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正式国号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4 06:08:55 发布人:hao168

中华二十二代正统王朝,最后一代就是清朝,由建州左卫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端于后金天命元年、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而这里所称的“后金”,其实是大明藩属朝鲜王国向大明奏报时故意更改的国号。努尔哈赤自

中华二十二代正统王朝,最后一代就是清朝,由建州左卫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端于后金天命元年、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而这里所称的“后金”,其实是大明藩属朝鲜王国向大明奏报时故意更改的国号。努尔哈赤自立建国时,自然不会把一个“后”字加在自己的国号之前,那样岂不是自己取笑自己?而大明也采用朝鲜奏疏中的说法,称新兴的辽东女真政权为“后金”,并视作“叛臣”,加以征伐(当然,日后的明清战争,牵扯面太宽,这里就不再论述了。)

努尔哈赤建国时,自立的国号是取自上一个女真政权——完颜氏的“金国”,称“大金”。而努尔哈赤则自称“大金覆育列国英明汗”,名义上没有和大明皇帝同等称帝,其实按照北方少数民族习惯来说,称汗也是自立的表现,这标志着努尔哈赤从此和大明皇帝、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一样,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而不是普通部族的首领了(实际上大明朝廷自然不会承认努尔哈赤的建国、林丹汗也对他嗤之以鼻,不过最后都被打脸了。)

后金天命十一年、大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六十八岁的“大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病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安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其第八子洪太(珲台吉、即皇太极)最终承继汗位,成为后金第二代“大汗”,改明年为天聪元年,并尊父亲努尔哈赤为“大金太祖”。

后金天聪九年、大明崇祯八年(1636年),后金平定蒙古察哈尔部,从归降的林丹汗遗孀囊囊和儿子额哲手中获得所谓“北元传国玉玺”,国势强盛、一统东蒙古及漠南诸部,于是在十月间把族名从女真(诸申)改称为“满洲”(也有一说是连国号也从大金改为满洲的,存疑),以显示“覆盖天下”之意。

后金天聪九年十二月,后金群臣以察哈尔降服、“传国玉玺”归己为由,请后金大汗皇太极“早正大号、以安天下”。后金天聪十年、大明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皇太极征询诸汉官意见,儒臣们等都表示赞成改元称帝,同时后金上层诸贝勒大臣及外藩科尔沁、喀尔喀、土默特、察哈尔蒙古诸首领也纷纷上表请皇太极早日登位、改定尊号。

后金天聪十年、大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后金大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然后在群臣的拥戴下“即天子位”,正式称帝,改元崇德,并接受群臣所上的“宽温仁圣皇帝”尊号,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大清太祖”。另外,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以察哈尔部首领额哲为首,也尊奉皇太极为全蒙古大汗,上尊号“博格达彻辰汗”。

皇太极遵从中华王朝更迭的“五行相替、五德轮换”之说,以大明“五行”从火,属火德,而自己以前的国号“大金”自然是属“金德”,火克金,大大不妥,所以改定国号为“大清”,“清从水德”、“水克火”,这样就符合王朝更替的五行之说了。这就是日后“清朝”正式国号“大清”的由来。

需要注意的是,皇太极改国号,改元称帝之事,不是满族一家之事,这其中满、汉、蒙三族都参与进来,汉家儒臣们是采用的传统中华礼仪,尊奉皇太极为“皇帝”,而漠南蒙古各部首领则使用蒙古传统,尊皇太极为“大汗”,拜伏于其驾前。自皇太极开始,每一个清朝皇帝都拥有蒙古汗号,以示其作为全蒙古大汗的权力和威严。

比如:

博格达彻辰汗——崇德帝(皇太极)

额耶尔札萨克汗——顺治帝

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帝

纳伊拉尔图托布汗——雍正帝

腾格里特古格奇汗——乾隆帝

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嘉庆帝

托尔格勒特汗——道光帝

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咸丰帝

布伦札萨克汗——同治帝

巴达古尔特托尔汗——光绪帝

哈瓦图猷斯汗——宣统帝

大清顺治元年、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大明王朝中枢政权覆灭于农民起义的激烈战争中,四月,清军入关,从此展开了对于中原天下的争夺。至大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永历帝在云南遇害,清朝得以基本统一全国。大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全国统一。清朝成为最后一个中华大一统王朝,“大清”的国号,也随之成为中华大地广袤疆域的代称。

至于以后的对外交往,清朝最初的自称是“大清”、“中国”混用,例如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汉文内容里就使用了“中国”、“中国大皇帝”的自称。对于外藩及朝贡体系下的诸国,清朝则以“天下共主”的姿态自称“天朝”、“上邦”、“我大清”,固执地抱着“泱泱大国”的名号和虚荣不肯放松。

二百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清朝的国门逐次被西方列强所打开,被迫以既不甘心又不能相抗的心态和列强们展开媾和、签约、交流,这时候,清朝再也不能用“天朝上国”的姿态来面对船坚炮利的“西夷”们了。但是为了那几乎不存的颜面和虚无的自尊心,此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朝使用的自称依旧是“大清”、“中华大清国”、“大清国”等等,这也是晚清时期,清朝对外交往中,正式的国名。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在最后一次朝会仪式上,清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侄女、光绪帝皇后)以年幼的宣统帝名义颁布皇帝退位诏书,向全世界宣布大清皇帝退位、并赞同五族共和,清朝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含后金和入关前的清朝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大清”的名号也随之走进了历史长河中,五千年的中华大地,开始了他新的历史进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大清”的国号中,“大”字不是敬称和尊称,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名组成部分,“大清”才是清朝的正式称呼,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称“清”。这个双名国号,传承于大明的国号,而大明国号的由来则沿袭于大元。

大元至元八年、宋咸淳七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依据《易经》里的“大哉乾元”之内容,把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这是中华历代王朝中,第一个在国号前加“大”字,成为正式称谓的朝代。而后继的明朝,也遵循大元的例子,建国号为“大明”——“于国号前加“大”字,始于大元,而我朝因之。”《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朱国祯》。至于后世人们所称的“大汉”、“大隋”、“大唐”、“大宋”等历代王朝国号,其实都是当朝臣子对于国朝的敬称,以及外藩臣子对于中华上朝的尊称,以彰显魏巍上邦之功业和威德。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