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满清: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的背后,蕴藏了什么动机?

发布时间:2023-05-28 16:53:53 发布人:hao168

片头语: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个?大清!那又是谁建立了大清呢?皇太极!皇太极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清”、其背后又有何深意呢?这......别惭愧,其实,这么刨根问底的问题我也知之甚少,但我们反思历史、

片头语: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哪个?大清!

那又是谁建立了大清呢?皇太极!

皇太极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清”、其背后又有何深意呢?这......

别惭愧,其实,这么刨根问底的问题我也知之甚少,但我们反思历史、探索历史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彻底弄清楚历史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吗?有些历史,我们明明能够张口就来,却无法自圆其说地解释其中缘由,就像“大清”这么一个简短明了、而又众所周知的称谓,关于它的由来,就能难倒许多人,包括我。

昨晚一位粉丝询问这个问题,本来对清史颇有自信的我竟然无言以对。片刻沉思之后,我才感觉出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浮夸、以及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不得不赶紧连夜补课,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希望能给粉丝一个交代

大清的诞生

1635年,也就是崇祯八年的十月十三日,皇太极下令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从此,满洲的名字开始在史书上出现;

半年之后,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再次下发命令,将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与此同时,年号也由天聪改为崇德,皇太极也就成为大清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异常隆重:在专门修建的天坛周围,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二十四色旗帜迎风飘扬,文武百官悉数在列。皇太极在两位祭师(满汉各一名)的引领下登上天坛,宣读祭天檄文:

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臣以明人尚为国敌,尊号不可遽(ju)称,固辞弗获,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

宣读完毕,皇太极开始在大政殿龙椅上接受群臣叩拜。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清,就这样诞生了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就是朝鲜使者拒绝下跪,哪怕被人按着,依然不肯屈服。有种归有种,但是,也为皇太极二次征讨朝鲜创造了借口)

严峻形势

短短半年时间,围绕名称进行两次重大改制,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就出现一连串的疑问:皇太极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改制?在更改族称、国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呢?还有一点就是,既然皇太极想要更改族称和国号,为什么登基的时候没有改、而是选择在崇祯八年之后改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皇太极登基之初复杂的内、外环境,严格来说,皇太极接手的完全就是个“烂摊子”。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确实变得强大了,但是,努尔哈赤的执政方针也为后金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对汉民的仇视和屠杀同样激起汉民的抵制和反抗,满汉矛盾十分尖锐;

·晚年推行的“八王议政”看似公平,却将权力无限分散,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对待俘虏以奴役为主,停留在奴隶制层面固步不前;

·树敌太多。撇开大明和蒙古不说,努尔哈赤时期,连女真一族都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三位各怀鬼胎,政令难施;

......

这就是皇太极接手时所面临的局困境,一句“内忧外患”都不足以比喻形势的严峻程度。况且,皇太极继位之初根基未稳,政治和军事上都需要其他贝勒的支持,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其他大贝勒的利益所在,遭到抵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皇太极雄心万丈,也很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至于更改族称,那更是痴人说梦。直白点说,只要权力一日不集中,皇太极就一日不得安宁。

扭转局势

为了改变这个不利局面,皇太极循序渐进,对多个领域进行了整顿

·内政方面

皇太极继位后,先是联合其他三大贝勒除去大妃阿巴亥,让多尔衮兄弟失去政治庇护;继而,在不影响其他三位贝勒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了“两旗易帜”,将自己的两白旗改为两黄旗、将两黄旗改为两白旗,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八旗中的权威;与此同时,大量提拔汉官为朝廷服务,并从法律层面肯定了汉人的合法权益,这对缓和满汉对立十分重要;最后,就是制定严格的法律,推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法律成为维护自己权威的工具,莽古尔泰、阿敏这些“刺头”不都是栽在法律上吗?

·外政方面

皇太极继位时,袁崇焕借着吊唁的机会委婉地向皇太极提出了“罢战议和”的建议。皇太极表面上答应,而实际上,他是在为攻打朝鲜尽可能多地争取时间。在“议和”的前提下,袁崇焕果然放任了皇太极对朝鲜的入侵,没有派兵支援,从而使朝鲜成为后金的盟约国,消除了皇太极的后顾之忧;后来,皇太极更是使用“离间计”,借袁崇焕之手杀了毛文龙,又除去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后金正是在皇太极的带领下统一了东海女真各部,将疆域扩大到乌苏里江流域;后来又招抚了北虎尔哈部女真,并和其他多个部落建立了臣属关系,这么一来,包括外兴安岭以南和黑龙江上游的两岸地区都被纳入后金的版图,后金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经过皇太极多年的努力,后金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唯一大国,还积攒了可以和大明王朝抗衡的资本,更重要的是,带领后金实现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皇太极将分散的权力再度集中,成为后金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人。

更改族称

崇祯八年,在各方面因素都已经成熟的情况下,皇太极率先提出了更改族称的意见,此时,已经鲜有反对的声音出现了。那皇太极为何执意要更改族称呢?这就要说到女真族先祖建立的另外一个封建王朝——金国了

金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前后经历10位皇帝,延续了120年。当时的金国先灭大辽,后灭北宋,实力可见一斑。金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并不是统一,而是在统一过程中的残暴杀戮。尤其在和北宋对峙时期,“屠城”成为惯用手段,无数无辜汉民死于非命;当攻下汴梁城时,几乎将汴梁变成了人间地狱。

女真族给汉族人民带来的灾难,被史书所记载,也被汉人所铭记。如今,女真族想再次建立一个封建王朝,势必会遭到汉人的强烈抵制和反抗,因此,皇太极千方百计从族称上打消汉民的敌视。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皇太极更改族称时,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辽东地区,而是想要一统中原。更改族称时,皇太极已经下定了推翻明朝的决心。因此,许多学者宣称皇太极一直致力于“议和”的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倘若他真的想和大明和平相处,有必要将延绵数千年的族称给改了吗?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更改族称之时,皇太极已经亲手敲响了进攻大明的战鼓

更改国号

在更改族称之后半年,皇太极又迅速将国号由“后金”改为“清”。清朝的官方史料中并没有记载皇太极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一些私家修史却对此作出了推测:

第一种推测:政治原因

和更改族称的出发点一样,皇太极是在尽力避免“女真族”和“金国”这些敏感字眼会激起汉族人民的民族仇恨,而且,更改国号比更改族称更能显示出皇太极对汉民的尊重,这在后来也成为笼络明朝官员、安抚汉民百姓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二种推测:民族信仰

私家修史从女真族的信仰入手,对此进行解释。他们认为女真族和其他许多北方少数民族一样,信仰萨满教,而萨满教比较崇尚青色,故而,以“青”的谐音字“清”来命名国号。况且,在满语中,“金”和“清”也属于同音,故而,被皇太极采纳;

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推测,因为,更改族称已经意味着皇太极要逐鹿中原的决心,那么,之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这个中心而服务。时隔半年就更改国号,政治原因应该大于民族信仰

尾话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族称更是一个民族数千年的传承,不管要更换哪个,都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族人的质疑。可皇太极却甘愿冒着这样的风险进行整改,说明这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酝酿已久、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每每提及满清十二帝,人们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赞誉之词惯于康熙,甚至还将其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如果将登基时的环境和创造的功绩综合分析的话,皇太极显然更胜一筹,而且,皇太极仅仅在位了17年。因此,有人将皇太极称为“大清的总设计师”也就不算恭维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