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香烟是后身——和珅后裔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03 11:04:00 发布人:hao168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时年八十九岁、掌握权力六十三年的太上皇乾隆帝终于没有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历史规律,在京师皇宫养心殿中驾崩西归。正月十三,权倾朝野二十余年的乾隆帝晚年第一宠臣:理藩院尚书、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时年八十九岁、掌握权力六十三年的太上皇乾隆帝终于没有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历史规律,在京师皇宫养心殿中驾崩西归。正月十三,权倾朝野二十余年的乾隆帝晚年第一宠臣: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一等忠襄公和珅,被早有准备的嘉庆帝于乾隆帝灵堂之上逮捕并下刑部大狱关押。次日,身着重孝的嘉庆帝在朝堂上当着诸王公大臣的面亲自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明发谕旨抄没其家,以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杰(嘉庆帝师傅)主审和珅一案。和珅被抄家后,所有家产合计价值白银八亿两,几乎是清朝十年税收之和。

王杰奉旨审理和珅之案、获取和珅诸多不法事证据后,上奏嘉庆帝,请依法判和珅斩刑。嘉庆帝将王杰的审案结果公布于朝堂上,让诸臣讨论,廷议的结果是将和珅“凌迟”。嘉庆帝亲自审查案宗,以和珅曾任国家首揆、又是太上皇亲近之臣、侍奉办差近三十年的缘故,所以特别颁下恩旨:“朕不忍见国家重臣、先帝亲近之人身首异地”,特加恩将和珅的斩刑改为赐自尽。正月十八,和珅在狱中自尽,年五十岁,死前留下绝命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后的点评。

和珅,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二十八生于京师(北京),父亲常保是满洲正红旗钮钴禄氏、时任步军右翼参领、爵三等轻车都尉,在京师中算不得什么,但勉强也是中等官宦人家,和珅的童年基本上在富足快乐、无忧无虑中度过。

乾隆十八年(1753年),和珅(这时候还叫善保)的母亲在生产时难产而亡,留下了和珅的弟弟后就去世了,三岁的和珅从此没有了母亲。乾隆二十年(1755年),常保再娶,并在之后被授予福建副都统、署理福州将军之职,远赴福建任职,一年到头都不怎么能回京师家中,这让幼年的和珅(善保)兄弟从小就在继母的苛待和冷眼下生活,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在福建任上去世,十岁的善保和七岁的弟弟成了孤儿,被主持家业的继母嫌弃厌恶,几次差点被赶出家门,幸好常保有一位侧室多方护佑,家中的老仆役也多方照顾,兄弟俩这才勉强得以留在家中。少年善保此后察言观色,曲意奉承继母,逐渐获得继母的欢心,长久以往,终于得以改善了自己和弟弟在家里的待遇。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岁的善保考上了咸安宫学(旗籍子弟高等学府),并改名和珅,将九岁的弟弟起名为和琳。和珅在咸安宫学读书时学习特别刻苦用心,熟读儒家经典,通晓满、汉、蒙、藏等语言。宫学中的老师们十分喜爱这个勤奋又上进的学生,对他特别加以优待,倾囊相授。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珅十九岁,出落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再加上聪颖好学、勤奋努力,是旗人中少见的优秀人才,所以被父祖辈的世交——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英廉看中,把孙女冯氏嫁给了他。从此和珅的人生告别了黯淡谦卑,逐渐走上青云之路。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顺天府院试,顺利获取“生员”(秀才)功名,但接下来的顺天府乡试中,和珅没有得中。此后身为旗人的和珅不愿再和其他士子们去争夺科举出仕的机会,于是在妻祖父英廉的帮助下在这一年顺利承袭了家族世袭、父亲常保遗留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名义上成为了从三品的朝廷高官(实际就是个待遇,不过好处也是有的:三等轻车都尉一年俸禄一百六十两,和珅在京师居住,每年可以额外领取禄米一百六十斛,算起来每年可以拿到相当于价值人民币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的收入,对十九岁的青年来说,很不错了。)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虞备用处(即大名鼎鼎的粘杆处)面向八旗贵胄子弟挑选御前侍卫,青年和珅以正红旗满洲籍、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加上家世清白、属功臣之后(和珅六世祖尼雅哈纳在清初时因“先登之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又拥有生员功名,文武兼备,条件十分突出,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越过层层审核,最终被挑选为乾隆帝的御前侍卫,授三等侍卫(正五品)之职,入皇宫当值。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又被优中选优,成为銮仪卫侍卫,可以随皇帝出行、同时时负责仪仗、御辇、或随扈出警入跸诸事。二十四岁的和珅从此可以经常以銮仪卫的身份随同乾隆帝御驾出巡四方,侍候天子。在和珅看来,自己的仕途一片坦荡,将来做个七八年御前侍卫,资历够了后,也能像父亲常保一样,被外放地方,当一任副都统,这也是光耀门楣、不算辱没钮钴禄氏祖宗的威名了。

可是让和珅没有想到的是,机缘巧合之下,他居然得到了乾隆帝特别的青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短短七八年内就成为朝廷一品大员、乾隆帝心腹重臣,手握大清权柄二十载,比当初只想当个都统、将军的志向,高了多少级!当然,二十多年后的和珅最终因为这意料之外的际遇而导致被抄家赐自尽,一切都成空虚幻影,也是福兮祸所伏了。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乾隆帝某次出巡,命銮仪卫准备车辇随驾。但因为事出匆忙,仓促间御辇车驾用具来不及准备停当,耽搁了很久也没能出发。乾隆帝心中很是生气,但是久居高位的他对于帝王心术早已炉火纯青,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用威严的口气对銮仪卫诸臣工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与?”

在场的领侍卫内大臣、銮仪使、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们战战兢兢,不知道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八旗贵胄向来读书的比较少,对于乾隆帝故意用论语中的典故来责备他们几乎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全部一脸茫然,莫名其妙,于是诚惶诚恐跪倒,伏地叩首。

乾隆帝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此处乾隆帝的意思是引申为对负责管理御辇的銮仪卫办事不利表示不满。皇权的威严和皇帝的高明,在此时此刻显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乾隆帝对于自己的手腕颇为自得,同时诸王公大臣们诚惶诚恐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年轻銮仪卫侍卫突然在御驾前挺直身子,大声回答说: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这句回话契合乾隆帝的问话,居然准确无比,让乾隆皇帝大为意外(“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是朱熹对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段的注释,一般熟悉儒家经典的士子们其实大都知道,但是让乾隆帝诧异的是,自己身边的亲卫侍从都是由旗籍子弟担任,而乾隆中期以来八旗子弟大多不学无术、乐于享受,不要说学习典籍,就是寻常学识也难得知晓,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可以领会自己的意思并且准确给出答案,确实大大出乎乾隆帝的意料。)

乾隆帝一时兴起,暂时放下出巡之事,兴致盎然地开始询问起这个既胆大又有学识的侍卫来,得知这个年轻的侍卫是功臣之后、却能够入学成为生员,又曾经在咸安宫学苦读过八年,然后以优异的表现被擢为御前侍卫,乾隆帝更加觉得这是个勤奋好学、心性坚定的人。(因为入读咸安宫学的旗籍子弟大多是贵戚高官后代,来读书不过为了以后依仗家中权势入仕为官,没有用心钻研学识的心思。像这个侍卫一样能够坚持读书八年的少之又少。)

而在在回复皇帝的问话中,年轻的侍卫口齿清晰、思维敏捷,不慌不忙,这样优秀的表现彻底打动了乾隆帝,龙心大悦,满意至极,认为旗人子弟还是有年轻俊才的。于是,乾隆帝当即以口谕形式将这个中了头彩的侍卫从普通的銮仪卫提拔为乾清门二等侍卫(正四品),让他以后可以随侍在自己身边,随侍听候调遣。

这个年轻大胆、同时又机敏聪慧的銮仪侍卫,就是和珅,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此后,年轻的和珅牢牢抓住这天赐机会,把自己少年时讨好、揣摩继母以求平安的功夫用到了乾隆帝的身上,再加上自身确实具备的精明、强干、机灵品性,使老年的乾隆帝在短时间内就开始倚重宠信他,并不断委以重任、加官晋爵,直至一飞冲天。

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和珅历任乾清门侍卫、御前一等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学习行走、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二月,和珅在短短一年内连升八级,实授正二品官职,比当年父亲常保的官职还要高。年轻的和珅终于出人头地,开始了后半生的辉煌。

此后,和珅在乾隆帝的信任和纵容下,步步高升,先后就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四库全书》总裁、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并被授予一等忠襄公爵位,钦赐双眼花翎,在乾隆帝晚年统治时期,满朝文武百官中,和珅是实际上的第一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十九,和珅的正妻冯氏诞育了他的嫡长子,乾隆帝闻报后也派內官前来道贺,这让和珅受宠若惊。更让他惊喜莫名的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乾隆帝御赐和珅嫡长子大名为“丰绅殷德”,并将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三的皇十女(乾隆帝最小的女儿)指婚给丰绅殷德,和珅由此和乾隆帝成为儿女亲家。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中,都是极为罕见之事(清代公主一般都是抚蒙古诸部,嫁给在京高级贵族的少之又少,和珅本人虽然受宠,但是家族并不是顶级贵胄,迎娶公主确实是莫大的恩宠。)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皇十女被册封为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所出之女封号,皇十女是妃子所出却得封固伦公主,可见其受宠),丰绅殷德被授予固伦额驸称号,享受“戴红宝石帽顶、三眼花翎、金黄带、紫缰、贝子服色”待遇,而这些待遇,和珅本人都没资格得到。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二十七,乾隆帝亲自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主持仪式,把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长子丰绅殷德。此后丰绅殷德先后担任散秩大臣、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銮仪卫銮仪使、正白旗汉军都统等职,按部就班的走着旗籍贵胄子弟入仕后的官场道路。

除长子丰绅殷德之外,和珅还有一子两女,不过次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两个女儿是和珅侧室长氏所诞育,都养大成人。此后和珅长女嫁给了康熙帝第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次女嫁给了成都将军观成之子贵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已经禅位为太上皇的乾隆帝驾崩于养心殿,而即位前就对和珅把持大权、贪鄙枉法、怂恿皇父敛财享受等作为早有不满的嘉庆帝没有了顾忌,立即开始针对和珅及其党羽展开清除行动。至正月十五,和珅和他的党羽们全部被拘押,擅权二十年的和党灰飞烟灭。

在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哀求下,以及对于皇父乾隆帝颜面的顾及下,嘉庆帝没有公开显戮和珅,而是加恩赐其自尽,并抄没家产。但是和珅的府邸还是被一分为二,一半留给妹妹固伦和孝公主居住(其实就是让妹夫丰绅殷德居住),一半赐给幼弟庆郡王永璘。

和珅被论罪赐死后,其长子丰绅殷德因为是乾隆帝女婿、嘉庆帝妹夫的缘故得以免连坐,还赐给伯爵品级。但是嘉庆四年二月间嘉庆帝以“伊虽不知伊父之不轨意,加恩免其追问,但不应仍叨袭伯爵”的名义,免去丰绅殷德伯爵品级,只以散秩大臣衔御前当差行走。

在妻子和孝公主的庇护下,丰绅殷德从此小心翼翼、低调做人,虽然免不了被人栽赃弹劾,但总算是大致平安生活,还先后担任过一等侍卫、正白旗蒙古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等职,并恢复了伯爵称号。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赴乌里雅苏台军中就任三年的丰绅殷德因病返京修养,嘉庆帝看在妹妹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将丰绅殷德晋封为公爵。五月,三十六岁的丰绅殷德去世,嘉庆帝赐银五千两治丧,命照公爵品级举行葬礼典仪。

丰绅殷德曾经和和孝公主诞育过一子,这也是和珅的嫡孙,可惜幼年就夭折了,此后和孝公主没有再生育。丰绅殷德在和孝公主“继嗣”的劝说下纳了几房妾氏,但只生了两个儿女,没有儿子。丰绅殷德去世后,为了承祀,和孝公主过继了丰绅殷德堂兄丰绅宜绵(和琳之子)的儿子福恩为养子。嘉庆帝为了宽慰妹妹,把和珅家族原本拥有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让福恩承袭,还授予他散秩大臣头衔,御前随驾行走,以奉养和孝公主。

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初十,固伦和孝公主去世,年四十九。道光帝亲临姑母灵前致祭,厚赐财帛以治丧,并加恩赐给福恩正红旗满洲世袭佐领,以延续和珅所在的尼雅哈纳一系钮钴禄氏在正红旗内的世职传承。

此后和珅的后裔(名义上的,其实是弟弟和琳的后代)一直保有三等轻车都尉爵位、正红旗佐领世职,直到清朝灭亡。(“我爱我家”里面的和平女士,就号称是钮钴禄氏、正红旗满洲、和珅的后代。)

和珅的两个女婿:长女婿贝勒永鋆在和珅倒台后受到牵连,从此郁郁不得志,浑浑噩噩过了二十多年后,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去世,后半生没有受到重用。永鋆的长子、和珅的外孙绵算五岁就夭折了,永鋆的长女、和珅外孙女宗室氏长大后被封为郡君,抚蒙古土默特部某辅国公,史书后来没有记载。

和珅二女婿贵庆,在嘉庆三年(1798年)中了科举举人(不是旗籍内部的翻译科举,而是正常科举),这在旗人中十分少见。和珅被赐死这一年(嘉庆四年、1820年),贵庆再接再厉,又中了进士,成为清贵的文臣,由此摆脱了岳父倒台的负面影响,开始了出仕之路。

此后贵庆在朝为官近五十年,最高时曾任一品经筵讲官、礼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镶红旗汉军都统、兼管太常寺、鸿胪寺。道光十七年(1837年),六十二岁的贵庆被赐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礼遇殊隆。贵庆也是嘉庆、道光年间,享有令名的重臣。

贵庆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去世,年七十二。他的儿子、和珅的外孙瑞琇,长大后被授予宝源局监督、吏部郎中之职,后来外放浙江嘉兴府知府。贵庆的女儿、和珅的外孙女富察氏,成年后嫁给了雍正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曾孙、一等辅国将军载崇,给载崇生了三个儿,其中第二子溥良就是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曾祖父。换句话说,启功先生高祖母的母亲,就是和珅的女儿。和珅地下有知,知道自己后裔中有这么一位出色的大学者,应该无憾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