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锡:清朝名将,击败达瓦齐,乾隆为他写诗

发布时间:2023-05-27 14:25:46 发布人:hao168

1755年,格登山之战,阿玉锡率22人突袭,俘虏蒙古军六千余人,清军大获全胜。乾隆很高兴,亲自接见阿玉锡,还给他写诗歌,并让画家郎世宁作《持矛荡寇图》,绘像紫光阁。阿玉锡,准噶尔蒙古人,骁勇善战,力大

1755年,格登山之战,阿玉锡率22人突袭,俘虏蒙古军六千余人,清军大获全胜。乾隆很高兴,亲自接见阿玉锡,还给他写诗歌,并让画家郎世宁作《持矛荡寇图》,绘像紫光阁。

阿玉锡,准噶尔蒙古人,骁勇善战,力大无穷。后来,阿玉锡犯了错误,被判处断臂之刑。阿玉锡不甘愿受辱,击杀看守他的士兵,然后投奔清朝。

清朝建立以来,与准噶尔蒙古长期交战,互有胜负。值得注意的是,与准噶尔蒙古交战时,八旗的表现并不好,没有蒙古友军能打。

1731年,和通泊之战,八旗阵亡两万余人,主帅傅尔丹狼狈而逃。准噶尔蒙古乘胜追击,清军连战连败,西域、漠北局势都很糟糕。

危难之际,喀尔喀蒙古首领策棱率兵迎战准噶尔,与大策凌敦多布、小策凌敦多布交战,成功将其击退,雍正才有了对准噶尔议和的资本。

阿玉锡勇猛,能空手夺枪,乾隆素有所闻。阿玉锡投奔清军,乾隆亲自召见,并让他现场演示武艺,阿玉锡也不客气,一人单挑六位八旗勇士,将他们撂倒。

勇猛之士,乾隆都喜欢,便让阿玉锡充当侍卫。1754年,准噶尔蒙古内斗,达瓦齐突袭阿睦尔撒纳,乾隆决定乘此机会出兵,平定准噶尔。

达瓦齐并非噶尔丹直系后裔,他是大策凌敦多布的外孙;阿睦尔撒纳,也不是直系后裔,他是策妄阿拉布坦大汗的外孙。

阿睦尔撒纳实力不足,便率兵投奔清朝,愿意充当前锋,与达瓦齐交战。乾隆认为时机成熟,便调集各路兵马,分五路攻打伊犁。

清军此次出征,兵力在五万左右,主帅是班第、副帅是阿睦尔撒纳。清军分五路进攻,阿睦尔撒纳率六千兵马先行,班第率两千精兵随后,这是北路军。

沙漠中作战,清军的后勤供应不行,又不能就地取得补给。如此,班第在行军途中留下五百人看守物资,随同奔袭格登山的只有一千五百余人。

清军总数不少,投入战斗的却不多,因为粮食不够。正是这个糟糕的原因,乾隆获胜后立刻下令撤兵,班第手中兵力不足,阿睦尔撒纳反叛时,他只能自杀而亡。

格登山,位于伊犁西南,是达瓦齐的大营。清军云集伊犁附近,扎下营垒,准备与达瓦齐交战。

达瓦齐兵力很多,但他不得人心,士兵斗志并不高。班第用兵谨慎,没有强攻格登山,他知道准噶尔重型火绳枪的威力,清军正面硬拼,并没优势。

为了解敌情,班第派阿玉锡率22人前往侦查。阿玉锡是准噶尔人,很了解对方的情况,语言上也没有交流的障碍,准噶尔士兵还以为阿玉锡是“自己人”。

夜幕降临,阿玉锡率22人悄悄来到山顶,靠近蒙古军大营。阿玉锡发现,达瓦齐的士兵没啥斗志,个个无精打采,还有溃逃的迹象。

此时,阿玉锡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想法,就是直接突袭大营。阿玉锡认为,自己若是回去,一旦消息走漏,达瓦齐逃走,想击败他就难了。

阿玉锡策马扬鞭,大呼一声,手持长矛冲杀。后面的骑兵则带着火枪,朝着大营杀来,并纵火焚烧帐篷,制造大军来袭的假象。

达瓦齐不得人心,蒙古骑兵斗志全无,听到清军的枪声,兵败如山倒,许多人匍匐在地上,请求投降,归顺朝廷。

夜幕下,清军大声呼喊,声势很大,达瓦齐不知虚实,狼狈而逃。此战,阿玉锡擒拿大小首领二十四人,士兵六千五百余人,大获全胜。

达瓦齐逃离格登山,途中被盟友擒拿,送给清朝。至此,持续七十多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平准之战”基本结束。

格登山之战,清军赢得很精彩,阿玉锡立下首功。班师回朝后,乾隆亲自接见阿玉锡,还给他写作诗歌,赞颂他的战绩。

乾隆亲笔写诗:“荆轲孟贲一夫勇,徒以藉甚人称论。神勇有如阿玉锡,知方亦复如报恩。今我作歌壮生色,千秋以后斯人闻。”

乾隆看来,阿玉锡比荆轲、孟贲还有勇猛,并且有智谋。“大声策马入敌垒,厥角披靡相躏奔。降者六千五百骑。”值得为他写诗,并绘像紫光阁。

为了赞颂阿玉锡,乾隆诏令来华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作《持矛荡寇图》,描绘阿玉锡手持长矛,冲锋陷阵,与对方格斗,并擒拿敌军的景象。

平定西域后,乾隆又让朗世宁画一套“平西域图”,阿玉锡是画面中的焦点。这些画像被带到法国,刻制成铜版画,阿玉锡勇猛之形象,名扬海外。

格登山之战,达瓦齐不得人心,蒙古骑兵没有斗志,兵败也不难理解。阿玉锡勇猛善战,及时抓住战机,以二十余人发起突袭,大获全胜。

参考书目:《清史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