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修了一条铁路,朝廷禁止使用火车头,只好用骡子拉火车

发布时间:2023-05-29 06:41:03 发布人:hao168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是晚清没落的见证者,他创立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积极接受西方思想,想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可终究还是无力回天。“要想富,先修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是晚清没落的见证者,他创立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积极接受西方思想,想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可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有了路才能搞定运输,拉近距离。晚清时期,清政府从海外购买了大量的舰船,这些舰船主要由蒸汽机驱动,而蒸汽机需要耗费大量煤炭。于是,李鸿章就在开平,也就是现在的唐山,开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近代技术采煤的煤矿开平煤矿。到1882年时,这个煤矿便可年产煤炭38000吨。

燃料是有了,可是要想把煤炭运到相距百里的天津大沽口,谈何容易。最快的办法就是用火车,可是当时没有铁路。于是,李鸿章决定修一条用于运煤的铁路。现在看来,修一条铁路其实很简单,这种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国家应该大力提倡。但是,在那个年代,李鸿章的铁路修剪之路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1879年,李鸿章上奏朝廷,陈述了修铁路的必要性。一开始,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个请求,但是在保守派的强烈阻挠下,慈禧又改变了主意。保守派认为火车头冒黑烟,会伤害庄稼,看起来也不吉利。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大臣们热爱环保,其实不然,这是他们骨子里的一种迂腐思想在作祟。在这些人的百般阻挠下,李鸿章也没有办法了,于是,他只好开凿了一条由天津到开平的河,采用船运的方式运煤。

可是,当运河开凿到胥各庄的时候,因为地势太高挖不动了。如果把这块土地开凿成河,估计大清亡了也修不完。这次,李鸿章只好再次上报朝廷,请求修从开平到胥各庄的一小段铁路。为了让保守派们安心,李鸿章特别在奏折中表明,这段铁路不使用火车头,用骡子牵引车厢,十分节能环保。其实李鸿章一开始想先斩后奏,修完再上报,但思前想后,还是采取了这种比较稳妥的办法。

这下,慈禧和一群满清贵族们终于无话可说了,只能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1881年6月9日,这条铁路开始修建。5个月后,这条从胥各庄到开平的铁路修建完成,全长9.3公里。人们可以看到,在这条铁路上,一节节车厢由一群骡子拉着行走。这条铁路被命名为“快马车路”,被人们戏称为“马车铁路”。

事实上,用骡子拉火车车厢,实际上是李鸿章的一个权宜之计。他一边用骡子继续拉火车,一边努力跟朝臣和慈禧太后周旋。一年之后,唐胥铁路终于用上了火车头。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己修建的铁路,为当时的煤炭运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886年,李鸿章邀请醇亲王奕譞参观北洋水师。看着气派的战舰,奕譞非常兴奋。李鸿章说:“这些舰船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煤炭,用骡马运输,费时费力,唐胥铁路必须延长。”其实,李鸿章邀请醇亲王的主要目的不是参观水师,是为了获取他的支持。

奕譞听完李鸿章的话后,表示赞同,于是对修建铁路一事大力支持。1887年,唐胥铁路延伸到芦台,一年后延伸到天津。到甲午海战之前,天津和山海关之间也通上了火车。至此,清朝人渐渐开始接受了火车。

慈禧太后对铁路的态度也开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禁止,到最后的妥协,这些都离不开李鸿章的努力。之前的反对者,大都是满人大臣,他们在体验了又快又舒适的火车后,也开始感受到这确实是个“好东西”。于是,李鸿章的反对者越来越少了。

唐胥铁路对于中国铁路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到现在,它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胥各庄站被地震破坏,但经过修整,很快便又投入到使用当中,震后的第一列火车便是通过这条铁路到达震中地区,为抗震救灾和灾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今,我们的社会拥有各种交通工具,火车早已不再具有新鲜感。但是如果时间退回到一百多年前,在愚昧的封建统治下,想要修建一条铁路是如此之难。如果没有当年骡子拉着的车厢,便不会有第一条铁路。也正是当时那些人的坚持,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而更多人的思想进步,便推翻了那个腐朽的统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