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已久,李鸿章拜访俾斯麦

发布时间:2023-05-30 00:44:53 发布人:hao168

“今游欧洲,谒晤于非得里路府第,慰幸莫名。”这是李鸿章访问德国之时给俾斯麦写下的一封亲笔信,希望能够拜访俾斯麦。李鸿章为何要出国访问?其为何想要拜访俾斯麦,在与俾斯麦会见的过程中,二人之间又进行了怎么

“今游欧洲,谒晤于非得里路府第,慰幸莫名。”

这是李鸿章访问德国之时给俾斯麦写下的一封亲笔信,希望能够拜访俾斯麦。

李鸿章为何要出国访问?其为何想要拜访俾斯麦,在与俾斯麦会见的过程中,二人之间又进行了怎么的交谈。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这是李鸿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而在百姓看来李鸿章一生只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刽子手,另一个就是卖国贼。

清朝晚期,政治腐败,各国列强入侵中国,为了保住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清王朝签署了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些条约,大都是由李鸿章代表清王朝签订的,因此很多民众都将李鸿章看做卖国贼。

李鸿章之所以代表中国签署各种条约,正是因为其身份使然,其是晚清的重臣,掌管着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因此签署不平等条约之时,李鸿章多会带队前往。

虽然在国人看来,李鸿章是晚清的罪人,但是在外国人看来,李鸿章是我国的能人。

日本的前首相伊藤博文曾称赞其是: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曾称赞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

俾斯麦是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是保皇派中的一员其曾担任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发动了丹麦战争、普奥战争以及普法战争。

1871年的时候,其曾经帮助法国政府镇压了巴黎公社,镇压了工人运动之后,其将分散的各邦统一起来,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并扶持了威廉一世作为皇帝。

对于德国皇室而言,俾斯麦无疑是忠心耿耿,而德国百姓对于俾斯麦的评价或许并不是特别高。

这一点与李鸿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之所以称赞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并不是因为二人评价较为相似,而是因为在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的时候,柯纳德曾带着德国的海军舰队前往访问中国,当时其曾邀请李鸿章参观德国的海军舰队。

李鸿章自然非常高兴,然而在李鸿章参观的当天,天气不作美,海上狂风呼啸、波涛汹涌,当时很多人劝李鸿章放弃这次参观的机会,柯纳德也是多次劝李鸿章放弃。

但是李鸿章却不愿放弃,乘坐着一艘小船慢慢的到达了德国海军军舰,看到李鸿章的行动后,柯纳德极为感慨。

随后对着李鸿章说道:“中堂大人真是守约之人啊,这么大的风雨都要如此前来,这样坚毅的性格很像我们的首相俾斯麦。”

听闻柯纳德的话后,李鸿章也是非常高兴,李鸿章本身就非常敬佩俾斯麦。

因为掌管国家外交的原因,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在与“洋人”的沟通之中,李鸿章深知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因此大力倡导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就是在李鸿章的倡导下进行的。

虽然一直与“洋人”打交道,但是李鸿章出国的机会很少,李鸿章一生仅出过两次国,一次是1895年代表中国前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一次是1896年访问欧美。

李鸿章想要借助访问欧美的机会,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也迫切想要与俾斯麦进行沟通与交流,探求救国救亡之路。

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代表中国出席前往祝贺。

1896年正月二十八自北京出发,三月十八日到达俄国的彼得堡,参加典礼之后,李鸿章与俄国的外交大臣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密约》,俄国在此约定中获得了众多权益,其可以随意进出中国口岸,甚至可以在黑龙江以及吉林地区修建铁路,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然而为了避免俄国入侵我国,清王朝同意俄国的“霸王条约”,签署条约后,李鸿章奉命访问欧美,第一站就是德国。

1896年6月中旬,李鸿章到达德国,当时德国的武器装备多领先于世界,李鸿章此次德国之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要向德国购买军火,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

另一个是想要拜访俾斯麦。

当时俾斯麦已经退休,想要见到俾斯麦并不容易,为了能够拜访俾斯麦,向其咨询强国的经验,李鸿章特地为俾斯麦手写了一封信,由委托德国方面将其手写的交给俾斯麦,希望其看到自己的手写信后能够允许自己与其面谈。

李鸿章之所以想要拜访俾斯麦,是因为此前德国面临的境况与当时的我国相似,当然这仅仅是指内政方面。

当时的德国工人运动频发,皇室政治腐败,国家摇摇欲坠。

而清朝晚期的我国也面临如此境地,清政府难以掌控全国,各地农民运动层出不穷,在李鸿章看来,想要改变国家的现状,需要维清王朝的绝对权威,然后统一一切力量发展国家。

虽然李鸿章在国内的声名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其在国际上的声望还是不错的。

俾斯麦看到李鸿章的手写信后欣然同意,他也想要见见这个中国的“伟人”,俾斯麦退休后拒绝留在柏林,选择返回家乡,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退休之前俾斯麦曾说过不愿再为政事所扰,出于对李鸿章的好奇以及其真诚的态度,俾斯麦同意了其请求。

得到俾斯麦的允许后,李鸿章乘坐火车来到了这座小镇,俾斯麦以最高礼仪接待了李鸿章。

俾斯麦能够接见李鸿章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毕竟在其退休之后,俾斯麦就不再过问国事,每天的生活就是养花种草。

李鸿章与俾斯麦二人均对对方神交已久,作为中国人的李鸿章见到俾斯麦后,首先展开了中国人特有的嘘寒问暖的方式。

二人因语言不通,因此多是借助翻译交流,见面之后,李鸿章率先打破沉默,夸奖了俾斯麦一番:

“早就听说您的大名和伟大功绩,今天能够见到您,看到您的眼神,更觉得您非常伟大。”

听闻李鸿章的夸奖之后,俾斯麦也没有吝啬自己的夸奖:

“很高兴能够招待一个建立伟大功勋的总督。”

在俾斯麦看来,李鸿章能够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说服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俾斯麦认为李鸿章拥有一定的先进思想。

“不能与阁下相比,您的贡献有世界意义。”

李鸿章再次将中国人的客套发挥到了极致。

“30年之前,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就仰望您的大名,想要与您见一面,如今总算得愿以偿。”

听闻李鸿章的话后,俾斯麦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往下接,随后就转变了一个话题。“如今的我已经老了。”俾斯麦说道。

俾斯麦的话音刚落,李鸿章就立刻关心俾斯麦的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平日里多做些什么?”

面对李鸿章的问题俾斯麦笑着回答道:“什么都不做,不愿意再找气受,目前我无事一身轻,每天就是散步与种花。”

听到俾斯麦将问题引到了政事之上,李鸿章收敛了漫不经心的申请,郑重的向俾斯麦请教道:“我这次来到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要向您请教。”

俾斯麦深知李鸿章无事不登三宝殿,早在看到李鸿章的手写信时,俾斯麦就猜到了这一点,当然他也愿意回答李鸿章的问题,毕竟其还是比较看好李鸿章的。

随后说道:“请问是什么问题?”

“怎么才能在中国进行改革?”李鸿章迫切的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时的李鸿章深知想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就必须要进行改革,然而怎样改革令其非常头疼。

在改革之中,既不能损害贵族阶级的利益,又必须得保护百姓的利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在这里我不能断言。”俾斯麦说道

俾斯麦这么说并非是推诿之言,他确实无法断言,当时中国的情况极为复杂,一方面清政府想要稳坐钓鱼台,一方面民众生活困苦不堪,更重要的是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因此很难告知李鸿章确切的改革之路。

“在我们那里,政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李鸿章垂头丧气的说道。当时李鸿章的改革之路确实面临重重阻碍。

“不能违背朝廷的意愿,最好让最高统治者支持您。”俾斯麦结合自己的政治经验说道。

“如果皇帝一直受其他人的影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那我该怎么办?每天都有一些麻烦,让做臣子的很难开展工作。”李鸿章对着俾斯麦抱怨道。

听到这里俾斯麦微微一笑:“跟我们这里一样。当时我在做首相的时候,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您可以和平地化解这些矛盾?”听到这里李鸿章更加好奇,此时的李鸿章认为自己这次来对地方了,原来俾斯麦跟自己遇到的情况相似,若自己自俾斯麦这里了解到他当时做法,那么改革之路必定会更加容易。

“怎么才能够将上面的旨意传达到下面,并且要求下面全面服从上面的旨意呢?很简单军队解决一切,只要有军队一切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俾斯麦霸气的说道。

确实是这样,只要有军队,威慑力就会大大增加,一方面百姓会畏惧军队的实力,另一方面君主也会忌惮军队,这样一来旨意的传达就会更加容易。

“兵力不用太多,哪怕只有5万就可以,兵在精而不在多。”面对李鸿章惊讶的表情,俾斯麦继续补充道。

“我们有的是人,就是缺少受过训练的军队。

30年来,经过太平天国造反,军队就再也没有受过训练,今天我看到了德国军队的训练后,深刻的意识到了我军与德国军队的差距,回去之后必定加紧训练我国军队,提升他们的战斗力。”李鸿章说道。

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军队的训练量不断减少,本身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若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下降的话,那么我国必然没有与国外军队一战的能力,想要改变都是的尴尬处境,提升军队实力也是重要举措。

“问题不在于把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而在于你是否能把这个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如地调动他们,使他们很快地从一地到另一地。”

听闻李鸿章对军队极为重视之后,俾斯麦毫无保留的向李鸿章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随后李鸿章开始沉思应该如何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俾斯麦则跟一旁的德国驻中国大使交流起来。

随后聊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李鸿章就与俾斯麦告别,二人深知至此一别之后很难有再次见面的机会,因此分别的时候二人都非常不舍。

临别之前,俾斯麦还特地劝告李鸿章:“要经常走路,这样有利于身体。”

在此次聊天中,李鸿章曾透露自己在家中不愿运动。

听闻俾斯麦关心的话语之后,李鸿章紧绷的那根弦断了,真诚的说道:“也希望您多多保重,目前我遇到的阻力太大,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此时的李鸿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随后俾斯麦安慰道:“您过于低估自己,对于一个国家人物来说,谦虚是非常好的品德,但是对于政治家来说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李鸿章点点头,在俾斯麦的注视中离开其住所。身处火车上的李鸿章两手握在胸前频频摆动,用一种虔诚的姿态,为其祝福。

参考文献

[1]赖某深.李鸿章欧美考察记(上)[J].世界文化,2021(08):41-44.

[2]沈晓夫.李鸿章与俾斯麦的缘分[J].文史天地,2004(01):34-36.

[3]王春晖.李鸿章出访欧美花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1):29.

[4]张清敏,沈雅梅.李鸿章——“东方俾斯麦”?[J].世界知识,2001(20):42-44.

[5]叶隽.俾斯麦与李鸿章之试比较[J].德国研究,1998(03):48-53.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