过程,在上个世纪,随着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疆王朝大清覆灭,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封建统治的束缚。其实,大清王朝在后期衰落的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这个速度之所以这样快,也是来自两

任何一个朝代,总有由兴转衰的过程,在上个世纪,随着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疆王朝大清覆灭,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封建统治的束缚。

其实,大清王朝在后期衰落的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这个速度之所以这样快,也是来自两个方向的因素,一是大清王朝思想保守,闭关锁国,致使生产力水平止步不前,二是西方列强国家的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效率急速的提高,此消彼长,此时的清王朝只有一副偌大的躯壳。

按理说,早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探明了清王朝的虚实,这就等同于把一只肥硕的羊扔进了贪婪的狼群里,可想而知,当时的的清政府的处境。

然而,这还不是亡族灭种的时刻,当巨额的赔款向清政府压来之时,它只能无尽的盘剥老百姓,接下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才是清政府生死存亡、内忧外患之时。

当时的清朝军队,我们熟知的清朝早期骁勇善战的清八旗早已经疲弱不堪,汉八旗也难以抵挡起义军的巨大攻势,那么第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创办湘军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却干起了招兵买马武将应该干的事,他信奉中庸之道,说他是清政府第一根中流砥柱,是因为他创办的湘军是剿灭太平天国的绝对主力,而后放走天平天国幼王也是他信奉中庸的权衡之计,虽然最后还是因为这一计险些葬送战功,但不得不说,当时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在鸦片战争中就已经被打残的清政府很有可能被天平天国推翻,换来另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曾国藩在紧要关头拉了苟延残喘的清政府一把。

曾国藩第二个重要的贡献,无疑是他的门生给他赢得的,他的门生就是第二个力挽狂澜的人李鸿章,李鸿章历史和后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在很多电视剧中的形象已不一而足,有的是狡诈小人,有的是刚正不阿的中堂大人,事实上,他的主要贡献还正是他当时的外交周旋,才让清朝又喘息了几十年,他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东方俾斯麦”,清朝大有因他而在此崛起的势头,只是清政府早已烂进骨子里,无力回天。

很显然,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不同,相比之下,李鸿章的处境比曾国藩更为艰难,清政府作为战败一方派他去谈判的,换句话说,要赔款给就是了,还谈判做什么?赔款清政府不敢不给,问题是国库一分钱拿不出来,怎么办?不给西方列强就将大清灭掉了,那就找李鸿章去谈,最差也要谈出个分期付款,于是,李鸿章说,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清晚期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是李鸿章签署的是他替大清政府背了黑锅。

师徒两个是清晚期的中兴之臣,一个解决内忧,一个处理外患,而最悲催的是,到头来他们过世后,才让人民知道清政府是扶不起的阿斗,至于他们两个人的贡献,也仅仅只是对大厦将倾的清王朝的贡献,对社会进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