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衰落是历史学上一个有意思的课题。长久以来,“华夏中心”、“华尊夷卑”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中国也是遥遥领先,13到14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绘了一个超乎任何欧洲人想象的东方繁华国
中国近代的衰落是历史学上一个有意思的课题。长久以来,“华夏中心”、“华尊夷卑”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中国也是遥遥领先,13到14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绘了一个超乎任何欧洲人想象的东方繁华国度。
当时我们的城市谱写着盛世华章:
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通宵达旦的市场、不绝如缕的游人、各种新兴的金融机构……
而欧洲当时所谓的“大城市”伦敦、巴黎等,仅仅只有几万人口,城市到处充斥着垃圾和肮脏。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遥遥领先的“天朝上国”,在19世纪却毫无预兆得沦落为饱受欺凌的“东亚病夫”,短短数百年间究竟经历的怎样的变故?
这其中,很多的细节颇值得我们玩味。
工业革命
一、盛世的幻景
清军自入关以来,一路南下连战连捷,消灭了南明和农民军,拿下政权后又收拾了三藩,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一举稳定了大清的基业。
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在全力营造着“盛世”的氛围。
皇帝形容自己的国家“势当全盛、府库充盈”;
大臣们的各种奏章,也无不为国家的繁荣大唱赞歌;
社会上的文人雅士们搬弄出各种“盛世华章”,大受追捧;就连新出的人口,也被称作“盛世滋丁”。
《战国策》里有个寓言,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的人多了,谣言也会被当作事实。康雍乾之际的清朝,真的就是一片歌舞升平吗?
在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时,常常将人口数量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由于明末的战乱,到清世祖顺治九年,全国人口仅剩1.2亿;
到了“康乾盛世”的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全国人口也仅有1.4亿;
一直到清高宗乾隆六年,才达到1.5亿人口。
古代百姓
很多明清史专家对明朝的人口也进行了推测,何炳棣、葛剑雄、曹树基,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等,都认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人口,在1.5到2亿人之间。也就是说,康乾盛世的大部分时间里,人口数是少于明代巅峰值的。
从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康乾盛世也并非宣扬的那般辉煌。即使清朝中期“人口大爆炸”,但依然是“国富民穷”。“清初蜀中三杰”、 “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唐甄就这样描述康熙四十年时的情形:
清朝立国已经五十余年,却更加贫困,农业、手工业、市场交易等全都呈现出颓废的趋势。
社会贫富分化巨大,穷人只能给富人为奴为妾。中产之家常年赚不到钱,贫困之人遇到灾难,就会冻馁饿死。这样的惨状,与“盛世”的定义真是非常不符。
从科技实力上对比,康乾盛世未必好于明朝。明代有专门研制新式火器的机构,并鼓励创新发明,一时间如《神器谱》、《铳图》、《恭进神器疏》、《防虏车铳议》等新式技术理论书大为流行。
神机营
明朝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热兵器”部队“神机营”,不仅有各式火铳,还装备了西洋大炮“佛郎机”。明军巅峰时火器装备超过60%,有火炮近4万门。
而清朝为了杜绝民间的反抗,禁止发展火器,对各种新的科学技术也是讳莫如深,开了历史的倒车。乃至到了清朝末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时,半路挖到了明朝的开花炮弹也不禁扼腕叹息:“若此炮弹不失传,焉能让洋人如此嚣张!”
所谓“康乾盛世”纵比比不过明朝,横比欧洲诸国,差距则更加明显。
18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悄然展开,各项新科技、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而同一时期的大清,乾隆皇帝正带着母上大人、后宫佳丽一起巡游江南,花了国库的一半以上的银两,惊动整个长三角富庶地带,换来“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的诗句,却不知外面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乾隆
二、通商与觐见
1793年的9月,英国使节马格尔尼乘坐商船来到北京,见到了年近60的乾隆皇帝。
队伍中有科学家、有艺术家、医生等,所携带物品的有天文地理仪器、精良的武器,以及车辆、舰船的模型,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近代英国工业文明“宝库”,然而这些却丝毫提不起乾隆皇帝的兴趣。
马格尔尼对于通商的请求,也因为他“拒不下跪”而谈崩。那个年代的大清,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人,对一切都已经变得索然无味。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朝已经在“开放”与“保守”之间做了选择。早在顺治十八年的1661年),清朝为了防止沿海郑氏政权,实行了极其严厉的“迁界令”,尤其在福建、两广沿海,将所有沿海15里以内的居民全部迁走,人为制造了沿海“无人区”。
一直到1684年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几十年间沿海商船尽毁,海洋贸易回到“石器时代”。“闭关锁国”带来了无法抹灭的伤痛,清朝无可避免得堕落为一个保守、陈旧、腐化、堕落的国家。
清军
在文化上同样如此。正当欧洲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想碰撞出各种火花,清朝却兴起了“文字狱”,对社会上最精英的读书人阶级进行诸多限制,甚至打击迫害。
科举上实行八股文,鼓励社会上的文人拘泥古制、因循守旧,实行病态的社会统治。在这种僵化的机制下,国家虽然号称“盛世”,却是老态尽显,可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一些目睹了所谓“康乾盛世”的英国人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清朝的工业和科技,和欧洲国家比起来,简直就是幼儿园水准。
这个国家的士兵普遍缺乏勇气,战斗意志薄弱,马戛尔尼将清帝国形容“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一百多年内没有沉没,是因为他比周围的船只个头更大而已。
战船
三、荣光的散尽
距离乾隆去世仅仅过了40年,英国人的巨舰就已经架在帝国的门口,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
数千英军几乎兵不血刃,打得这个“盛世强国”满地找牙。曾经令清帝国骄傲的骑兵部队,也在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中消耗殆尽。这时人们才清醒:所谓的强盛,不过是我们糊弄自己的文字游戏罢了。
当时的有识之士也在寻找突然落后的根源。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认为我们泱泱大国,只不过在技术上稍稍落后,开展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仍然力主保留曾经的封建制度。
洋务派们竭尽全力购买西式装备、编练新式部队,建立起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海军,然而谁都没有料到,苦心经营的“强大舰队”不过是梦幻泡影,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被邻国日本以不大的损失击溃。
甲午海战
这个早于我们几十年实现“明治维新”的弱邦,现在已然变成了强敌。清朝最后的遮羞布,也被无情地扯下。
这种衰落的悲剧在于,我们仍然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之中,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全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进步。
其实这种变化是早有预兆的:明末清初时,一帮海寇跑到了越南北部湾,组建了一支海上部队,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支“杂牌军”竟然在技术、装备、数量上,都远胜于“大清水师”,逼得清庭官军一度不敢出海缉寇。
这种本应令统治阶级警醒的事件,却被淹没在歌舞升平的浮华之中,不被任何人提起。
英军入侵
四、历史的审视
对于清朝,我们总是五味杂陈。
相较于遥远的汉唐,我们今天的文化,更多承袭了清代的衣钵,我们的语言、行为、仪式、习俗,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是来自于这个朝代。
曾经我们戏谑说,“唐在日本,明在韩国,清在大陆”,也不无一定道理。
我们对于清朝是极度包容的。尽管入关后给华夏带来了灾难,我们还是在歌颂他、美化他。当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纸文令,令整个宽衣博带、翩翩儒雅的汉人,不得已都留着“金钱鼠尾”的发辫:全头剃光,只留下金钱面积大小的头发,像老鼠尾巴一样拖在后面。
如今的“清宫剧”不仅在形象上各种改良,剧情上也是大加鼓吹,构建出一个千年不遇的“盛世奇观”。
如今很多年轻人,将嫔妃、贝勒、格格、阿哥奉为精神偶像,崇拜着他们的痴情说爱、后宫争斗,殊不知,这些只不过是整个历史、整个国家最极不起眼的一隅,多少悲歌慷慨、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却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被我们今人所知。
国家的兴衰是各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一时的成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历史的正视是我们应该严肃对待的。
“以史为镜方能知得失”,倘若我们了解的历史,都像“清宫剧”或者“抗战神剧”一样荒诞不羁,那么所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只能是虚幻的空中楼阁罢了。
蛋炒饭怎样做才好吃,蛋炒饭是一道家常美食,想要做的好,掌握几个小技巧,就可以香气四...
被C了一天是什么体验,女生被C了一天体验感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下面就...
我的世界胶着状态成就怎么做很多玩家想了解,我的世界的自由度非常高,各种版本也在持续...
为你提供阴阳师的攻略信息,阴阳师中的式神多种多样,有很多本身能力不怎么强悍的Ssr,后...
为你提供原神纳西妲分享活动地址入口是什么?《原神》新角色纳西妲分享H5网页活动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