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道光帝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生于京师(北京)皇宫内,是十五阿哥永琰的次子,生母是永琰嫡妻喜塔腊氏。百日后,按照清室皇族命名规则,他被祖父乾隆帝赐名为“绵宁”。当时绵宁的父亲永
清宣宗道光帝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生于京师(北京)皇宫内,是十五阿哥永琰的次子,生母是永琰嫡妻喜塔腊氏。百日后,按照清室皇族命名规则,他被祖父乾隆帝赐名为“绵宁”。当时绵宁的父亲永琰还只是一个皇子,虽然已经被乾隆帝秘密立储,成为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鐍匣内储君的人选,但是明面并没有显露出嗣皇帝的名份,依旧是以十五阿哥的名义参与朝会及担任其他差事,所以年幼的绵宁并没有获得超过其他皇孙的待遇,一直和父亲居住在皇宫内的阿哥所,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琰被晋封为和硕嘉亲王、分府出宫后,八岁的绵宁才告别皇宫,和父母移居嘉亲王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遵循六十年前的诺言,准备退位内禅,而秘立的嘉亲王永琰则被公开宣布为皇太子,改名颙琰,承袭大统。次年正月初一,改当年为嘉庆元年的嘉庆帝颙琰从八十六岁的乾隆帝手中接过国玺,正式成为皇帝,奉乾隆帝为太上皇。但实际上国政依旧由乾隆帝掌握,嘉庆帝不过虚居其位而已。
而父亲成为皇帝后,十六岁的绵宁也自动升级成为新一代皇子,并在嘉庆元年(1796年)十一月大婚,迎娶钮祜禄氏为嫡福晋。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之后清除了权臣和珅一党、掌握朝政实权的嘉庆帝在稳固统治基础后按照祖制密建皇储,亲书传位密诏,将绵宁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安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鐍匣内。这一年,绵宁十八岁。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皇次子绵宁的嫡福晋钮祜禄氏薨逝,没有留下子嗣。同年四月二十一,绵宁的长子出生,生母是绵宁的侍妾那拉氏,这也是嘉庆帝的第一个皇孙。喜得长孙的嘉庆帝很是高兴,在皇孙出生第二天就亲自给孙子赐名“奕纬”。
由于绵宁是自己所亲定的储君,所以嘉庆帝对他的长子也格外关照,晋封皇孙的生母那拉氏为皇次子侧福晋,又在奕纬刚满十岁时晋封他为和硕贝勒,以示怜爱之心。
嘉庆帝一共只有五个儿子,长子不满两岁就夭折,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后来被追封为穆郡王;次子就是道光帝绵宁;三子绵恺封惇亲王;四子绵忻封瑞亲王;五子绵愉由于出生较晚(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帝驾崩时才六岁),所以在嘉庆帝生前没有封王,道光帝继位后才封惠郡王,后来晋封惠亲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十一岁的嘉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皇次子智亲王绵宁在嫡母孝和太后(嘉庆帝第二任皇后,惇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生母)的支持下,继位称帝,并改名为旻宁,即清宣宗道光帝。
嘉庆帝的几个儿子中,皇长子夭折无后,皇五子绵愉年幼还来不及大婚诞育子嗣,皇四子绵忻独子奕志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此时嘉庆帝已去世。所以在嘉庆帝生前,他只见到过皇次子绵宁的长子奕纬和皇三子绵恺的独子奕缵两个皇孙。但奕缵在嘉庆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才出生,三年后嘉庆帝就驾崩了,奕缵没有多少承欢在祖父膝前的日子,不能和堂兄奕纬以皇长孙身份得嘉庆帝十多年的宠爱和关照相比。更加不幸的是,奕缵在道光元年(1821年)也夭折了,此时嘉庆帝的皇孙,居然只剩下道光帝的独子奕纬一人,帝系子嗣单薄如此,是清朝建立以后所从来没有过的。
因此奕纬被道光帝特别重视,在道光二年(1822年)奕纬十四岁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给独子举办大婚典礼,意欲使皇家能够早日开枝散叶,不至于遭遇血脉断绝的危险。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奕纬成婚后数年都没有诞育子嗣,这让年过四十的道光帝心急如焚、忧虑不已。
道光六年(1826年)十月,道光帝在期盼了十八年后,终于再次得到了儿子,静嫔(即日后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诞育皇次子奕纲。但是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不到半岁的奕纲就夭折了。
道光九年(1829年)十一月,晋封为静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再次为道光帝诞育皇三子奕继,可是不过五十天后,奕继也重蹈二哥奕纲的覆辙,夭折了。这样,皇长子、二十二岁的奕纬又成了唯一的皇子,并且还没有儿子传承血脉,即使加上道光七年(1827年)出生的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独子奕志,嘉庆帝一脉的皇孙,只有区区两个人,如果一旦有意外事情发生,嘉庆帝的帝系就要断绝,大统将转移到皇室小宗系,道光帝简直是要焦躁抓狂、恨不得立即生出皇子,以传承皇统。(后来奕纬和奕志也确实没有诞育子嗣,早早去世,如果这个时候道光帝就驾崩的话,那皇帝的位子可真的是便宜其他宗室了,比如惠亲王绵愉一系。)
因为心中忧虑,又对于独子寄予厚望,所以道光帝为奕纬的学业和起居操心不已,安排数名年高德劭的老臣为奕纬教导授业,期盼他能够承担起将来承统大任。但是奕纬学习马马虎虎、为人又顽劣,多次顶撞严格管教他的老师,并扬言“等我当了皇帝,先杀师傅”。
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道光帝偶然得知自己悉心栽培的儿子居然有这样悖逆不道的言语,大怒之下召奕纬前来,痛加斥责,怒气攻心之下,对着跪在地上的长子连踢了几脚。不料道光帝盛怒中没有掌握好分寸,直接踢伤了奕纬的下体,导致奕纬当时就不能起身,昏死过去。道光帝顿时后悔不已,立即命太医院诊治。不过为时已晚,奕纬受伤过重,医治无效,于四月十二去世,年仅二十三岁。
奕纬当时是道光帝唯一在世的儿子,道光帝因为发怒而失手踢死了他后,亲手造成了“绝嗣”的情况 ,这使得道光帝懊悔不已,心中悔恨万分,几次在奕纬的葬礼上痛哭流涕,心如刀割。其实他也是在哭自己,不该压不住火气,把唯一的儿子都踢死了,这要是以后自己再没有儿子诞生,帝系大宗到自己这里断绝,身后之事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黯淡和凄凉。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奕纬去世后不到两个月,道光帝后宫中之前已经有孕的两个妃子:全贵妃钮祜禄氏(即道光帝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祥妃钮祜禄氏先后为道光帝诞育两个皇子,其中全贵妃在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祥妃在六月十五生皇五子奕誴。这两个皇子的诞生,让时年已经虚岁五十的道光帝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再担忧会有“绝嗣”的危险了。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阳历是1833年1月11日),已经晋封静贵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再次诞育皇子,为道光帝生下第六子奕䜣。失去三个儿子后又连得三个儿子,道光帝“断后”的危险终于得以解除,他再也不忧心将来皇位的传承会转移到旁系宗亲支脉上去了。
此后,道光帝再接再厉,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诞育皇七子奕譞、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诞育皇八子奕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诞育皇九子奕譓,而这三个小儿子的生母都是一个人:琳贵妃乌雅氏(生奕譞时是琳嫔,生奕詥时是琳妃,生奕譓后晋封琳贵妃)。乌雅氏比道光帝小四十岁,比道光帝长子奕纬也要小十五岁,实实在在的老夫少妻。
道光帝在诞育最小的儿子奕譓时,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在整个清代皇帝中,道光帝是生育幼子时年纪最大的一人,第二名是道光帝高祖父康熙帝,诞育幼子諴亲王胤袐时六十二岁(其实康熙帝幼子是第三十五子胤禐,生于康熙帝六十四岁时,不过出生即夭折了,也许就是个死婴,不具可比性。)
在道光帝晚年尚存的六位皇子中,第四子奕詝因年纪居长,是实际上的长子,再加上平时侍奉道光帝时所显露的“仁孝、忠厚”品性,得到了道光帝的青睐,早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就被道光帝秘立为储君,成为皇室继承人。
第五子奕誴自小不喜欢读书,秉性粗犷,大大咧咧,道光帝很是不喜欢他,在确立奕詝为嗣皇帝人选后,当年就把奕誴过继给去世而且无后的三弟惇亲王绵恺为嗣子,给了奕誴一个王爵的同时也取消了他的大统继承权。
第六子奕䜣,天性聪颖、好学负才,又熟悉弓马骑射,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当初道光帝在建储时,曾经于奕詝、奕䜣间犹豫辗转了良久,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立谁。最后在奕詝表现出的“仁孝忠厚”姿态下,才下定决心立奕詝为储君。不过在建储鐍匣里,道光帝还是写下两道谕旨,分别是:“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皇六子奕䜣为亲王”。这可以看出道光帝对于奕䜣的宠爱和关怀之情。
其余三位皇子,因为都是道光帝六十岁左右时才出生,在道光帝晚年预备建储之时不过几岁(奕譞六岁、奕詥两岁、最小的奕譓刚刚一岁),所以根本没有机会被立为储君,在皇宫中的存在感很低,只是按部就班地生活、读书,享受着皇子应有的待遇而已。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六十八岁的道光帝在圆明园驾崩,临终前向顾命大臣们出示遗诏,命皇四子奕詝嗣皇帝之位。正月二十六,奕詝正式即位,颁诏天下,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即清文宗咸丰帝。
咸丰帝登基后,加恩诸弟,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七下诏,晋封弟弟们为王,除了五弟奕誴因过继给三叔绵恺而早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自动获得惇郡王爵位外,六弟奕䜣、七弟奕譞、八弟奕詥、九弟奕譓都在这一天被咸丰帝赐封王爵。而奕䜣因为在道光帝的遗诏中有“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的明确旨意,所以特别加恩赐封亲王,其余诸弟封郡王。——朕弟奕訢著封为恭亲王、奕譞著封为醇郡王、奕詥著封为钟郡王、奕譓著封为孚郡王。百日释服后,俱加恩准其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衣冠俱准用金黄色。《清实录——文宗实录》
几个年长的道光帝皇子中,皇四子咸丰帝奕詝和皇六子恭亲王奕䜣之间的恩怨纠葛,和他们所经历过的风云故事,在现代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已经被演绎了无数遍,这里就不再加以叙述了。
皇五子惇亲王奕誴外表粗犷少礼、鲁莽无知,其实内里很是关注民间疾苦,对下从不摆亲王(奕誴在咸丰十年晋封亲王)架子,时常独自一人身穿粗布衣裳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和普通百姓交往聊天,对于底层的艰辛非常了解,当时宗室贵胄中,再没有人比奕誴知道民间疾苦。奕誴也时常以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朝廷和皇帝奏报,请行善政以待百姓,因此民间以“五爷”、“小五太爷”作为对他的尊称。从这一点上来说,奕誴比他的兄弟们都要强,可以被称为“贤王”,他的故事也被后来的艺术作品演绎过,流传在世,口碑甚佳。
而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这三个同母兄弟中,奕譞是后来清德宗光绪帝的生父、同时又是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阳历是1875年1月),清穆宗同治帝(咸丰帝独子)驾崩后,两宫皇太后经过一番挑选,选中了醇亲王奕譞(同治十一年,奕譞晋封亲王)次子、四岁的载湉为嗣皇帝,入承咸丰帝之嗣,进宫即位。
此后奕譞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被加亲王世袭罔替(即铁帽子王)、亲王双俸待遇,“甲申易枢”后进一步参与朝政,并授命主管海军衙门,权势赫赫。但是奕譞一生微小谨慎、低调内敛,即使儿子当上了皇帝,自己也时刻不敢放松,甚至自辞全部职务,以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之愿。最后在五十一岁时安然善终。他的一生,和他的儿子光绪帝及大姨子慈禧太后完全分割不开,是晚清朝堂上忽略不了的重要一员。后世的故事和演绎不可计数,在道光帝皇子中的影响,绝不比四哥咸丰帝和六哥恭亲王要低。
而道光帝两个幼子: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在道光帝驾崩时不过才五、六岁,尚未成年,只是懵懂幼儿而已,虽然在皇兄咸丰帝的关照下,小小年纪就成了钟郡王、孚郡王,这也不过就是个待遇而已,对于朝政大事,他们是绝对插不上手的。整个咸丰年间,两个小皇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读书,大清王朝在此期间的内忧外患、步履蹒跚,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也好,奕詥、奕譓对外界之事充耳不闻,一心就学,在平淡和恬静中波澜不惊地成长,比他们那为国事操碎了心的皇帝四哥和暗自蓄力以待将来的聪明六哥要惬意多了。
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咸丰帝三十寿辰,谕旨加恩各王公大臣,其中几个幼弟都得到赐银:七弟醇郡王奕譞赏银三千两,八弟钟郡王奕詥、九弟孚郡王奕譓均赏银二千两(相当于压岁钱。而五弟奕誴和六弟奕䜣已经成年,各自早已有差事及相应进项,所以不再额外加赏。)
当年十月,咸丰帝带着妻儿老小急匆匆离开京师“北狝”热河行宫,以避“夷人惊扰”,京师只留下诸弟奕誴、奕䜣、奕譞等维持大局。而奕詥、奕譓两个幼弟因为年少,不便随同前往热河,所以也留在京师由诸兄代为照看。让奕詥、奕譓没有料到的是,皇兄四哥这一走,就是生离死别,以后再也没能相见。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奕譞、奕詥和奕譓在京师得到了让人悲伤的消息:皇兄咸丰帝奕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侄子大阿哥载淳即位!因为年少没有具体职司,所以他们没能立即前往热河致哀,而是在京主持操办皇帝的归葬典仪,以待咸丰帝梓宫返京。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三十,在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等人的提前布局和暗中策划下,“祺祥政变”突然发动,咸丰帝生前所安排的顾命八大臣被一举拿下,咸丰帝的临终政治安排彻底破产。在政变中,二十一岁的醇郡王奕譞在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皇兄恭亲王奕䜣的指派下,率师善扑营卫士在密云拿捕了顾命大臣中的实际首脑:协办大学士、二等镇国将军肃顺,为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夺回大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获封镶黄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并受命管理神机营事,从此登上了大清朝廷内勋贵王公的爵禄顶峰。
而奕詥和奕譓,因为年少不更事,两宫和恭亲王不敢委以重任,所以并没有参与到政变中来,平静地度过了政变所带来的一阵阵风波,事后还以皇叔之尊被两宫以同治帝的名义免除了日常御前叩拜之礼,奏疏也不必书写名字,这对并没有立下过什么功劳的两人来说,是莫大的恩典了。
同治三年(1864年),钟郡王奕詥年满二十,经两宫加恩,于当年四月十五正式分府出宫,自立王府,以西城三转桥原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的愉郡王府为新的钟郡王府邸。
奕詥分府后,被授予管理中正殿的闲职,并加内廷行走,然后继续在上书房读书。两宫太后和 恭亲王的意思是让奕詥继续历练历练,等过得几年,品性成熟后,再慢慢分派其他重要差事,以为助力。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克江宁,朝廷对功臣酬庸锡爵,赐封爵禄。而宗室王公因分属宗亲、谊关休戚,所以也允宜同被恩纶,各自受赏,其中二十一岁的皇叔钟郡王奕詥被赏给纪录四次,以待将来立功时兑现(其七哥醇郡王奕譞则被加赏亲王衔,其九弟孚郡王奕譓同样赏给纪录四次。)
就在两宫和恭亲王对于八弟钟郡王奕詥寄予厚望、期待他快快成长、将来好作为皇室助力承担重任的时候,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奕詥罹患疾病,医治无效,在京师去世,年仅二十五岁,身后没有留下子嗣。这让两宫太后和恭亲王伤痛惆怅不已,以同治帝的名义对奕詥厚加褒奖,赐谥号“端”,称“钟端郡王”,奠醊丧事从优。
之后,两宫太后又征询了钟郡王福晋的意见,按照她的意思把恭亲王奕䜣次子载滢过继给奕詥为嗣子,袭贝勒爵,承担奕詥身后的香火祭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载滢在庚子国变中获罪,被勒令归宗,回归恭亲王奕䜣一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挑选钟端郡王奕詥的七哥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为奕詥嗣子,承袭多罗贝勒爵位,主持钟端郡王奕詥的祭祀。
此后载涛在宣统帝登基后晋封郡王衔贝勒,历任赴英国专使大臣、军咨大臣、禁卫军练兵大臣、镶黄旗都蒙古都统。清朝灭亡后,载涛成为平民,八十三岁时去世,后代子嗣一直生活在北京。
道光帝幼子、皇九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岁的时候(实际才四岁半)就被皇兄咸丰帝册立为孚郡王,此后和八哥钟郡王奕詥一同在上书房读了十多年的书,静静地度过了青少年时光。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七,在八哥钟郡王奕詥分府出宫后半个月,十九岁的孚郡王奕譓也受命分府出宫,但依旧在上书房读书,两宫太后是想让奕譓历练历练,等将来成长熟悉政务后再为朝廷出力,办理差事。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在克复江宁的捷报中,朝廷对各功臣贵戚一一加封、酬庸赐禄,年轻的孚郡王奕譓也得到了赏功纪录四次的奖励,待日后立功时加以兑现。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孚郡王奕譓正式就任管理武英殿事务,参与国家大典礼仪安排。
但四年后,同治八年(1869年)六月,因为管理疏忽,武英殿不慎失火,烧毁附属房屋三十余间。事后两宫追究责任,孚郡王奕譓虽然在起火时第一个赶到现场指挥救火,阻止火势蔓延,但还是因为御下不严、管理不善等过失被两宫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处以降二级留任的处罚,允许他用前功抵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实际性处罚,两宫不过以这个名义让年轻的小叔子长一点记性而已。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加恩诸叔,除五叔惇亲王奕誴加赏亲王双俸外,七叔醇郡王奕譞晋封亲王,九叔孚郡王奕譓加亲王衔(六叔恭亲王奕䜣已经是议政王、亲王双俸,所以就不必再加赏了,以免引起忌讳。)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阳历是1875年1月12日),重病缠身的同治帝在皇宫中驾崩,时年仅仅十九岁,身后也没有子嗣留下。因为同治帝并没有亲兄弟可以继位,所以清朝皇室遇到了三百多年前明朝曾经经历过的“帝系中断、大统转移”的困局(即明武宗正德帝旧事)。
为了马上挑选出嗣皇帝人选,两宫太后在同治帝刚刚去世一个时辰后,便在皇宫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紧急御前会议,召集同治帝诸叔: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钟郡王奕詥已去世),还有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奕劻、景寿,军机大臣宝鋆、沈桂芬、李鸿藻,总管内务府大臣英桂、崇纶等,弘德殿行走(同治帝师傅)徐桐、翁同龢,南书房行走黄钰、潘祖荫等王公大臣,商讨大统归属问题。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两宫太后否决了给同治帝立嗣的意见,直接为咸丰帝过继嗣子,承咸丰帝之祀,并指定醇亲王奕譞次子、四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嗣子、成为同治帝宗法名义上的弟弟,承袭大统。
十二月初六凌晨,皇宫正门全部打开,三十岁的孚郡王奕譓奉两宫懿旨,率领内务府官员及全副武装的八旗护军疾驰前往宣武门内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将四岁的载湉迎接进宫承袭大统,继位为新帝,即清德宗光绪帝。而这件差事,也是孚郡王奕譓一生中所经历过的最高光时刻。
光绪帝登基之后,奕譓没有什么事迹,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京师中,按部就班地参与朝政大典,最后担任的官职是正蓝旗汉军都统。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三十三岁的孚郡王奕譓患病在京师去世,两宫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派宗室大臣前往奠醊,赐奕譓谥号“敬”,称“孚敬郡王”,并按照亲王之例办理葬礼典仪事宜,赐孚郡王福晋郡王半俸,以资赡养。
因为奕譓没有子嗣,为了不至于孚郡王一系断绝祭祀,两宫颁懿旨,将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玄孙辅国将军奕栋的第六子载煌过继给孚敬郡王奕譓为嗣子,降等承袭多罗贝勒爵位,改名为载沛。
但是载沛没有福分享受富贵,承嗣孚敬郡王之嗣不过一年半,就在光绪四年(1878年)七月夭折了,年仅八岁。于是两宫太后再次给奕譓过继嗣子,以康熙帝长子庶人允禔玄孙奕瞻之子载楫为孚敬郡王嗣子,改名载澍,承袭多罗贝勒爵位。
载澍长大后,迎娶承恩公照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福晋(照祥为慈禧太后之兄、隆裕太后之伯父,所以载澍福晋是慈禧太后侄女、隆裕太后堂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载澍因琐事和福晋叶赫那拉氏发生矛盾并加以拳脚,叶赫那拉氏当即返回娘家向母亲照祥之妻哭诉,于是照祥之妻进宫奏报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闻报后大怒,命光绪帝下诏将载澍革去贝勒爵位,交宗人府严惩,最后被判定为永远圈禁,并废黜孚敬郡王嗣子身份。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载澍被解除圈禁,释放出府,但是不准返回孚郡王府,只能自己在外租房居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先后去世,宣统帝继位,隆裕太后才降懿旨将堂姐夫载澍送回孚郡王府,授予一等侍卫、头品顶戴官禄,奉养终身。
载澍被夺爵圈禁后,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将惇亲王奕誴第四子辅国公载瀛的庶长子溥伒过继给孚敬郡王奕譓为嗣孙,降袭固山贝子爵位,承孚敬郡王宗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孚郡王嗣子载澍被送回孚郡王府后,溥伒以叔父的名义侍奉其终生。
辛亥年后清朝覆灭,溥伒也成为了平民,在北京低调生活,以书画为生,是近代较有名的书画家。他一生留下了许多书画作品,国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都珍藏有他的画作。
以上,就是道光帝两个幼子:皇八子钟郡王奕詥、皇九子孚郡王奕譓的生平经历和事迹。虽然他们没有多少特别突出的故事,在晚清政坛上也没有留下过什么深刻的痕迹,又早早地去世了,但是奕詥、奕譓总是皇子身份、郡王之尊,怎么着也参与了一些朝政大事,在史书中留下过自己的大名,对于籍籍无名的普通百姓们来说,他们可算是高居庙堂之上的幸运者了。
阴壁有许多颗粒是什么原因,相信大家很感兴趣,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阴壁有许多颗粒...
多喝水多睡觉对新冠管用吗,新型冠状病毒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般多睡觉可以使新型冠...
《铁血联盟3(Jagged Alliance 3)》中的南部的可可港口的垃圾场是有两帮人的,分别是...
免费看视频电影的西瓜视频!今日为大家带来的免费看视频电影的西瓜视频是一款没有时间限...
买保险买什么险种好?人们的风险意识慢慢增强,知道保险的重要性,购买一份就等于添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