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很多人只关心海上的战事。因为斥巨资打造的北洋舰队,居然在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最关键的是,他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领导死活不让出战,这才酿成了悲剧。其实甲午战争分成了两个部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很多人只关心海上的战事。因为斥巨资打造的北洋舰队,居然在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最关键的是,他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领导死活不让出战,这才酿成了悲剧。其实甲午战争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海战,还有一部分则是陆战。
很多人会好奇,既然海战打得一塌糊涂,陆战是不是得争回点面子来?不好意思,陆战的拉胯程度,完全不输海战。
就拿平壤战役来说,清军准备充足,可依旧被日军打得丢盔弃甲,丧城失地。只能说,彼时的清军,已经拉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平壤战役,是甲午战争的首战。
早在明朝末期,日本对中国的领土就很感兴趣了。万历皇帝时期,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随后便派遣大军登陆朝鲜,打算将明军在朝鲜的势力全部清除出去,再以朝鲜为桥头堡,继而吞并大明朝的地盘。
双方在朝鲜打了一仗,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这回,明军以较大的优势,击败了日军,还吓死了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和朝鲜的企图。
到了清朝末年,日本卷土重来,这回他们还是打算以朝鲜为跳板,继而蚕食清朝的地盘。套路是一样一样的,但是双方的战斗力,似乎和当年不同了。
日本从1868年开始,进行明治维新,积极努力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各种先进设备。因此当时的日本虽然穷,可技术设备却十分先进。
20多年以后,日本终于按捺不住野心了,打算先拿下朝鲜,继而蚕食清朝。当时朝鲜内部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没法子啊,只好请宗主国清朝来平定起义。
可这个时候日本方面,却以保护本国侨民为借口,不断增兵朝鲜,一眨眼功夫就增加了上万人的部队。这还得了?显然是要吞了朝鲜的节奏啊!
果不其然,1984年7月,日军攻占汉城。同时他们扶植起了傀儡政府,以他们的名义驱逐清朝派来的军队。
当时清廷派来了叶志超、聂士成等人,带着2500多人,压根就不够日军砍的。他们只能撤退到平壤一带,随后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二、清军显然更占优势。
当时清朝这边,光绪皇帝命令李鸿章筹备与日本一战。在光绪看来,清朝打不过真洋鬼子,难道还打不过假洋鬼子吗?日本素来都是蕞尔小国,什么时候轮到他们猖狂了呢?
李鸿章派遣了卫汝贵带领的盛军,马玉昆带领的毅军,左宝贵带领的奉军,丰升阿带领的奉天、吉林练军。4路大军一共32个营,合计13526人。
此外再加上当初聂士成和叶志超带来的2500人,当时清军这边至少拥有1.5万人的兵力。粮食也准备了一个多月的,可谓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而日本方面是这么安排的:
大岛义昌少将带领第九旅团,大约有3600人。师团长野津道贯带领第五师团,大约有5400人。立见尚文少将带领第十旅团,大约有2400人。步兵第十八联队长佐藤正大佐,带领元山支队,大约有4700人左右。
因此日军方面,至少带来了16000多人。而且他们从多方面朝着平壤进发,很显然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
单纯从兵力上来说,双方旗鼓相当,差不了多少。可当时的情况是,日军要进攻平壤,清军在守卫平壤,很显然,攻城的这一方,处于劣势。如果没有数倍于对手的兵力,是很难攻下一座城池的。
《孙子兵法》是这么介绍攻城的: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啥意思呢?也就是说,
拥有十倍于对手的兵力,那就围城。拥有五倍于对手的兵力,那么就能攻城。如果只有一倍于对手的兵力,那就得想办法分散对手。如果和对手的兵力差不多,那就只能想办法战胜对手,攻城就别想了。
由此可见,清军和日军的兵力相当,让日军贸然来攻城,显然日军落了下风。
除此之外,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没有足够的兵力压根就别想攻入城中。很显然,日军这一趟,也是凶多吉少。
还有,当时清军兵精粮足,以逸待劳,什么都不缺,还能得到朝鲜当地人源源不断的供给,就等着收拾对手了。
反观日军,不仅需要稳住已经占领的地盘,还要防备朝鲜人在背后偷袭,后勤补给也是一塌糊涂,很难维持。
由此可见,清军在平壤之战初期,其实占据了更大的优势。既然有这么多优势,为何清军还是兵败如山倒呢?
三、清军战败,主帅责任最大。
这么多优势摆在面前,清军却不知道珍惜。当清军渡江前来支援的时候,朝鲜老百姓们一个个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结果这帮清军却跑来把这些老百姓抢掠一空,和土匪没有任何区别。这还了得?人家本来就是来支持你们的,这么一搞,谁还敢支持你们?任何人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终将失败。
除此之外,叶志超这个前线总指挥,问题也非常大。
叶志超分明是被日军给打退到平壤的,可他在奏报的时候,却对李鸿章说:我方损失了200多人,而日军损失了2000多人,咱们是战略转移到平壤来休整的。
因为这一份奏报,李鸿章大喜过望,立刻任命叶志超为前线诸军总指挥。这下可就完犊子了!当时清军在陆续支援平壤,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全部抵达。
叶志超连忙电告李鸿章:
等到大军集结以后,再一举出征,定能击退日军。
李鸿章还觉得叶志超是个老臣谋国的将领,可得知日军已经向平壤扑来以后,才意识到叶志超这家伙,做出了误国误君的判断。
当时日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战场,他们先派遣了一支侦察部队前来,被清军击退以后,叶志超立马以初战大捷的方式,将这事儿告诉了李鸿章。
还不等李鸿章高兴,日军便兵分四路,朝着平壤扑来。
第一路,
沿着大道总攻城东。
第二路,
攻打城西南。
第三路,
从大同江上游渡江,攻打城北。
第四路,
从元山登陆,向西进军,切断平壤西北通往安州的路。
战争刚打响,毅军就在大同江东岸痛击日军。按道理该乘胜追击,可惜叶志超放弃了这一机会,急忙让毅军班师。结果导致日军卷土重来,顺利渡过了大同江,占据了山阜。
这事儿对平壤来说是致命的,因此日军以此为据点,炮轰城北的玄武门,扫清了清军在城外的营垒,连平壤的制高点牡丹台,也被日军给夺走了。
左宝贵差点急疯了,带着本部人马一边守城,一边向叶志超发起求援。可惜叶志超不仅不愿支援,反而认为应该放弃平壤。左宝贵无奈,只能坚持守城,最终以身殉国。
左宝贵战死,日军顺利拿下玄武门。可他们也不敢贸然进军,毕竟当时日军在其他各处都打得不太理想。
大同江岸边,日军遭到毅军、盛军的合力打击,逐渐败下阵来。平壤城西南方向的日军,也逐渐被卫汝贵的人马打了回去。
由此可见,双方还是有的打,胜负未分。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叶志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居然打算带军队投降日军。
日军方面都蒙圈了:这什么情况?我们还想继续打下去,可他们却点了自己的死穴。
更诡异的是,投降的事情还没办,叶志超居然下令,让手下各路守军,全部弃城逃命。这回不仅日军看不起清军了,就连朝鲜的军队也看不起他们。
此后就是兵败如山倒了,日军一路追,清军一路跑,死伤无数。好不容易到了安州可以安营扎寨,聂士成觉得这里还大有可为,可叶志超却已经被吓破了胆,撒丫子又狂奔了500多里地,渡过鸭绿江,回到了清朝。
结局:叶志超是这场战争失败的关键。
清军死伤无数,再也无法发起反攻。由于叶志超逃跑的速度太快,清军在朝鲜的所有阵地,都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
叶志超本人还舔着脸表示:日军派了三四万人过来,我们苦战了足足五个昼夜,由于弹尽粮绝,这才跑路的。
可参与者又不是叶志超一人,谎言立马被识破了。即使将叶志超判了斩监候,也无法挽回平壤之战的败绩了。此战过后,日军完全掌握朝鲜半岛。下一步就是进入东三省,兵叩山海关了。
《取景器》是一款拍摄解谜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玩家需要使用武器,战胜全部的敌人,解开...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视频韩国解锁版是每日都会不间断共享来视觉影像片源的影音利器,确保大...
为你提供免费b站直播软件的攻略信息,本文目录一览:1、b站私人直播间哪个直播软件好用2...
国家土葬改革新政策 ,为什么要推行丧葬改革?入土为安这个词语很多人都听过吧,中国自...
该怎么夸男生厉害,性伴间的相互夸奖具有魔力,时常对床话应该怎么夸男生厉害,女生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