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没有称帝,与曾国藩自身的忠君思想、清廷的实力还很强大、湘军内部矛盾重重有很大的关系。曾国藩自小接受儒家教育,以忠君爱国立世曾国藩自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讲究的是忠君爱国,报效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没有称帝,与曾国藩自身的忠君思想、清廷的实力还很强大、湘军内部矛盾重重有很大的关系。
曾国藩自小接受儒家教育,以忠君爱国立世
曾国藩自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讲究的是忠君爱国,报效祖国。曾国藩走的也是读书、入仕的道路,而且在仕途前10年,从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晋升到五部侍郎,已经蒙受了天大的皇恩,曾家的利益已经和清廷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曾国藩在思想上已经深深打下了忠君爱国的烙印,清剿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进展得很不顺利,后面两三年才快速崛起,思想上不大可能转换那么快。
曾国藩向来教育家人、下属忠君爱国,十分看重自己的形象,现在突然要造反称帝,面对天下百姓的滔滔骂声,心理上也接受不了。
清廷的实力仍然很强大,洋人也支持清廷
一、虽然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前夕,清廷又遭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但手中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1、军事上,曾国藩只是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在长江中游,驻扎着湖广总督官文率领的一支军队,官文素与曾国藩有嫌隙;在北边的淮河流域,清廷支柱僧格林沁率领的精锐在一旁监视;湘军攻占天京后,大肆烧杀抢掠,抢得财物的湘军士兵思乡心切,战斗力已经不怎么强了,如果造反的话,估计只有挨打的份。
2、经济上,湘军的军费开支主要依赖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曾国藩长期募捐,与这些省份的督抚关系一向不怎么好,总是能拖就拖,朝廷一声令下,随时可以断湘军的粮饷。湘军是靠高薪来招士兵的,缺乏财力的供给,与土匪差不多,难成大事。
二、驻扎上海、长江沿线的洋人支持清廷,反对曾国藩独立。
1、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洋人的表现,洋人并不想推翻清政府,只是想依靠清政府攫取经济利益。湘军的很多先进设备来自洋人,如果洋人断供,战斗力马上就会下降一大截。
2、曾国藩与洋人之间有嫌隙。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洋人一度想参与剿灭,曾国藩为了独享天京的财富,对洋人参战很排斥,当时双方闹得很凶。关键时刻,曾国藩还曾派人监视提防洋人。
清廷势力很强大,举足轻重的洋人也反对,湘军独木难支,曾国藩自然不会称帝。
湘军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并非铁板一块
曾国藩虽然是湘军的领袖,能够调和各位大佬之间的矛盾,但曾国藩能够亲自指挥的湘军数量一直很有限,大约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一些湘军甚至和曾国藩的嫡系部队势成水火。
1、多隆阿、鲍超部是曾国藩率领的三支核心战斗部队中的两支,可惜他们更愿意听从胡林翼的调度。胡林翼去世后,在围攻天京的关键时刻,多隆阿直接将部队拉到陕西去剿匪,脱离了曾国藩的控制。鲍超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不和,甚至互相往朝廷递奏折。
2、李鸿章的淮军在关键时候不可靠。淮军的建立是曾国藩一手促成的,期间还帮了很多忙,可是在围攻天京的时候,湘军粮食短缺,一度士兵连稀粥都喝不上,部队时刻面临着哗变的风险。曾国藩派人向李鸿章求援,希望能调拨粮食接济,李鸿章倒是给了,可惜都是霉变的大米,根本不能吃,曾氏兄弟也只能干瞪眼。
3、左宗棠率领的楚军更是指望不上,两人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其他将领比如杨岳斌、彭玉麟、刘长佑等在清廷的刻意提拔下,官帽子直升,已与曾国藩不相上下,自然不愿意再听从曾国藩的指挥。
4、如此看来,曾国藩能够依靠的也就是曾国荃率领的五六万亲兵了。可惜这些士兵在攻破天京后,到处抢劫,个个兜里都装得满满的,一心想着回家置地过太平日子,没心思打仗。
湘军的这种局面,一方面与曾国荃的飞扬跋扈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清廷在中间挑拨离间,不愿意看到曾国藩一人独大。
总结:根据上面的分析,不论是曾国藩的内在修养,还是外部形势,都不允许曾国藩造反,自立为帝。
奥比岛手游恋心裁判第五关不同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在最新的恋心裁判活动中,许多玩家已经...
vivo手机怎么定时开关机?现在许多朋友都是手机党,手机一刷就忘记了时间,这个时候定时...
伊人热热热热综合色热热已经更新BD内容,目前已经可以供用户进行使用!小编分享的伊人热...
国产乱码卡1卡二卡3卡四卡观看是人气超高的手机互动交友工具,这款软件经过破解之后完全...
小编提供的百词斩怎么下载离线单词包。百词斩杀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外语学习软件,这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