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传位十四子”也不是“传位于四子”,不过康熙想要把位置传给雍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提到清朝,总是避不开有关康熙继承人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热衷于讨论康熙到底想要将皇位传给哪一个皇子,其中一个
既不是“传位十四子”也不是“传位于四子”,不过康熙想要把位置传给雍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提到清朝,总是避不开有关康熙继承人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热衷于讨论康熙到底想要将皇位传给哪一个皇子,其中一个主流观点是:康熙本想传位给十四子胤禵,结果雍正帝胤稹从中作梗,往遗诏上加上两笔变成“传位于四子”。
那么问题来了——雍正到底有没有篡改遗诏呢?
笔者认为,雍正不可能也没必要篡改遗诏,因为康熙本就想将位置传给他,具体理由如下:
一、胤稹不具备篡改遗诏的条件
按照民间的说法,雍正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然而这只是有些人一厢情愿的臆想罢了,因为遗诏根本就不是这样。
首先,在清朝“于”在的书面写法是“於”,如果雍正将“十”改为“于”,文武百官们一下子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其次,为了加强民族融合,清朝的文书都是满、汉文合璧的,也就是说康熙的遗诏有满文与汉文两个版本,哪怕雍正将汉文中的“十”改为了“于”,那满文中的“传位十四子”他又该如何修改呢?
再者,清朝对于皇子的称呼通常不会直呼四子、十四子等,而是会在前面加个“皇”字,也就是说遗诏当中胤禵被称为“皇十四子”,而雍正帝胤稹被称为“皇四子”,要是雍正将“十”改为“于”,就连语意都会不通顺,这不是闹着玩吗?
所以,从种种角度来看,雍正根本就不具备篡改遗诏的条件,遗诏的本意就是传位给他。
二、胤禵政治才能远不如胤稹
康熙想要的接班人自然应该精通政治,并且具备治理好国家的基本能力,而很显然十四子胤禵并不符合这方面的条件。
康熙晚年,西北地区战事紧急,皇十四子胤禵率兵出征成功平定动乱,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统帅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手握十多万的兵马,可见康熙对他的信任。
然而这并不代表康熙想要将皇位传给他,在康熙心中他是个难得的将才,却不是当君主的料。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在召胤禵回北京述职后第二年又让他重返前线。
很显然,康熙没有打算将皇位传给他,因为在知道随时有可能驾崩的情况下,康熙怎么可能放任储君在外从而埋下内乱的隐患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已经打算将位置传给四子胤稹。
胤稹做事一丝不苟、雷厉风行,并且奖惩分明、严猛相济,已经具备了一个合格政治家的基本素质。康熙晚年时期,政务废弛,国家政治、经济积弊丛生,需要下猛药才能治愈,而雍正行事风格恰好非常强硬,这非常符合康熙挑选继承人的心理预期,所以传位给他理所应当。
三、胤稹与康熙更亲近
历代君王挑选继承人的时候,也会考量众皇子与自己的轻疏远近关系,而在这一点上四子胤稹同样占据优势。
当初诸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时彼此大打出手,唯有雍正装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并且极力展现自己对于康熙的的“诚”与“孝”。
后来太子被废,康熙大病一场,雍正亲自服侍他吃药治疗,并且不断安慰他。康熙痊愈后传谕表扬雍正道:“四阿哥体察朕意,爱朕之心,殷勤诚恳,可谓诚孝。”
康熙晚年的时候,对于雍正越发的器重与信任,曾多次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要知道祭天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绝不会找其他人代替,尽管康熙是因为身体缘故不能亲自出席,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将雍正看成自己接班人。
除了器重信任雍正以外,康熙还非常疼爱他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晚年每次围猎的时候都会带上弘历,康熙见到弘历生母的时候还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
所以,显然胤稹这一脉与康熙的关系更亲近,雍正得到皇位也是合情合理。
执笔君言
综上所述,由于胤稹不具备篡改遗诏的条件、胤禵政治才能远不如胤稹、胤稹与康熙更亲近这三方面的原因,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康熙的本意就是将皇位传给他。
太凶猛了快撞烂了,相信大家很感兴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男生最后几下撞击的非常快相...
戒指的戴法和意义,戒指不单是装饰作用,还是爱情的象征,将男女双方的感情连接到一起,...
为你提供模拟城市的攻略信息,为了满足玩家们美化市容的心愿,《模拟城市:我是市长》推...
为什么手机变成黑白屏,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但使用的多了,难免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桃源深处有人家兑换码有那些 桃源深处有人家礼包兑换码大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