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去世后留下的烂摊子,嘉庆是无能还是无力挽救?

发布时间:2023-06-03 19:30:26 发布人:hao168

纵观清代,持续数年的“康雍乾”盛世美名远播,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作为三代明君的最后一位,乾隆捍卫领土,编纂典籍,减免钱粮,可谓是居功甚伟,开创辉煌的“十全武功”。可惜的是,这份辉煌最终未能延续。与

纵观清代,持续数年的“康雍乾”盛世美名远播,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作为三代明君的最后一位,乾隆捍卫领土,编纂典籍,减免钱粮,可谓是居功甚伟,开创辉煌的“十全武功”。

可惜的是,这份辉煌最终未能延续。

与之相比,乾隆的儿子嘉庆便显得“黯淡”许多,后世史家多将其视为清代的中衰之帝,评价一般。

然而,众人有所不知,这位嘉庆帝,实际上有苦难言,被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拖累许久。

乾隆留下了什么烂摊子?嘉庆又做了什么?他究竟是无能,还是无力挽救?

让我们回拨历史的指针,一探究竟。

败絮其中:乾隆留下的烂摊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乾隆或许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皇帝。

大清自康熙朝步入正轨,后有雍正励精图治,而乾隆不负众望,用六十三年时间奏响了帝国的盛世高潮,余音百年不散。

然而,盛世强音不过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这位伟大的君王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乾隆朝看似光鲜亮丽,但实则危机四伏,处处埋雷。

在嘉庆上位之前,乾隆其实留下了不少烂摊子。

其中,吏治腐败是扎在大清权力中枢最无法忽视的一枚钉子。

康雍两朝,皇帝尤为重视整顿官员贪腐,前有康熙亲自宣讲理学,树立清官模范,后有雍正颁布法度,严惩贪官污吏,效果显著。

然而,乾隆的性格与父亲和爷爷均不相同,他生来张扬,尤喜浮华,执政中后期更是追求享乐,好大喜功。

最高统治者的喜好直接影响了官场的氛围,在盛世荣光的庇佑下,奢靡之风刮遍大江南北,贪官污吏比比皆是。

就连乾隆自己都忍不住感慨,认为各省督抚之中,能称得上“廉洁自爱”的官员,不过“十之二三”。

乾隆末期,吏治腐败不光尤为普遍,甚至还出现了大规模集团化现象。官吏贪污,不光害惨百姓,更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一点点蛀空了清朝原本完备的政治体系。

讽刺的是,官吏赚得盆满钵满,但大清的国库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亏空。

国库充盈与否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乾隆盛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一点。但是,乾隆并未意识到这项成就来之不易,反而骄傲自满,肆意挥霍。

要知道,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大兴土木,这都是尤为费钱的事业。尽管户部尚书再三劝阻,可乾隆依旧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当嘉庆当上皇帝时,大清国库早已空空如也,乾隆的“超前消费”影响了子孙几代人,就连嘉庆后的道光也深受其害。

国库亏空,自然就要想尽办法筹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在乾隆末年屡见不鲜。想要筹钱,无非开源节流,但乾隆不可能削减自己的用度,大小官员也不愿意放弃到嘴的肥肉,节流这条路被彻底堵死,唯有巧立名目,多多敛财。

如此一来,贩卖官职便成为了朝廷最好的选择。

当时,他们还为这种勾当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叫“开捐例”。说白了,只要给钱,就能越过科举做官,这笔收入尤为重要,甚至称得上各级官府的活命钱。但归根结底,这都是在饮鸩止渴,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除了买卖官职外,多向百姓征税也成为了缓解财政危机的“良方”。

可是,政府忽略了一点,在乾隆朝末年,百姓的日子已经够苦了。

而这一切,与乾隆年间大规模人口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康熙朝时,清朝人口仅有1亿多,但由于乾隆朝不加以约束节制,乾隆五十五年时,全国人口便超过了3亿,增长速度惊人。

人口数上来了,但朝廷却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那么多人的生计,更要命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也一天比一天严重。

穷的人越来越穷,富的人越来越富,科举原本是穷人唯一的上升渠道,但朝廷卖官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条唯一的通天之路也被斩断。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但不伸出援手,反而加大税收,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为了生计,百姓只能联合起来,民间结社呈现蓬勃之势。嘉庆时期,这些组织成为了社会不安的罪魁祸首,而这些隐藏的巨雷实际上由乾隆埋下。

民众的怨愤越大,清廷便压制的越狠,乾隆后期大兴文字狱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乾隆时期,文字狱案件多达百余起,而其中竟然有将近一半的“涉案者”被直接处以极刑,让人不寒而栗!

而文字狱不过是乾隆朝禁锢思想的缩影,就连乾隆引以为傲的《四库全书》,本质上也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浩劫。

乾隆借着编纂图书的名义,清查全国书籍,在这一过程中焚毁了一大批不符合他心意的著作,不光令时人胆寒,更让后人哀叹惋惜不已。

这些严苛的思想钳制,既让百姓战战兢兢,也叫言官失语,整个大清朝廷,如死水一般平静。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或许就是乾隆朝末年最好的写照。

那么,面对着眼前的一切,嘉庆又做了些什么呢?

大刀阔斧:嘉庆是否无能?

对于接手乾隆烂摊子的嘉庆,人们的讨论始终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他究竟是无能,还是无力?

实际上,只要简单考察嘉庆上位后的一系列举动,我们便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嘉庆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

官吏腐败是乾隆留下的最坏遗产,嘉庆比谁都清楚这一点,而这也是他政治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在整顿吏治上,嘉庆算得上大刀阔斧,毫不手软。

相比乾隆,嘉庆在史书中的形象向来温和,但就在乾隆去世的第二天,这位好脾气的新皇帝就立刻召集了军中高官,不留情面的点明了军队中的贪腐现象。

动作之快,手腕之狠,令朝廷各官员猝不及防。

嘉庆甚至没有等到开朝,直接在大年初四就办妥了这件事,伴随着一批军官自愿退出权力中枢,朝臣们终于后知后觉的感受到了嘉庆的决心。

在朝臣们眼中,嘉庆向来谦恭和顺,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新帝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委婉打了乾隆的脸,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整顿吏治。

在众多贪官污吏中,和珅最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是他位高权重,手段高超,另一方面他也象征着乾隆的威严。但即便如此,嘉庆还是选择擒贼先擒王,率先扳倒和珅。

而这件事,恰恰印证了嘉庆的政治智慧,也再度说明他绝不是一个草包皇帝。

彼时,军机处大臣福长安与和珅是同党,均深受乾隆器重。嘉庆深知,想要扳倒和珅,就要斩断他的臂膀,于是他先罢了福长安的职,又话锋一转,以皇恩为名,派福长安和和珅一同为乾隆守灵。

名为守灵,实为囚禁,嘉庆只用了简单两步,便在第一时间控制了局势。

大年初五,嘉庆便以圣旨的形式,规定了日后上奏均采用“封章密奏”。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圣旨,而是要求朝臣们弹劾和珅的信号,更是检验他们是否忠心的试题。

果不其然,一部分朝臣读懂了嘉庆的弦外之音,仅仅三天时间,弹劾奏折便如雪花般飞向宫城之内。

凭借着这些奏折,和珅立刻被逮捕入狱,紧接着,更灵敏的文武大臣会议顺从君心,洋洋洒洒列出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朝野哗然。

更有意思的是,朝臣们义愤填膺,叫嚣着要将和珅凌迟处死,新帝嘉庆却在这时彰显了他一向的温和,只赐了和珅自裁。

乾隆大年初三去世,和珅正月十八便被赐死,单就这一件事来看,嘉庆绝对具备着顶级帝王的决断与谋划,堪称一击致命。

不仅如此,嘉庆也一改乾隆晚年的颓唐,严于律己,勤于朝政,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肃清官场风气,扭转朝中局势。

嘉庆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不但抛弃了乾隆的奢侈喜好,命令各级官员不能给他进贡宝物,还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表。

每天一早,嘉庆便要起床阅读祖宗实录,处理政务,几乎每次早饭后都要召见大臣面谈。有时,他严苛到了“变态”的地步,即便孙子出生的那天也不肯休息,还曾经命令大臣将运送进京的大块玉石就地抛弃,以警示各级官员。

从这些细节便可以看出,嘉庆是个自律的皇帝,这证明他有着突出的个人品质,而这也无疑是能力的重要组成。

为了改变前朝禁锢思想的紧张氛围,嘉庆更是倡导广开言路,形成了极为积极的影响。

他说:“治天下之道,莫要于去壅弊。”

嘉庆下定决心,要全方位的废除文字狱。

于是,在朝臣层面,他直接扩大了奏事官员的范围,还提高了他们的权限,以天子的承诺来保证他们畅所欲言。

而在民众层面,嘉庆则下令受理所有百姓的京控呈词,既了解真实的民生动态,又让前朝的诸多错案冤案有了申诉重来的机会。

至于对外方面,嘉庆则延续了祖宗们的强硬作风,驳斥了英国试图侵占澳门的痴心妄想。同时,鸦片也是嘉庆朝严打的核心,可见无论对内对外,嘉庆身为帝王,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综合来看,我们绝对不能说嘉庆是个没有能力的皇帝。相比于历朝历代那些平庸而碌碌无为的君王,果敢明理,宽仁自律的嘉庆甚至算得上是皇帝里的“优等生”。

但是,历史总是那样的残酷。

回首清代,纵然嘉庆是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可嘉朝仍然是大清由盛转衰的起点,承载了跨越时空的叹息与悲伤。

嘉庆为何没能拯救大清?他的无能为力,又究竟代表着什么?

无力回天:嘉庆的无奈

嘉庆的个人能力的确不差,但乾隆留下的烂摊子早已伤及国本,因此就算他再有改变的雄心壮志,恐怕也无力回天。

实际上,乾隆朝对吏治的破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更严重,制度的搭建与维护需要历经好几代人,可制度的毁灭往往只在一瞬间。

嘉庆虽然下了大功夫整治贪官污吏,但他很快便绝望的发现,这是一个无法根除的问题。

原因十分简单,那便是乾隆朝的官吏贪腐实在太过严重,辐射范围超出了嘉庆的想象。从最底层的小吏,到皇帝身边的要员,可谓是无人不贪,无人不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嘉庆甚至尝试了两种办法,可无论是怀柔还是严惩,似乎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嘉庆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和珅,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和珅的同党们。他知道,这朝中与和珅有牵连的人实在太多,如果全部处理,那么大清的朝廷基本也就垮台了。

因此,这些同党们幸运的逃过了一劫,皇帝施恩,是希望犯过错的大臣们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顾念着皇恩浩荡,从此之后重新做人。

但很可惜,嘉庆高估了人的道德,低估了人心的贪欲,这次斩草不除根的反腐很快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自嘉庆元年开始,贪腐大案要案就从未断绝。无论是地跨二十四个州县,持续了十一年的直隶官员贪污案,还是骇人听闻的山阳县贪腐杀人案,又或者查案官员自身的沦陷,都让嘉庆痛心不已,真不知该如何处置!

这份震撼在嘉庆十七年彻查国库时达到了巅峰,据统计,各省账目亏空良多,竟然足足欠了国库两千万两。饶是嘉庆这样生在盛世,长在盛世的帝王,也很难不为这样的数字而感到激愤。

但在激愤过后,萦绕在嘉庆心头更多的是迷惘。

聪慧如他,当然知道这是一笔不能查的巨款,就算查出来又能怎样,全国官员连成一气,根本没有干净的地方。贸然彻查,只会动摇江山,适得其反。

因此,嘉庆决定必须在某些方面放弃怀柔政策,转而使用更加强硬的手段,对于吏治而言,那便是降薪。

从一品大员开始,到七品县官,无一幸免,都要响应嘉庆的降薪举措。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正规收入少了,所以官员们更愿意去贪腐,唯一的区别或许只是,前朝光明正大的贪,而本朝夹着尾巴贪。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高薪养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最开始就给足薪水,从而避免官员贪污。其实嘉庆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甚至也做出了相应的设置,这又能看出这位皇帝的政治智慧。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政治意识,也架不住没钱两个字。

恶性循环的影响力再次出现,贪腐是因为降薪,降薪又对应着国库无钱,既然国库无钱,又怎么可能高薪养廉呢?

因此,尽管嘉庆惩治了一些贪官污吏,可从根源上来说,他并未扭转乾隆朝的政局状况。对于偌大的帝国而言,管理层全面崩溃,又如何能重现盛世。

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烂摊子令嘉庆分身乏术,自然就更没有精力关注外部的世界。

在嘉庆亲政的第十二年,世界上第一艘轮船诞生于美国。而在七年后,英国又发明出了火车机车。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工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可怜东方的帝王却仍无知无觉,或者他心中也曾有过盘算,但碍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实现。

无论嘉庆有着怎样凌厉的政治手腕,但从性格上来说,他仍然是一个偏向温和与弱势的人。

他没有祖宗们开天辟地的豪情,只有小心谨慎,勤勉忧虑的心,可历史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一个帝王,嘉庆所处的19世纪初,又恰恰是一个需要开拓与无限野心的时代。

嘉庆错过了这个时代,中国也失去了新世界的入场券。

但这些都不过是后人的眼光与评说,实在是有些太过为难嘉庆。对他而言,外部世界的一切尚不重要,但大清内部的忧虑已经近在咫尺。可叹的是,尽管他心知肚明,甚至也做出了努力,最后仍然无力回天。

1820年,嘉庆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儿子旻宁即位,史称道光帝。而摆在道光帝面前的,是更加艰难的帝国危局。

参考文献:

1、张国骥著. 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M]. 长沙:岳麓书社, 2012.07.

2、孙焕秋著. 清朝故事 1840年以前[M]. 成都:天地出版社, 2016.04.

3、柳坡,博溪编著. 明清皇宫五百年[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17.01.

4、崔岷.密奏与京控:嘉庆帝的“言路”及其疏通努力[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10期).

5、范军著. 历史深处的滋味[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20.12.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