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无法关门诛杀曹操?

发布时间:2023-05-29 08:53:21 发布人:hao168

知乎问答Q&A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无法关门诛杀曹操?汉献帝刘协不是个笨人,可以说是个聪明人,但“智愚”只是对于普通人的评价标准,不是评价帝王的标准。一个皇帝,肯定要评价其执政能力

知乎问答

Q

&

A

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无法关门诛杀曹操?

汉献帝刘协不是个笨人,可以说是个聪明人,但“智愚”只是对于普通人的评价标准,不是评价帝王的标准。一个皇帝,肯定要评价其执政能力,而刘协的悲剧在于,他所处的环境,特别是都许之后,曹操让他无法有发挥其执政能力的机会了。

但凡政变,不仅仅是皇帝一人之愿,必然要有兵权能调动。试图用一纸诏书就能收权,我不说这事痴人说梦,等于是寄希望于对手反应木讷,有兵不敢用,或者皇帝明知权臣忠心无二,甘愿束手就擒。

但是,真的蛮横的权臣摆在面前,哪个皇帝愿意以身试险?谁不愿意手里握有兵权,再去做这件事?往上说,汉桓帝刘志的面前,前任汉质帝的尸体摆在前面,他能一开始就怼大将军梁冀吗?不能,刘志还是隐忍了多年,身边有了同盟,掌了兵,才敢发飙。

本题以康熙擒拿鳌拜为例,类比汉献帝与曹操。我以为:康熙能擒拿鳌拜,前提是鳌拜能接受康熙的召见,出入宫廷以为常事;而曹操,史书上明确写了:曹操在专权之后,就根本不去见刘协了。曹操精明着呢。

刘协在长安时,就有执政的记载,东归之时,总体上有什么事,刘协都要召开会议讨论,群臣发表意见后,刘协再来定夺。这一切,是因为他有两个外戚将军可以依靠,一个董承,一个伏完。虽然不能制衡白波军那帮乌合之众,至少自己还能留个体面。

后来,刘协听从曹操的话,都许后,伏完是交了兵权的(具体时间不明);董承没交兵权,还被拜为车骑将军,结果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伊始,董承交出了自己的脑袋。从此,刘协没有了对抗曹操的依仗靠山。

曹操不复见天子事考

书上说(如范书皇后纪),许都后,曹操专权。这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曹操不可能在刘协进宫后就立刻翻脸,宣布皇宫内的卫兵全部换上自己的人。

范书《皇后纪》的描述不是很准确,因为先写“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写“虎贲执刀挟之(曹操)”,讲道理,事实应该是相反的,不然曹操为何要怕自己人?

范书《皇后纪下》: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俛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范晔是认为曹操此次吓尿之后,就再也不敢见刘协了。可以理解。

裴松之在《武帝纪》建安二年引了《魏晋世语》的内容,也提到“自此不复朝见”。

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

这段话肯定不是说“曹操恢复旧制后,然后带头第一个不执行”这个意思,文末的“自此不复朝见”与“复旧制”不是同一时间点的事,而是存在一个时间间隔。

如果要把这两处记载合二为一来解读的话,顺序应该是这样:

建安二年初,司空曹操征张绣,特意恢复旧制,拜见天子(虎贲挟之),然后出征。二年至五年间,曹操逐渐架空汉廷。(杀议郎赵彦事,董承联络刘备等人图谋曹操事,曹操掘梁孝王墓事均应发生在这段时间内,诸如此类,都标志着曹操与刘协的关系恶化。)才发生刘协愤怒质问曹操事,曹操虽然脱身,此后,再也不去见刘协。即便如此,曹操也可以远程操控,将皇宫卫兵都换成自己人,让刘协彻底失去党羽。建安九年,曹操得邺,封冀州牧,让兖州牧,同时留长史王必代理许都事务。此后,根本不用再去见刘协了。

后话

我印象中,曹操之后的权臣,有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司马昭、桓温他们都不见皇帝的,有什么话,都是上书派人转达,就是为了避免发生万一。

俗话怎么说来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鳌拜,他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吧。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