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转投清朝的将领,他们过得怎样?

发布时间:2023-06-03 09:55:25 发布人:hao168

韦俊投降,充满辛酸与无奈,有家不能回。古隆贤投降,回家养老,生了6男1女。蔡元隆投降,回家经商,生了4女2男,生活美满。郜永宽等“苏州八大将”,酒过三巡,宴会上人头落地,为人所不齿。一、韦俊投降:辛酸

韦俊投降,充满辛酸与无奈,有家不能回。古隆贤投降,回家养老,生了6男1女。蔡元隆投降,回家经商,生了4女2男,生活美满。郜永宽等“苏州八大将”,酒过三巡,宴会上人头落地,为人所不齿。

一、韦俊投降:辛酸与无奈

1859年,韦俊率3万兵马投降湖北巡抚胡林翼,这是第一个投降清朝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此时,韦俊的地位是“后军主将”,太平天国的顶梁柱。

韦俊投降,曾国藩有苦说不出,他想处死韦俊,却没有这个本事,欲哭无泪。韦俊,北王韦昌辉的弟弟,两次攻克武昌,两次镇守武昌,打死了曾国藩系湘军二号人物罗泽南,数千湘军横尸武昌城下。

从能力上看,韦俊非常强悍,陈玉成都是他的手下,也是他一手培养出来。那么,韦俊为何投降清朝呢?很简单,韦俊走投无路,是太平天国内斗的结果。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回京勤王,帮助洪秀全处死“天父”杨秀清。洪秀全为了保护“天父”的颜面,不至于让信仰崩溃,并没颁布圣旨,承认事变合法性,导致韦昌辉陷入孤立。

洪秀全没有颁布圣旨,盟友石达开在武昌“故意不回来”,韦昌辉反而成为“元凶”,成为太平天国的敌人。韦昌辉一怒之下,滥杀无辜,2万余人死于内讧。洪秀全、石达开联手,又处死韦昌辉。

天京事变,2万精兵殒命,韦俊陷入了被动。哥哥被处死,亲人离自己而去,失去了亲人之痛。被韦昌辉处死的广大将士,他们的家属对自己深恶痛绝。洪秀全更是如此,他非常痛恨韦俊,也不派兵来救援武昌,让韦俊自生自灭。

韦俊没有参与天京事变,却遭受如此对待,也是醉了。1856年12月,韦俊等不到援军,将主力撤离武昌,保存有生力量。洪秀全以“丢失城池”为由,下令处死韦俊,李秀成请求才赦免。

洪秀全要杀了韦俊,但韦俊对太平天国依然忠心耿耿,他率兵救援江西,在新圩之战中击败湘军,差点斩首刘长佑。但是,洪秀全还是不放过韦俊,他让杨辅清去皖南作战,担任“中军主将”,故意挑起矛盾。

杨辅清,杨秀清的弟弟,心胸狭窄,没有大局观,也不知道感恩。杨辅清被清军围攻,韦俊派兵解围,不计前嫌,希望能缓和关系。杨辅清不领情,为了得到池州,经常挑衅韦俊,双方摩擦不断。

无论是兵力,还是能力,韦俊都甩杨辅清几条街。为了大局,韦俊主动让出池州,去江北投奔李秀成。谁知,陈玉成、杨辅清联手,封锁长江,不让韦俊渡江,双方在和州兵戎相见。

韦俊忍无可忍,干脆投降清朝,跟着胡林翼作战。1861年,韦俊攻取枞阳县,截断了安庆的粮食运输线,在陈玉成背后插下冰冷的一刀,也拉开了陈玉成败亡的序幕。

韦俊投降,所部被遣散,只留有3千余人,都很能打仗。但是,曾国藩不能原谅韦俊杀了罗泽南,没有给朝廷举荐他;韦俊拼杀一生,战功显赫,只得到“参将”职务。

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韦俊回到金田老家,想捐钱修路,被乡民拒绝,说“不收反骨人的钱”。韦俊悲痛欲绝,得不到乡亲原谅,便去芜湖养老,了此一生。

二、古隆贤、蔡元隆:回家生孩子,颐养天年

古隆贤,两广老兄弟,骁勇善战,协助韦俊镇守武昌,战功显赫。1856年初,古隆贤率兵增援武昌,与李续宾、蒋益澧在城下交战,互有胜负。

1857年5月,石达开外出单干,古隆贤没有追随,而是跑去跟韦俊混。韦俊投降清朝,古隆贤便独自作战,却得不到洪秀全的赏识,也不被陈玉成、李秀成认可。

1860年,李秀成离开江北,实行“奔袭杭州”作战,解救京师之围。古隆贤、黄文金率兵从皖南出发,协助李秀成作战,猛攻清军位于高淳的大营,立下赫赫战功。

“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李秀成旋即东征江浙,夺取财税重地。陈坤书、谭绍光等“老兄弟”所向披靡,镇守东部富裕城池,生活很滋润。古隆贤很羡慕,也很伤心。

古隆贤也是“老兄弟”,可惜跟错了人。石达开单干,他不想追随;韦俊投降,他选择留在太平天国。古隆贤不是李秀成、陈玉成的嫡系,自然不能分享江浙这块蛋糕,而是留在贫穷的皖南打游击。

1861年9月,陈玉成在安庆之战中惨败,逃奔庐州,李秀成则进行第二次东征,依然没有古隆贤的份。1862年,湘军攻打皖南,古隆贤没有粮食吃,又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便献出石埭、太平、旌德等3座城池,投降湘军。

古隆贤投降清朝,但为人很精明,也“讲义气”,没有为难曾经的兄弟。古隆贤知道,战场上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随时可能阵亡,还不如回家养老划算。如此,投降没几个月,古隆贤主动辞职,回到广东老家。

广东的生活,古隆贤过得很幸福,购买田地200亩,盖好房子,生了6男1女,也是人生赢家,幸运之王。1875年,古隆贤病逝,得以善终,比许多太平军将领幸运。

蔡元隆,湖南岳州人,骁勇善战,是李秀成的女婿。1860年,李秀成东征,夺取江浙广大地区,蔡元隆跟着老丈人混,自然也不差,他镇守太仓,这里遍地是黄金。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东征,攻打上海、江苏,所向披靡。1863年,李鸿章派弟弟李鹤章攻打太仓,联手洋枪队、英法联军,一起剿灭太平军,却被蔡元隆击败。

李鹤章采取“围困战术”,以程学启为前锋,攻打太平军增援部队。蔡元隆弹尽粮绝,便主动“投降”,与李鹤章约定投降事宜。李鹤章很高兴,便带着1500余人入城。

李鹤章入城,蔡元隆太过紧张,提前行动,围攻淮军。激战中,李鹤章被打伤,但城门没来得及关闭,程学启赶来增援后,救出了李鹤章,蔡元隆功归一篑。

弟弟受伤,李鸿章对太平军深恶痛绝,不接受投降,血腥屠杀。1863年12月,李鸿章宴请苏州八大将,旋即将其处死,苏州城内4万太平军,也无一幸免,是为苏州杀降。

1864年2月,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李鸿章又下令追杀,蔡元隆处境被动。幸运的是,蔡元隆跟湘军大将蒋益澧是关系很好,便打着“老乡牌”,希望归顺左宗棠。

左宗棠很大度,也讨厌淮军来浙江抢夺功劳,便接受蔡元隆。对此,李鸿章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太平天国灭亡后,蔡元隆回到老家经商,生了4女2男,生活很滋润,后代大多移居湖北。蔡元隆背后是左宗棠,李鸿章不敢找他麻烦,得以善终。

三、程学启投降:嘉兴之战被太平军爆头

程学启,安徽桐城人,早年落草为寇,后投奔陈玉成,成为太平军悍将。论作战勇猛,陈玉成麾下悍将,当属刘玱琳、程学启,他们都是亡命之徒,打起仗来不要命,令对手闻风丧胆。

个子不高,却敢于拼杀,程学启得到陈玉成赏识,留守安庆,协助叶芸来。谁知,陈玉成这招棋大错特错,程学启关键时刻投降湘军,坑死了广大太平军将士。

程学启敢于拼杀,悍不畏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叶芸来为了拉拢程学启,把自己的小姨子介绍给他,两人成了连襟。安庆城北,直通集贤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程学启镇守这里。

1861年3月,安庆岌岌可危,但程学启总能在城北获胜,湘军死伤惨重。曾国荃采用“反间计”,散布程学启要投降的言论,又让程学启的养母去劝降,否则就杀了她一家老小。

程学启早年孤苦伶仃,养母对他不薄,有养育之恩。程学启左右为难,又看到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安庆随时可能陷落,便投降湘军。

叶芸来很恼火,当即下令处死程学启一家老小,把首级扔到安庆城下。程学启悲痛欲绝,作战更加卖力,经常冒着炮火冲锋,成为湘军的得力干将,深受曾国荃赏识。

1861年9月,程学启献上“地道攻城”计划,在自己熟悉的北门挖掘地道,摧毁城墙。程学启带着怒火,从炮眼处冲杀,安庆陷落,太平军16000余人被杀。

程学启投降,是压垮安庆的最后一根稻草。1862年,清朝让曾国藩率兵东征,去江浙与李秀成作战,收复财税重地。曾氏兄弟不想失去“夺取金陵”首功,打死不去江浙,抗旨不遵。

李鸿章察言观色,知道曾国藩的难处,便主动提出回家招募士兵,去江浙作战。曾国藩很高兴,当即让李鸿章去合肥招兵,组建“淮军”,刘铭传、周盛波、吴长庆、张树生、潘鼎新等人纷纷来投奔。

1862年6月,李鸿章募兵6千余人,兵力单薄。曾国藩很爽快,又把程学启、郭松林等悍将划给淮军。如此,程学启改隶淮军,并成为首席悍将,是李鸿章夺取江苏的关键人物。

李鸿章此时军事经验不足,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吴长庆没打过硬仗,攻打江苏主要靠程学启。此人不但能打,还懂得如何“招降”,很快就让李鸿章在上海、江苏站稳脚跟,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1863年12月,程学启诱降苏州“八大将”,许诺高官厚禄。郜永宽等八大将投降后,程学启又充当李鸿章的操刀手,在宴会上处死八大将,顺带杀了苏州城内4万太平军。

1864年3月,程学启攻打嘉兴,亲自攀登云梯,悍不畏死。此时,一颗子弹将其爆头,程学启伤势过重,不治身亡。清朝为褒奖程学启,收复嘉兴后,给他修筑祠堂,也是醉了。

1894年,淮军在辽东战场连战连败,被日军吊打,狼狈不堪。李鸿章直言:“若是程学启还活着,我就不用害怕日军了。”由此可知,程学启之勇猛。

四、苏州八大将:宴会上被处死,为人所不齿

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八人,都是李秀成麾下悍将,大多得到封王。李秀成懂得培养人才,“八大将”都是从底层提拔起来,但不是“老兄弟”,意志不坚定。

1863年7月,李秀成在“进北攻南”作战中失败,主力损失殆尽。此时,苏州告急,李秀成向洪秀全“请假”40天,急忙赶回大本营,制定作战方案。但是,陈坤书、黄子隆见死不救,李秀成作战失败,苏州岌岌可危。

外有强敌,内有“叛徒”,苏州随时可能陷落。苏州城内,百分之七十的兵力掌握在八大将手中,李秀成虽说是主帅,但太平天国已经“军阀化”,他未必能控制得了八大将。

郜永宽暗中与程学启往来,李秀成也知道,但无法阻止。李秀成对郜永宽等人说:“今天国家遇到困难,投降与否,随便你们。但愿我们互不相犯,好聚好散。”8人一起流泪,表示绝对不辜负忠王的栽培。

李秀成善待部下,郜永宽虽说想投降,也不会拿忠王当“投名状”。安抚八人情绪后,李秀成让谭绍光离开苏州,却遭到拒绝,谭绍光:“忠王自己走吧,我与城池共存亡。”

谭绍光坚守苏州,实在没必要,毫无意义。李秀成已经打算“让城别走”,放弃南京,去关中建立根据地,东山再起。南京都可以不要,镇守苏州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惜,谭绍光一意孤行,结果被八大将处死,作为“投名状”。

带着谭绍光的“首级”,八大将前往淮军大营,投降李鸿章。由于英国人戈登做了担保,郜永宽没有戒心,认为李鸿章不会“食言”,一定会兑现承诺,向朝廷推荐自己,结果栽了。

郜永宽等八人胃口太大,想得到总兵、副将等“实职”,李鸿章做不到,毕竟岗位有限。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立功将士太多,清朝许诺的巡抚、总兵、副将等官职,大多是“候补”要么“记名”,而不是立刻授予实际职务。

既然做不到,又担心“太仓事件”重演,李鸿章干脆处死他们。宴会上,酒过三巡,李鸿章借口出去给他们拿“官服”试穿,离开了座位。程学启旋即进来,将八人处死,苏州城内的4万太平军,也无一幸免。

戈登很生气,自己的“信誉”受到了挑战,岂能容忍。阳登湖会谈,戈登做担保,郜永宽才答应投降。八大将原本以为,李鸿章害怕外国人,绝对不敢跟戈登过不去,但他们错了。

戈登拿着洋枪,跑去找李鸿章“决斗”,捍卫信誉,却找不到人。戈登很恼火,扬言要投奔太平天国,攻打清军。此时,李鸿章通过赫德,送来七万元,戈登不再生气,继续带着洋枪队协助淮军。

投降清朝的太平军将士,其原因很多,结果也不一样。韦俊很悲催,也很无奈,毕竟得以善终,也算不错。古隆贤、蔡元隆可谓是赢家。战争没结束,古隆贤提前辞职回家养老,生儿育女,生活有滋有味。苏州“八大将”杀了谭绍光,投降清朝,在宴会上被处死,咎由自取。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