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没钱,竟然找外国人借高利贷?后来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3-06-02 09:57:50 发布人:hao168

钱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在清末,那个内忧外乱的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就是各个列强眼中的大肥肉,都想上前来分一杯羹,多数人,是李鸿章一派,认为新疆是个荒蛮之地,不要也罢,可是有一人,执拗的

钱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在清末,那个内忧外乱的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就是各个列强眼中的大肥肉,都想上前来分一杯羹,多数人,是李鸿章一派,认为新疆是个荒蛮之地,不要也罢,可是有一人,执拗的决定,一定要收复新疆。

这个人就是左宗棠,他知道新疆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论什么代价也要收复,69岁老将抬棺西征,每每听起都叫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可是当时的清政府没有钱的支撑让他收复,他甚至自己去借高利贷也要将新疆收复,令人感慨万千。

同治年间,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的支持下率军攻占我国新疆,同期朝廷爆发了塞防海防之争,作为当时最为出名的李鸿章和左宗棠二人,因为新疆战或者不战,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李鸿章作为一个投降主义,他的贪生怕死是根深蒂固的,他不愿意与其它的国家进行战争,不愿意与强国硬碰硬,甚至连一点自信都没有,他认为打仗劳神废材,不如投降来的快,不如妥协来的快,不如割地来的快,所以,他多次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并不是他在谈判方面有多优秀的才能,而是因为他好说话,好贿赂,他只想到小我,国家利益在他面前不值一提,甚至直接做了卖国贼,当时的清政府,还没有李鸿章有钱,而李鸿章的这些钱是拿着大清的领地与其他国家交易得到的,李鸿章俨然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了。

反观左宗棠,他不卑不亢,不允许我国的领土有一丝的割离,更何况新疆对我国来说是重中之重,是我国边防的要塞,怎么能让阿古柏盘踞,在我国自立为王,所以69岁的左宗棠请兵出征,准备对新疆进行收复。

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兵力?是粮食?是武器?是资金,资金是重中之重,提及到的一切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购买,可是当时国库亏空,清政府没有资金去打仗,去平定叛乱,慈禧太后甚至仅仅给了左宗棠200万,让他去平定叛乱,收复新疆。

这点资金怎么能够打仗的花费,短短几个月就花光了,没钱怎么办?第一个想法当然是向自己的国家,向清政府去索要,可是慈禧太后摊摊手表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没有资金的支持,左宗棠决定干一件大事,通过这件事情,让清政府看到了他收复新疆的决心。

左宗棠决定用自己的名义向其它国家去贷款,去借了2200万高利贷,他这一举措震惊了众人,曾经大家只是以为左宗棠是一腔热血的去做这件事情,现在才发现他是认真的,他看到了新疆对我国的重要性,是我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领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秦汉以来一直称其为“西域”,清朝平复了准噶尔部叛乱之后,将此地命名为新疆,名字的含义也是别出心裁,取之故土新归的意思。

到了清朝,经过多次战争,清王朝的势力不断是衰减,战争、起义内忧外患,让清政府手忙脚乱,已经无暇顾及新疆,这直接就让新疆陷入了动荡,阿古柏也就是趁人之危,顺势进入到新疆之中,他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势力,在新疆建立王朝并且自命为王。

因为阿古柏的缘故,英、俄两国在我国新疆放肆勘探、调研甚至进行商贸往来,在俄国的压迫下,伊犁民众苦不堪言,多次要求收复失地,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也是在不断激化,围绕着新疆究竟要不要放弃这个问题。

海防和塞防哪个更重要?都重要,可是李鸿章认为可以放弃新疆,将塞防的资金转移到海防上面去,多可笑的言论,甚至当时的阅兵北洋水师的炮弹都是假的,为了给其他国家证明自己,做出一副军舰开炮百发百中的情景,活生生炸死了三位士兵。

仅仅这些钱能够挽救当时的水师么?当然不能,所以左宗棠提出要两手抓,不能单单看着日本,同样要提防西方列强,就是这样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没有一方妥协,可是就大局而言塞防还算比较稳定,新疆问题很是棘手,他必定要收复。

晚清四大名臣包括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他们之间种种的观点,思想的碰撞,很多时候,在电视剧中的是篡改的,是编撰的,甚至是主观臆想的,只有看正史才能体会到当时真正的国情,大臣对国家的忠诚度。

《晚清四大名臣》这本书不单单是一个个故事,而是一条完整的时间线,通过这本书可以清晰的看到,大清是怎么样抵抗内忧外患,是怎么样逐步衰落走向灭亡,这确实是一本了解清代历史的很好的读物,极力推荐。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