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才是八爷党内最有“心机”的人?

发布时间:2023-05-29 09:13:59 发布人:hao168

《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胤禵,与历史上的胤禵,在“心机展露”这方面的表现可谓是大相径庭。历史上的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说是康熙的众多皇子中,最为的“倒霉”的一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

《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胤禵,与历史上的胤禵,在“心机展露”这方面的表现可谓是大相径庭。

历史上的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说是康熙的众多皇子中,最为的“倒霉”的一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在这之后为了避讳,所有康熙皇子名字中的“胤”字全部要被改为“允”字。然而,唯独只有十四阿哥,名字中的两个字全部都要换掉,因为在此之前,他的名字叫做“胤祯”,与雍正的“胤禛”是同音不同字,所以不仅“胤”字要换掉,“祯”字也要换掉,于是便有了“允禵”。

而说他“倒霉”,除了名字被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哥哥雍正“剥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历史上也一直流传着是雍正“抢夺”了原本属于他的皇位的传闻,于是便有了雍正继位的“矫诏篡位说”以及“无诏夺位说”。不管是哪种说法,胤禵都是其中最大受害者。

不过历史上的康熙真的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么?如果史料上看,并非如此。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这一年是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此时康熙皇帝的身体状况已经是大不如前。如果康熙真的想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那么在其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回京请功的时候,就会将其留在自己的身边,以便在自己去世后将皇位安稳传给十四阿哥胤禵。然而事实却与之恰恰相反,胤禵这次回京,只做了短暂停留,就被康熙重新“赶出”了京城,回到了西北大营。如果康熙想要传位给他,会在这个时候让其回到西北么?

其实,从康熙皇帝的本意来说,他非常认可十四阿哥的领兵打仗能力,这一点在任命其为“大将军王”时便表露无疑。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但是,适合做“大将军王”比不代表康熙就会让其继承皇位,尽管十四阿哥胤禵本人是“聪明绝顶,才德双全”,且“重情重义,谦和礼让”,但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便是生性耿直且喜怒形于色。这对于普通的王公大臣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从政“硬伤”,更不要说作为一国之君了。

然而,不同于历史上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性耿直,在《雍正王朝》中,胤禵可以说是表现出了极富“心机”的一面,甚至相较于八阿哥胤禩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这一点在三段剧情中,可谓是展露无疑。

大闹乾清门,一手“李代桃僵”,成功化解了伪造手谕的危机。

康熙皇帝率领着一众皇子在热河秋闱的时候,太子胤礽的亲信凌普在毫无征兆的情况突然带兵包围了康熙皇帝在热河的行宫,引得所有人的巨大恐慌,同时所有矛盾的焦点也就此集中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

然而这一切,却都是十四阿哥胤禵一手操办的结果。

他先是准确的捕捉到了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之间的冲突已然爆发,进而利用自己擅长于模仿笔迹的“绝活”,伪造了一份以太子胤礽的名义发出的假手谕,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手谕,凌普才会调兵包围了康熙所在的行宫,引发了这场危机。

其实,这是一招非常狠毒的招数,如果一切按照十四阿哥胤禵的本意运行的话,将会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一来,此举将让太子胤礽背上极为重大罪名,一旦坐实他将彻底无法翻身;

二来,胤礽如此叛逆之举,康熙皇帝不仅会对其感到震怒,甚至会就此取下胤礽性命;

三来,即便是太子胤礽可以逃过罪责,那么至少太子胤礽的一众党羽必然会遭到非常严厉的惩治,太子胤礽的势力也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哪怕可以全身而退,实力受损的他也将更加难以同“八爷党”进行对抗。

起初,胤禵的这一手“阴谋”取得的一定的成效,康熙在热河直接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只不过,令胤禵没有料到的是,康熙皇帝依旧对胤礽抱有希望,在这之后准备重新复立胤礽,并且也已经确认调兵手谕实属伪造。

而在这样情形下,就让十四阿哥胤禵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一旦事情败露,他受到的惩罚甚至比被削宗夺爵、圈禁终身的大阿哥胤褆还要严重。

于是,胤禵用到了“李代桃僵”之计,而遭罪的便是八阿哥胤禩。

乾清门外,胤禵用与十三阿哥胤祥大打出手,并且大肆批判太子胤礽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支持。

而此时的康熙已经明确表现出了对于八阿哥胤禩的厌恶,特别是胤禩结党营私、邀买人心令康熙对其极为不满。可是胤禵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无疑是又增加了康熙对胤禩的恨意,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康熙会将所有事情的责任全部推卸到胤禩身上,即便是他人所为,胤禩也会被当成始作俑者加以批判。

就这样,康熙皇帝对胤禩极度愤恨的同时,也就将“伪造手谕”一事彻底搁置,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说是成功的脱身其中,更令其意想不到的是他还被康熙皇帝委以了署理兵部的重任。

而八阿哥胤禩看到自己的这位弟弟,对于自己是如此的抬爱与支持,心中对其也将带着着一丝“感激”而要为其保密此事。事实上,胤禩也确实将此事予以了隐瞒,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都没有告知,直到多年之后胤禵在西北让八爷党的一众皇子察觉到了其有“夺嫡称帝”的心思后,胤禩才将此事对九阿哥和十阿哥和盘托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保持了缄默。

力争“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以“谋求自立”。

当西北的策妄阿拉布坦发生叛乱后,康熙希望安排一位皇子领兵出征,平定此次叛乱。

有过带兵作战经验的康熙皇帝不能不知道八爷党的一众皇子从中作梗的情况,但是此时的康熙已经是无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八爷党的皇子中选择一位来带兵平叛,而毫无疑问,深通用兵之道十四阿哥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十四阿哥胤禵已经有了自己的私心,但是他却极力的将其掩藏起来。

在八阿哥胤禩府上,八爷党成员的会议中,他先是表态要支持胤禩出任大将军王,随后又非常激动的要用“歃血盟誓”的方式,向八阿哥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是胤禵也非常清楚,胤禩出任大将军王绝无可能,一方面,此前的一系列事件中,康熙皇帝本人对其是非常的厌恶,对其品性更是不满至极,所以让如此德行的八阿哥出任大将军王,康熙必然是不会如此的,也是更加不会放心的;而另一方面,胤禩并不懂军事,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康熙在国家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也断然不会用八阿哥胤禩来冒这个险。

此时的十四阿哥知道,他在八爷党内部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他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雍正这面。毕竟,十三阿哥胤祥也是文武双全,况且此时的他正在圈禁之中,对于雍正来说,这也是一个请求康熙将胤祥赦免、让其戴罪立功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胤禵的对于雍正的担忧远远胜过八阿哥胤禩等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鲜与雍正有所来往的胤禵,借着为母祝寿的名义,来到了雍正府上,表面上是兄弟相约,共同入宫,实际上,他是来雍正的府上试探一下雍正的口风。

换句话说,此时的十四阿哥胤禵已经想到用“交易”的方式来,希望换得雍正对他的支持,而在雍正反复提及年羹尧之后,胤禵也是非常识趣的明白了雍正筹码。

于是,在雍正当着他们的母亲德妃乌雅氏的面说出想要举荐胤禵为大将军王的想法的时候,胤禵先是用下跪的方式表示了感谢,同时还要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这些举动,无疑都是向雍正示好的方式,为的就是博得雍正对他的支持。毕竟现在的雍正位居亲王之位,又在署理户部的差事,还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可以说在康熙的皇子中,只有他有着与八爷党相抗衡的实力,想要脱离八爷党的控制,没有雍正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相反,获取雍正支持的胤禵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胤禵,已经在非常有“心机”的在为这自己夺取皇位而做着打算和努力了。

一块带“寿”的陨石,目的不仅是在“讨好”康熙,更是在“胁迫”康熙。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的寿宴将至,众位皇子为了博取康熙皇帝的欢喜,可谓是各尽所能,这其中也包括了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早就准备好了将块带“寿”字的陨石送给康熙,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假的”,为的只是博取一个“祥瑞”之兆。

可是单纯的只是一个“祥瑞”,不免显得轻薄,同时也有一丝“阿谀奉承”的嫌疑,所以十四阿哥献寿礼的同时,他的还要献上一份捷报。

于是这一次,十四阿哥胤禵又故技重施,用一封伪造的书信,成功挑拨了八阿哥胤禩与其派来监视自己的鄂伦岱之间的关系,进而让鄂伦岱背弃了胤禩,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力,再加上雍正的支持,胤禵这才取得了西北大捷。

在这之后,胤禵是将一份寿礼外加一份祥瑞同时送给了康熙,无疑是在向康熙表明两种意思。

其一,康熙知人善任,选择他来做这个大将军王是无比英明正确的决定,因而才会获得上天的庇护与恩裳。

其二,胤禵之所以既能取得平叛的胜利,又能获得天上降下的祥瑞之物,这不恰恰证明胤禵就是“天选之子”,理应顺天道而为之继承康熙皇帝的皇位么。

而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他给康熙皇帝出了一道非常困难的选择题,或者说,他就是用这样一种“天意”的方式,近乎于是在“胁迫”康熙来选择自己继承皇位,由此足可见十四阿哥胤禵的“心机”之重。

只不过,这份心机最终还是毁在了八阿哥胤禩的手中。随着“毙鹰事件”的发生,不仅让十四阿哥的所有努力与安排付之一炬,同时,也沉重的打击了康熙皇帝的身心,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参与到皇位争夺的最后一搏之中,十四阿哥的“夺嫡之梦”从这一刻开始也宣告了彻底终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得出十四阿哥胤禵的“心机”是极为深重的。只不过他非常“倒霉”的遇到了一位比他“心机”还要深的雍正。

与历史上十四阿哥“性怒形于色”的性格弱点相似,尽管《雍正王朝》中的他没有将内心所想写在脸上,但是其所作所为却将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充分暴露了出来,于是这引起的是康熙皇帝在利用之余对其的警觉,八阿哥胤禩感知到穷“背叛”后的愤恨与掣肘,以及雍正时刻对其加以防范,而这也注定了胤禵夺嫡失败的最终结局。

反观雍正,一手“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不仅让康熙对其信赖有加,同时更是将自己处于“隔岸观火”的境地,坐视八爷党内斗,观其两败俱伤,进而从中获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而十四阿哥胤禵也在雍正的持续打击之下,最终被消磨掉了所有的“斗志”,选择了“屈服”。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