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当上清朝皇帝?竟因为德国的他,顺治竟然要传帝位给堂兄

发布时间:2023-05-25 05:26:45 发布人:hao168

清朝的皇位历来都要经过激烈的竞争,而康熙皇帝好像是个例外,他好像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皇位,没什么竞争者。其实康熙获得帝位的过程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顺治皇帝起初甚至想要把帝位传给他的堂兄安亲王岳乐。顺

清朝的皇位历来都要经过激烈的竞争,而康熙皇帝好像是个例外,他好像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皇位,没什么竞争者。其实康熙获得帝位的过程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顺治皇帝起初甚至想要把帝位传给他的堂兄安亲王岳乐。

顺治皇帝明明有许多儿子,他为什么会产生把皇位传给堂兄的想法呢?既然如此,又是什么人说服了顺治皇帝,让他重新选择立康熙为帝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顺治想要传位给自己的堂兄

顺治皇帝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自己幼年时的悲惨经历。我们都知道顺治皇帝6岁就继承了帝位,但是他得到了皇帝的身份,却没有得到皇帝的权力。在多尔衮去世之前,朝中的事务都是多尔衮处理的,清朝的大臣也多是多尔衮的心腹,他这个皇帝实际上也要看多尔衮的脸色做事。

顺治被架空的主要原因就是年龄太小,他没有能力处理朝中事务,也没有能力与摄政王多尔衮抗争。而顺治去世的时候才20岁出头,当时他最大的儿子都没有超过10岁,如果让他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就不得不再次面临顺治当时的局面。

顺治当时的情形主要有两大弊端,首先是对少年皇帝的摧残。顺治亲身体会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知道在那种环境下,对一个幼童的伤害有多么的大,也知到这种摄政王辅助的机制,幼年皇帝甚至不能左右自己的性命。所以顺治宁愿皇位落到别人的手中,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

更重要的是随着少年皇帝的年龄的,与摄政王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之间矛盾的爆发一定会造成朝局的动荡,严重的话,更会造成一个国家的动乱,清朝当时才刚刚进关,还有着许多的内忧外患,如果让对手抓到这个机会,清朝就要面临覆灭的危险。

正是有这两个重要的原因,为了儿子的安危,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顺治皇帝打算让他的堂兄安亲王岳乐继承皇位,这样虽然他的儿子得不到皇位,但是凭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也可以富足地度过一生了。虽然顺治皇帝这样想,但是他的母亲孝庄太后却不赞同顺治皇帝的这个做法。

于是顺治皇帝找到了一个人,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这个人在多尔衮掌权的时期就是钦天监的监正。在多尔衮准备把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赶出北京的时候,汤若望以天象有变,恐生祸患为借口,阻止了多尔衮的行为,帮助了顺治皇帝母子。

所以顺治皇帝掌权之后,重用了汤若望,平时有什么重要的决策也会找他商量。汤若望认为子承父位才是中方和西方的传统做法,如果不这么做,顺治的后代一定不能得到新皇帝的善待,顺治把皇位传给堂兄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到自己的儿子,反而会害了他们。顺治听了这话,感觉很有道理,所以改变主意,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孝庄支持,康熙因祸得福

虽然顺治皇帝改变主意,打算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玄烨并非顺治最年长的儿子,皇位又怎么落到了他的身上呢?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个有力的支持者,其一是刚刚说服顺治立自己儿子为帝的汤若望,另一个是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支持玄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玄烨自小就聪明伶俐,孝庄皇太后很喜欢这个小孙子,平时就很宠爱他,继承皇位这种好事,她当然希望能落到玄烨的身上。更重要的是顺治皇帝看好的皇子福全出自董鄂氏,因为董鄂妃的缘故,孝庄皇后对整个董鄂氏都没有好印象,自然不会让董鄂氏所生的福全成为皇帝。

而玄烨的另一个支持者汤若望,对玄烨成为皇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是说他的话比孝庄的话更有分量,而是他给出了一个顺治皇帝没法反驳的理由。汤若望提出,顺治的儿子中只有玄烨出过天花,对天花有免疫力,继承皇位后不会因为得天花突然死去。

要知道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得了天花,才病入膏肓,不得不把皇位传给别人。如果他的继承人又因为得了天花,把皇位传给其他人,如此频繁地更换皇帝,对朝局的影响一定不会是好的,所以顺治皇帝接受了汤若望的意见,他皇位传给了玄烨,也就是未来的康熙皇帝。

除了两个有力的支持者,玄烨自小就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也为他成为皇帝提供了便利。如果玄烨不是从小就聪明伶俐就不会得到孝庄的喜爱,也就不会得到孝庄太后的支持,少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支持者,即使他有着免疫天花的优势,想要成为皇帝也没那么容易。

为少年康熙创立的辅政大臣制度

虽然年幼的康熙成为了皇帝,但是前面提到的少年皇帝执政的弊端依旧存在。因此顺治死前命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为四大辅政大臣,创立了辅政大臣制度,辅政大臣制度与摄政王制度相比有着许多优越性。

首先辅政大臣和摄政王的地位不同,摄政王是皇室宗亲,他的地位很尊贵,这就造成了他在朝中一手遮天压制了皇帝的现象,而辅政大臣与皇帝之间是是君臣关系,他们虽然军功显赫,但是与皇上之间也只是主仆关系。

其次,摄政王有着自己的势力,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上面。而辅政大臣不同,他们与皇帝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皇帝掌管的两黄旗势力强大了,他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辅政大臣虽然是异姓臣子,却比摄政王更加忠心。

更重要的是,辅政大臣与摄政王的职权不同,摄政王其实就是在代行王权,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朝政。而辅政大臣的职权只是辅佐皇帝,而且他们是四个人一起辅佐,这样就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专权的发生。

康熙皇帝也算是因祸得福,正是因为他得过天花,才得到汤若望的支持,顺治皇帝才同意让他继承皇位。事实也证明汤若望的看法很正确,康熙做了61年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也正是康熙皇帝的才能卓越,才为康乾盛世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

参考文献:《百家讲坛》

作者推荐:

清朝权臣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竟因为一个德国人,鳌拜是大忠臣

吴三桂投降清朝的真相,不是卖国求荣,而是多尔衮的逼迫

和珅这一招,乾隆和纪晓岚笑了,清朝的官员笑了,千万百姓却哭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