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白手创建湘军的启示: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和利用机会

发布时间:2023-05-25 11:35:44 发布人:hao168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二十六曾国藩一介文人,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但他却能白手起家,创建了四十万虎狼之师,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支劲旅,经过十多年血与火的生死鏖战,最终将如日中天的太平军消灭。曾国藩之所以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二十六

曾国藩一介文人,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但他却能白手起家,创建了四十万虎狼之师,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支劲旅,经过十多年血与火的生死鏖战,最终将如日中天的太平军消灭。

曾国藩之所以能在朝廷财政空虚,高层腐败堕落,百姓人心惶惶中力挽狂澜,并取得巨大成功,靠的是什么呢?

后来,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之所以能发展壮大的经验时,认为全靠机会。“只有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和利用机会,就一定能找到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01

“机会不成熟,绝对不能贸然出手。”这是曾国藩创建湘军前对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说的一句话。

曾国藩所认为的机会,不仅指当时的时局和太平军的动态。作为五部侍郎,曾国藩虽然为母守孝丁忧在家,但十分关心朝廷对围剿太平军的态度。

当时,虽然朝廷鼓励地方大员和回到地方的朝廷大员兴办团练,但态度比较暧昧,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这一点,曾国藩看的十分清楚。

从满清政府对军队的掌控来分析,曾国藩觉得,不仅是统治者咸丰皇帝还是当朝的满人官员,都对汉人掌管军队带有极高的警惕性。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清朝当时的军队情况。

清朝正规军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两种,但都是世袭兵制,也就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照顾八旗子弟,对一些没有工作的满人子弟,全部招进兵营,说是当兵,其实是为了军饷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当兵,成了朝廷维持八旗子弟生计的一种手段,显然,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十分弱小,在军营中,老人和儿童比比皆是。

可八旗兵和绿营兵即使纪律涣散,缺乏战斗力,可朝廷也不得不耗费巨大的军费,将他们养了起来。

另外,朝廷虽然鼓励各地兴办团练,招募地方武装对抗太平军,但条件也十分苛刻,即地方武装不拿朝廷军饷,也不能脱离农耕,更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区域,而且还要接受地方大员的管辖。

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整顿朝廷的正规军和改变地方办团练的方法,要想消灭如日中天的太平军,几乎不可能。但他也意识到,随着太平军不断攻城略地,这样的局面迟早会改变。

因此,当湖南巡抚张亮基邀请曾国藩出山办团练时,他果断地拒绝了。他不是不想出山,而是在等待机会。

02

就在各地的团练相继失败,朝廷岌岌可危而且束手无策的时候,果然如曾国藩所料,朝廷对地方武装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地方的团练大臣不仅可以节制地方官员,还能在一定区域内自由调动部队,同时,八旗兵和绿营兵也要听从团练大臣的调遣。

朝廷的新政策,让曾国藩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曙光。对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机会的曾国藩来说,真是天赐良机。

因此,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再次派遣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出面,恳请曾国藩出山主持团练工作时,他欣然前往长沙。

到了长沙的第二天,曾国藩就将自己早已写好的一份奏折送到了朝廷。他要咸丰皇帝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圣旨:如果不按自己的意图办团练,则依旧不会出山。

在奏折中,曾国藩特别强调,办团练的经费由于是地方乡绅出资,因此一切要便宜行事,保证乡绅们的利益。而当务之急是练兵,如果兵未练好就开战,只会徒作无畏的自我牺牲。

同时,曾国藩还在奏折明确了相关的练兵计划和在湖南长沙组建一支大兵团的想法。他认为,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如果不能大兵团作战,那么,朝廷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地方武装,就会被太平军一块一块围歼。

咸丰皇帝仔细看了曾国藩的奏折后,虽然心里害怕地方武装不断壮大,威胁到江山社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也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曾国藩的一切条件。

03

从朝廷为组建团练争取到了宽松的政策后,曾国藩决定放手大干一场。白手起家,曾国藩非常清楚,要想办成大事,仅仅依靠自己绝对不行,他得有大量的人才。

曾国藩的第一步,就是游说有经验的人才加入他的阵营中。在邀请了郭嵩焘组建自己的幕僚队伍后,曾国藩首先就是邀请同乡罗泽南出山。

罗泽南虽然也是一个文弱书生,可在太平军流窜到湖南后,他居然号召起自己的本家兄弟共计一千余人,与训练有素的太平军大战数十次,而且胜多败少。曾国藩仔细分析了罗泽南的带兵方式后,决定招募其到自己的麾下。

罗泽南听了曾国藩要组建大兵团的宏伟计划,并承诺大家依靠军功封妻荫子后,十分激动,当即就答应了曾国藩的邀请,并带了已经训练好的三千人马投奔到了曾国藩麾下。

罗泽南的这三千人马成了曾国藩整个湘军的核心。有了人马后,曾国藩又挑选出精干队伍,奔赴湖南各县去大量招募新兵。

曾国藩一面招募新兵,一面物色能带队伍的人才,此时,满人塔齐布进入了他的视野。塔齐布虽然是一名八旗武将,但浑身山下带着阳刚血性。曾国藩看到此人后,十分喜欢,于是上奏朝廷,保举他为湘军教练,使湘军正真成为一直训练有素的队伍,战斗力大大增强。

随着曾国藩的队伍不断壮大,更多的有识之士也加入了进来。虽然是军队,但曾国藩选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对方一定要有文化,他认为,只有文化的军队,才能足智多谋,临危不乱。

据《湘军兵志》记载,在湘军统领以上的负责人中,武将出身的仅为70余人,而书生出身的有100余人。可见,曾国藩作为文人带兵,也十分欣赏有文化的人。

而且,当时很多文人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是出自曾国藩的幕府,后来都成为楚军和淮军的统帅。

曾国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创建赫赫有名的湘军,给了他无数门徒以及幕僚的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和利用机会。一旦机会出现,就要狠抓不放,用尽用足,只要持之以恒,定能事半功倍。(未完待续。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