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0大权臣,汉人和满人对半分,他们下场如何?

发布时间:2023-06-04 10:54:28 发布人:hao168

在中原王朝变化的过程中,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般来说,王朝的改革是以推翻前王朝,或者是通过势力之间的相互争夺,获得中原地区天下正统的权力之后,建立起来一套王朝体系。但是作为中原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

在中原王朝变化的过程中,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般来说,王朝的改革是以推翻前王朝,或者是通过势力之间的相互争夺,获得中原地区天下正统的权力之后,建立起来一套王朝体系。

但是作为中原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清朝虽然也维持起来了整个王朝的运作,而且也持续了不短的时间。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清朝并不是靠着打败明朝来获得王朝正统的权力。而是在与明朝博弈的过程中,明朝被李自成带领势力所打败,清朝又通过与汉人一部分势力联盟,最终获得成功。

在军事能力上,它借助了蒙古人的能力,进行“满蒙联姻”。根据《清史》记载,清朝初期,满人都在“习汉文”,在体系上,深入贯彻学习汉人的王朝体系。有了这两项保证,清王朝的体系才能快速建立起来。虽然清王朝的体系是通过与蒙古、汉人的联盟,建立起来了。

但清朝统治者始终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清王朝作为满人控制蒙古族与汉人,等到有一天,满人和汉人会不会反叛于清朝廷。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清朝一边限制蒙古族的发展,一边严禁火器的发展,就是担心蒙古和汉人进行反叛。

根据《清实录》记载,嘉庆帝在位时,就发觉满人多只学汉文,曾对满人贵族大加训斥:“清话生疏,不识清字”。这里的“清话”与“清字”就是满语和满文。

对于清朝来说,控制蒙古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蒙古族所在的地区社会资源低,只要通过笼络与打压的手段,让他们内部难以进行统一,就能很好地控制他们的发展。

但是汉人不一样,汉人所在的地区社会资源比较高,而且清朝用的是汉人的体系。再加上汉人人数多,所以压制汉人的发展,就成为了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即便是受到压制,汉人的整体能量很大,清朝前期依然出现了很多汉人权臣。

在清朝前期,有十个功劳卓著、位极人臣的臣子代表,他们中有五个是汉人,还有五个满人。

他们分别是谁?又有怎样的下场呢?

一、汉人功臣之封疆大吏

吴三桂

如果说清朝入关最大的功臣是谁,那么非吴三桂莫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吴三桂在当时如果不投靠清朝,那么清朝就很难轻松入关。在当时吴三桂手握重兵,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明朝,他本来就是明朝的将领。

吴三桂曾经是明朝的将领,他不选择明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看到了袁崇焕最后悲惨的下场,导致他对明朝失望透顶。他害怕自己重蹈袁崇焕的覆辙,所以他不会再支持明朝。那么在传言中,吴三桂不投靠大顺是因为陈圆圆,其实这很可能只是吴三桂的一个借口。

但是当时大顺已经取得了中原大片地区,吴三桂去了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且一旦大顺快速成功,他手握重兵,又很可能会步入“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所以选择势力最弱的清朝,既是“雪中送炭”,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清朝所重用,避免自己很快被处理掉。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很好,但是历史就是会出现很多意外。

本来吴三桂认为自己远居南方,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清朝出现了一位敢于和强权叫板的人,这个人叫康熙。

其实当时康熙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打败吴三桂,但是康熙是一个敢于下决断的人。

所以康熙才下定决心,要打败吴三桂。吴三桂没有退路,也只能拼死一战。因为清朝当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局势,再加上中原体系在不断发挥作用,所以最终康熙获得了胜利。

吴三桂病死,后代也被康熙处死,在这一战之后,吴三桂的势力彻底消亡。

年羹尧

在清朝,年羹尧的权势在整个清朝汉朝的臣子中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在年羹尧权势最为巅峰的时候,年羹尧身为汉臣,甚至连满臣都不放在眼里。

年羹尧的势力之所以会如此之强,一方面是因为年羹尧确实有能力,在西北战事中,总是能获胜,能够稳定住西北局势。

其实,年羹尧在权势滔天的时候,雍正已经发现苗头不对。

根据《清史档案》记载,雍正曾经给年羹尧去过书信,劝诫他要谨慎:“凡人臣者,图功易,成功难,要慎重自持。”可惜当时年羹尧并没有听出话外之意。

年羹尧最后被雍正皇帝赐死,他的儿子,以及子弟也被株连。不过,雍正放过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年氏家族虽然再没有往日的辉煌,但好在血脉得以延续。

耿仲明

耿仲明原本跟吴三桂差不多,都是明朝的重要边境将领。在投降清朝之后,获得了藩王的地位,在实际能力上虽然不如吴三桂,但是在地位上跟吴三桂平等。耿仲明在压制明朝反抗中屡立战功,但是却因为私自藏匿八旗的奴仆,畏罪自尽。

二、汉人功臣之核心谋臣

在汉人之间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武将虽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政权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政权的根本就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从武将为核心,转变成为谋士为核心。早在汉朝时期,就有谋士、策士和武将的分别。

这些谋臣,有些时候,对于君主政权的确立的贡献,甚至比武将都要高。所以当政权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谋臣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就比如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虽然有关羽和张飞这样的高等级武将,但没有诸葛亮作为谋士,刘备便很难发展起来。对于清朝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

清朝是游牧民族出身,武将能力出众,但是文化底蕴不足,无法建立一整套的体系的话,就难以稳固地统治中原。

所以,这个时候汉人中的谋臣,就变得相当重要。

清初时期,清朝内部有两大重要谋臣,一个叫洪承畴,另一个叫范文程。

洪承畴

洪承畴原本是明朝重要的将领,位居高官,做到了兵部尚书级别,可以说能够统领明朝大部分的军队。在明朝末期,他被崇祯派往东北战区督战,他带领着军队与清朝战斗的时候,不幸在松山被俘。在被俘之后,投降了清朝。

洪承畴是一个具备长远眼光的战略家,他不仅帮助清朝在战争中获得多次胜利,而且在整个清王朝封建体系的建设上也有大功。根据《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的记载,洪承畴的很多建议都十分具有远见卓识。

比如他提倡清朝学习明制,“习汉文,晓汉语”,学习汉人文化,在汉人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清朝的统治体系。这对于后来清朝的稳固统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原文化圈中,投降被看作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污点”。所以洪承畴对于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地推动作用,但是历史给他的评价始终不高。

甚至在之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清朝统治者,对他的评价也一降再降。所以洪承畴的后辈,虽然也人才辈出,成为书香门第,但是却难以受到重用。

范文程

在清朝初期的重要谋臣中,除了洪承畴之外,还有一个人叫范文程。在谋臣队伍之中,范文程也有着很亮眼的发挥,他善于制定策略,招降明朝重要官员与明朝人才,在后期安定蒙古、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上也有很出色的表现。

但是这也并不说明他不重要,他在清朝康熙年间去世,得到了康熙很高的评价。他的子孙也受到了清王朝统治者的重用,也都做上了高官。

三、满人功臣

在清朝逐渐通过打天下而获得政权的时候,满人作为清朝的“本部”自然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不过,满人之中也有它所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满人内部的权力争斗的问题。

所以,政权权力之间的争斗往往在满人之间展开。

因此,虽然满人在清朝体系中,获得立功的机会多,晋升快,但是由于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使得满人真正成为权臣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多尔衮

清朝初期有一位摄政王叫多尔衮,他就是皇权内部博弈最终妥协的结果。多尔衮有了跟皇帝差不多的权力,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皇帝的一个臣子,只不过他是有能力做到皇帝位置的一个人。只不过事出意外,他年仅三十九岁,就因病而死。

多尔衮作为清朝初期最为重要的一个臣子,他也是皇族出身,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在皇太极去世之后,皇太极的儿子顺治还年幼,于是在内部权力的相互妥协之下,他成为摄政王。

多尔衮在上位之后,不负众望,稳固住了皇太极去世之后清初的局势。而从整个清朝初年的发展来看,多尔衮为清朝的最终统一中原立有大功。他不仅延续了皇太极的发展体系,通过不断征战,稳定住了局势。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

多尔衮战攻城多克,野战必胜。

清朝初年,要不是有多尔衮,那么清朝很难在将来真正一统中原。不过多尔衮虽然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他的权势也日渐逼近皇帝。所以在多尔衮病死,顺治继位之后,对多尔衮并不感激,而是对他削爵罢庙,逐出宗室。

在乾隆时期,才被恢复爵位与宗庙。多尔衮一生只有一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他的子嗣都是兄弟过继的养子。所以多尔衮勇猛一时,却没有留下真正的子嗣,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惋惜的事情。

费英东与额亦都

费英东与额宜都都是根正苗红,并且跟着努尔哈赤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武将。他们因为功劳卓著,跟随努尔哈赤征战时间很长,不断地被封赏,成为清初的重要武将。不过,他们地位虽然很高,参与决策还是不是重点人物。

索尼与鳌拜

相比于费英东与额亦都来说,索尼与鳌拜比他们都要高一层。索尼与鳌拜在朝臣中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尤其是鳌拜,在四大辅政大臣中,他能够做到权倾朝野。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康熙拿下了。

鳌拜最后被康熙处死,鳌拜的后人虽然也没受太过严重的处罚,但是与鳌拜时期的辉煌是无法比拟的。

不过同样是四大辅臣,索尼就要好太多,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康熙,所以他就成为了国丈。在地位上又上升了一层不说,他的儿子也成为国舅,在之后大受康熙的重用,索尼一族在索尔图时期更加强盛了起来。

世事难料,伴君如伴虎。索尼为索尔图打下的基础,在最后还是化为虚无。

写在最后

清朝的十大权臣之中,有五个汉人跟五个满人。他们都曾经辉煌一时,可是得以善终的只有4人,索尼、范文程、费英东和额亦都。

不过,索尼的后人索尔图因为陷入纷争,最终被康熙处死。

除了索尼后人之外,费英东的侄子鳌拜,权倾朝野,也被康熙处死。

范文程和额宜都的后人,距离权力中心较远,还都比较平稳地延续了下去。

所以说,权侵朝野是很风光,但是其中也十分凶险,在波谲云诡的朝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事情太过于平常。

“登高峰,看风景”自然很好,可还是要注意脚下。一旦错了一小步,很有可能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到头来,终是一场空。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