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把21岁的女儿下嫁40多岁的三婚男人?

发布时间:2023-05-29 02:33:12 发布人:hao168

李鸿章的女儿所嫁的“三婚男人”名叫张佩纶,在当时也算是一位满腹经纶,引领京城时尚的才子,还是“清流党”的代表人物。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曾任安徽按察使,在抵抗太平军时战死。当时,张佩纶才年仅七岁。由于父

李鸿章的女儿所嫁的“三婚男人”名叫张佩纶,在当时也算是一位满腹经纶,引领京城时尚的才子,还是“清流党”的代表人物。

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曾任安徽按察使,在抵抗太平军时战死。当时,张佩纶才年仅七岁。由于父亲去世,张佩纶幼时的家境就有点清寒。好在,张佩纶天资聪颖,很善于读书写文章。

同治九年(1870年),22岁的张佩纶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了二甲进士。清朝的进士分为三甲,其中,一甲是固定的三人,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会被赐予进士及第;二甲,在清朝一般为七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就比较多了,会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张佩纶在全国大考中,排名能够进入前十,非常厉害了。

23岁的张佩纶被选为了庶吉士,成了未来宰辅的培养对象。张佩纶从翰林院编修做起,再升侍讲。后来,又成了“日讲起居注官”,可以天天陪在光绪身边,影响力就不容小觑了。

少年得志,不免轻狂,张佩纶闲暇时喜爱逛勾栏瓦肆。他常常身穿竹布长衫,风流倜傥,竟然引得京城士大夫们争相效仿,成了京城时尚的引领者。

而在朝堂之上,张佩纶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只要是犯了错的官员,哪怕是封疆大吏、六部尚书,他都照参不误。很多人都想拉拢张佩纶,他也不为所动,倒不失为一名铁骨铮铮的谏臣。

渐渐的,张佩纶跟张之洞、陈宝琛、李鸿藻、宝廷等人成了好友。他们以好论时政、纠弹大臣著称,自称“清流党”。

如果李鸿章在张佩纶少年有为,蒸蒸日上时将女儿嫁给了张佩纶,那理由应该还是很充分的。张佩纶才华出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即使有风险,也值得嫁个女儿投资一下。而且,李鸿章是“浊流”的代表人物,还可以借机拉拢“清流”对他的支持,搞个“浊清合流”。可是,李鸿章并非是此时把女儿嫁给了张佩纶,所以,这可能就不是主因了。

光绪八年(1882年),张佩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成了正三品大员。当时,法国攻占了越南河南,觊觎大清领土。张佩纶力主抗法,上奏折十余份,言辞激昂,甚至影射慈禧胆小怕事。

慈禧在张佩纶等主战派的强烈刺激下,小脚一跺,一拍桌子,抗战!来呀,张佩纶,你不是斗志最强么,弃笔从戎吧你。于是乎,张佩纶就被慈禧遣送到了福建主持海防去了。

张佩纶满肚子的墨水,写文章骂人,那是嘎嘣脆,可谓是言辞犀利、壮怀激烈。可是,让他去打仗,那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推测张佩纶为了打仗,应该也读了不少兵书。可是他犯了书呆子的老毛病,过于轻信敌人。

张佩纶自己把法国军舰放进了闽江,却丝毫不做任何防备。等到战事爆发时,本应坐镇指挥的张佩纶,却临阵脱逃了。从此,“张跑跑”的大名彪炳史册,被时人讥讽为当代马谡。马尾海战,清军大败,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岂止一个惨字了得。

好在,张跑跑的确不愧是粉饰的高手,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百般饰演,竟然哄得朝廷信了,发下帑银犒劳,还命张佩纶兼理船政。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朝廷得知真相后,将张佩纶革职充军,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才被放回。

张佩纶回京之后,李鸿章将其召为幕宾。张佩纶的原配朱芷芗很早就过世了,继室边粹玉,在张佩纶流放期间病逝。张佩纶无妻,李鸿章就将自己的女儿李菊藕嫁给了张佩纶做继室夫人。

张佩纶已经落难了,且40岁有余,而李菊藕正值妙龄,李鸿章此时将女儿嫁给张佩纶,的确耐人深思呀。其实,这并不足为奇。

其一、张佩纶是个好幕僚。

张佩纶虽然打仗不行,纸上谈兵,缺乏决策能力,也就是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但是,他还是有才华的。即使是“纸上谈兵”,“当代马谡”,至少也可以作为幕僚,给出很多有用的建议,再由李鸿章来做决断。人尽其才么,把张佩纶当马谡用,其实也挺好,只要不给他单独折腾的机会就好。

其二、张佩纶是李鸿章和清流党联系的重要中间人。

清流派李鸿藻执掌军机大权时,李鸿章就是通过张佩纶和李鸿藻保持暗中联络。在表面的清浊对立之下,其实,暗地里双方也有很多合作。这也是清朝的党争,不像明朝党争那么激烈的一个原因吧。

其三、李鸿章和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是故交。

张印塘做安徽按察使的时候,李鸿章正在家乡办团练。两人因此在安徽相识,关系也很好。张印塘和时为编修的李鸿章,曾一统率军抵抗太平军。张印塘卒于军中,还是在李鸿章的资助下,张佩纶得以扶棺归乡葬父。张佩纶虽然表面上和李鸿章是政敌,其实,视李鸿章为恩公,从没过分的参奏过李鸿章,都是点到为止,做戏而已。

其四、张佩纶和李鸿章私交深厚。

张佩纶很少收人的金钱馈赠,除非私交甚密之人。而李鸿章馈赠张佩纶的金钱财物,张佩纶会照单全收。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可见一斑。

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母亲去世,丁忧,期间是要解除一切职务的。张佩纶为了帮李鸿章“夺情”复出,出谋划策,上下运作。而李鸿章,也让张佩纶留意北洋水师,以免彻底失去控制。

张树声接任了李鸿章的职务,署理直隶总督。而张佩纶拒绝了张树声的邀请,非常明确的表示,他只追随李鸿章。李鸿章自然不会忘记张佩纶对他的忠诚。

其五、政见有相同之处。

张佩纶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建置南北海防,设水师四大镇”的主张,而且一直为此努力。他还曾痛斥湘淮系的一些大佬影响海军发展。而李鸿章也主张加强海防,大力发展海军。后来,李鸿章还同左宗棠之间爆发了海防、塞防之争。

张佩纶之所以在中法战争期间,能够主持福建海防,也是李鸿章向慈禧极力推荐。李鸿章应该是想让一个自己人掌管福建水师。只是,他没想到张佩纶无法独挡一面。

正因为李鸿章和张佩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纠葛,所以,张佩纶虽然曾被充军,但是,对李鸿章而言,其还是有用之才。因此,李鸿章才不惜将年龄与张佩纶几乎相差一半的女儿嫁给张佩纶为继室。

而在小说《孽海花》中,则编撰了一个更为精彩的故事。

说是张佩纶战败后,流放边关。李鸿章十分爱惜张佩纶的学识,就收留了张佩纶,并有意招为女婿。

一天,张佩纶拜见李鸿章,正要进李大人的书房,抬头看到里面站着一位妙龄少女。应该是李鸿章故意安排的。张佩纶看到有内眷,进退两难,而李鸿章则笑着让其进屋,介绍了李菊藕给张佩纶认识。李菊藕见到张佩纶的手足无措,也羞红了脸,转身进了里屋。

李菊藕也颇通诗文,张佩纶看了李菊藕所作的两首诗,连连称赞。李鸿章趁机说他要为女儿找个好女婿,暗示张佩纶来提亲。张佩纶也是聪明之人,回去后立刻托人提亲。李鸿章则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李鸿章的夫人得知此事,大骂李鸿章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个老“囚犯”,噎的李鸿章哑口无言。李菊藕也早已倾心张佩纶的才华,早已芳心暗许,就说她听从爹爹的,不会改悔的。于是,一桩美好姻缘就这样成了。

历史上,张佩纶在李鸿章死后被弹劾,就带着家眷搬到了南京居住。张佩纶、李菊藕夫妇才学都很高,两人以一起著书为乐,生活和睦而平和。最终,两人都在南京去世。正是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孕育出了一位名作家。

张佩纶、李菊藕夫妇育有一子一女,其子张志沂,又名张廷众,就是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父亲。而张佩纶、李菊藕自然就是名作家张爱玲的亲祖父、祖母了。不能不说,李鸿章有眼光,这个女婿没选错。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