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当天,早晨还在安排光绪后事,傍晚便含上了夜明珠

发布时间:2023-05-25 09:01:20 发布人:hao168

引言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恭禧皇太后挽歌词》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时间经历了很久后,就产生出了“天朝上国”的理念,大家觉得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都是

引言旌去题新谥,宫存锁素帏。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恭禧皇太后挽歌词》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时间经历了很久后,就产生出了“天朝上国”的理念,大家觉得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都是蛮夷。然而这样傲慢的想法带来了惨痛的代价,当西方的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还在按照几千年前的思想来治国,双方的差距在不断的缩短,直至西方超越东方。到了清朝末年时,局面已经坏得不成样子,帝国主义向全国上下都伸出了魔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说到近代的那段历史,就不得不提一下慈禧,她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直到如今大家对她都有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慈禧是祸国殃民的人,正是在她的统治下,我国的局面才不断地变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慈禧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正是她凭借着能力,才稳住了那时的局面,使得我国并没有四分五裂。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一直争论不休,但谁也无法说服谁。那大家知道慈禧的最后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吗?早晨还在安排光绪的后事,傍晚便含上了夜明珠。这是怎么一回事?故事还要从光绪开始说起。

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的儿子成为了新皇帝,也就是同治皇帝。但是同治的身体很不好,皇帝没当几天就因病去世了,于是帝国的掌权人就成为了慈禧。但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还是要立的,于是慈禧的侄子光绪成为了新的皇帝。在最开始的时候,慈禧和光绪的关系还不错,但后来两人由于观点的不同,矛盾越来越激化,光绪想要改变,一直想学日本,来一次自上而下的变革,而慈禧则不同,她相当保守,改是可以改的,但只能改一点点,绝对不能改多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也为后来的那件事情埋下了伏笔。光绪皇帝亲政后,就开始推行改革,结果发现慈禧是改革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于是就诞生了除掉慈禧的想法。但光绪还是太年轻了,慈禧不但没除掉,自己反而身沦囫囵。不过光绪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慈禧也没有任何理由处死他,于是只能将其软禁,再也不让他接触权力。不过那时的光绪皇帝也并没有太过于在意,他觉得自己这么年轻,等到慈禧离世了,自己还能有重回自由的机会,但事实证明他又想错了。

1908年,已至晚年的慈禧深感自己时日无多,就做出来了一个决定,要先一步送光绪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她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把自己刨坟掘尸,比较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不知多少次。于是慈禧就派人强行喂光绪吃下了砒霜,年仅38岁的光绪,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过这里还有着一个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光绪其实并不是慈禧赐死的,而是由于生病而死的,但目前史学家还是更认同赐死这一观点,因为专家从光绪的尸骨中,检测出了大量的砒霜成分。

得知了光绪的死讯后,慈禧主要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挑选继承人,他下令将载沣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第二件事就是安排光绪的后世。但令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坚持多久,到了第二天,早已油尽灯枯的他彻底闭上了双眼,一个时代结束了。那时皇宫乱成一团,皇帝才刚死了一天,结果太后又去世了,大家觉得天都塌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好在慈禧死前已经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于是大家就按照安排,首先为她含上了夜明珠,然后将其下葬,而后又将光绪皇帝下葬,最后又扶植年幼的溥仪成为新皇帝。但那时的清王朝,早就和慈禧一样已经油尽灯枯,没过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清王朝被推翻,封建王朝成为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

结语:

清朝的历史是非常值得我们感慨的,这个朝代强盛的时候可谓是武德充沛,打服了周边所有不服的势力,然而就是由于长期的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最终这个王朝走向了末路。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浪潮,否则只会像清王朝一样,被时代的浪潮狠狠地拍在沙滩之上。

参考资料:

《恭禧皇太后挽歌词》

《清史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