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果没有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会不会被列强瓜分完毕

发布时间:2023-05-26 12:35:15 发布人:hao168

引用过去老电影的一句话: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我们当代人为了中国的复兴到底该做些什么?历史之中近代的屈辱与复盘值不值得我们去推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之后就已经值得我们重视了的那些冲

引用过去老电影的一句话: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我们当代人为了中国的复兴到底该做些什么?历史之中近代的屈辱与复盘值不值得我们去推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之后就已经值得我们重视了的那些冲击反应。

像郑成功复台—康熙收复台湾—准格尔百年战争—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马格尔尼访华——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西北边疆的丧失——中国东北边疆的丧失——中法战争中国东南亚宗主权的丧失一直到辛亥革命,历史真的是不忍细读,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没有辛亥革命和后起之秀那些仁人志士,中国会不会被列强瓜分完毕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历史过程

辛亥革命之中最先举起旗号的就是广东这些地方。这里的反抗传统自古以来就有之,清朝的迅速灭亡大家都是知道的,历年来的反清起义也是越来越多,很多汉人都喊着驱逐满人,恢复我民族的国家这个口号,而到了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是如此的难。

像孙中山,黄兴这些人就是这样,他们的起义过程算得上是整个中国之中较早的民主派了,从甲午战争之后他们就已经看透了清朝的本质,这搜古老中华帝国的大船不再是腐旧那么简单,也不再是换一两个船长可以解决问题的事情了,木质的封建帝国注定只能在古代航行,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是钢铁大船,人人都有掌舵权。

历史过程总是如昙花一现一般,让看到他的人惊艳,让没有看到他的人遗憾。

辛亥革命的进行和结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过了二十年之后的当年那些举事的人再走到从前,看着街上全是大辫子的时候,他们会无奈的笑道:这二十年的努力,牺牲了几十万乃的士兵所换取的辛亥革命成果,中国人的思想依旧是没有改变,很多人头上的辫子也许掉了,但心里的辫子却是剪不断的,这个过程也许还会持续到下一代。

总体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军队从广东以来就是势如破竹,只是在遇到袁世凯训练的新式军队的时候停滞不前了,袁世凯有一双如同猎豹一样的眼睛,中国人说这是重瞳,外国人说他的眼睛之中蕴含着宇宙。

他的心思也是这样,在革命军和清朝之间玩弄权术,几十万革命军反而为袁世凯这个旧帝国大臣的总统之路作了铺垫,但说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清朝的统治确实是被推翻了,皇帝的政令不再通行于人间,至少有那么一丝丝的民主自由之火在山野之中跳脱。

清朝末年面对列强的历史现状

清朝末年的中国也许曾经有过击败列强的实力,如同中越之战,冯子材老将军击退法军于镇南关之前;曾经有过敢向世界宣战的勇气,如同历史之中的慈禧太后宣战;

清朝的现状是比较凄惨的,那是从自大保守所导致的后果。整个中国如碎裂的镜子一般,破碎的流水洒了一地,没有一个真正能人可以收拾残局。东北地区的黑土地被俄国人占据,两个毫不相干的外国国家像日本与俄国在东北的土地上面爆发战争,清朝居然是选择站在一边看戏。这是主权的丧失,程度可见一般。

京城之中的东交民巷和外国大使馆俨然成为了国中之国,他们的命令经过清朝朝廷的加工就是最高的圣旨。各个地方的百姓更不用说,弱者被外国人当作奴隶使用,强者躲避洋人,避免与他们发生矛盾,内地中国没有审判外国人的司法权。

大量的外国工业时代产物进入的中国沿海内地,中国人曾经引以为傲双手做出来的布匹,丝绸,销不出去,手工业商品过去作为农业辅助为家里赚外快铺贴家用的时代回不去了。

无数嗷嗷待哺的农民对未来感动迷茫和绝望,最悲催的是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城里的官老爷和地主一下子就不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了,要知道过去几百年他们一直都保持着这种默契。

即农民租借地主土地耕种收获交税,农人秋冬闲暇之际生产布匹丝绸销给地主官老爷,以获得那市场上流通的银钱。

这样农民还能维持基本生活,不需要与外界发生交流,可是如今中国农民却看不懂了,他们不知道谁外国资本和商品的涌入打破了这种关系,无数成本低,质量好的货物代替了过去的那种固有关系,中国农民原本与世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重税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

唯一的手工业又破产。所以以前许多不出世,隔绝山中的农民不断出来,涌入的城市之中,或进入外国人的工厂成为人力机器,或进入到地主家中,贩卖自我。

还有些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造反,人多聚集在一起之后就是一个大的趋势,为活下去而战,他们憎恨洋人破坏了过去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有了义和团;在清廷手上吃亏之后他们都恨,所以他们与民主革命合流,这才有了辛亥革命。

列强从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对中国的态度进行否定

列强对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态度关系到中国是存亡。从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多列强国家是看好中国却又暗中支持日本的,从日本战胜之后大家都觉得可以在中国分一杯羹,因为日本这个小国都能战胜中国,中国的虚弱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英法打败中国是因为他们是世界一等一的国家,后面日本打败中国使得许多欧洲小果像比利时,奥地利这些国家也来了,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中发财了。

可是中国人的种族只要一天没有完全灭绝,中国人的反抗就不会停止。像义和团这种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国家驱逐外族的战争使得洋人看到了中国人的胆气并没有丧失,很多人用生命去保护都城北京。

很多人倒在血泊之中,横七竖八,临死之前还念叨着金刚不坏。他们是中国人之中的骨头,比起逃走到西安的慈禧太后要好太多了。

数千人,数万人的死亡也要挡住外国人让外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过去那种认为由欧洲各个国家列强直接瓜分中国土地的想法已经不行了。他们觉得他们需要扶持代理人代理他们治理中国。

1900年之后列强对于中国的态度就是这样了,他们知道以现在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完全占据中国,中国的地理面积太大了,虽然他们占据了美洲,可是美洲只有几百万人而已,可是中国在相同的土地上面却是有四亿多人,甚至更多,他们零星的分布在各个地方。使得消灭的难度更大了。

所以欧洲列强觉得与其自己消灭清朝重新建立自己的统治,不如就直接掌握清朝,在他的身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所以后面才有了清朝未来维护统治甘心沦为外国走狗,才有了北京外国大使馆东交民巷这种国中之国通过控制清朝收割中国人发财富。让无数中国人变成牧场之中的牛羊。

清朝末年的变法新政可能挽救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可是如果晚个十年八年,清朝可能就不会被推翻了,从清朝鸦片战争之后接触外国人,虽然天朝大国的情怀一直在心中挥散不去,可是多多少少的还是在接触,在被动的产生反应。

实行了洋务运动,对整个中国底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有了工业的基础,后面的维新变法虽然被否定了,但慈禧太后却没有停止革新的脚步,菜市场处死的是戊戌六君子这些空谈的读书人。

清朝后期的新政和前面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割裂。

实际上慈禧太后比光绪皇帝还要激烈,很多历史证据的出土和分布让我们知道了慈禧太后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保守派,她做的一切都只是维护统治,所以有稳固清朝统治的需要她还是会大力支持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中被日本打废之后,整个国家工业基础崩塌,但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短短几年,整个中国又有了新兴的基础,甚至连海军都已经重建,甚至为了中国劳工的利益远渡重洋去巴西击败他们要求他们赔款,只不过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民国。

所以我们敢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大清很有可能会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这是大量史料在后面支持的结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