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罪恶滔天的中共叛徒,同在苏联学习特工,危害却远超顾顺章

发布时间:2023-06-04 15:08:15 发布人:hao168

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上海万航渡路435号),原是军阀陈调元的公馆,抗战开始后被日军占领。汉奸丁默邨(《色戒》中男主角易默成原型)、李士群给日寇当特务、搞情报,招揽了吴四宝等“白相人”做打手,盘踞76号

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上海万航渡路435号),原是军阀陈调元的公馆,抗战开始后被日军占领。汉奸丁默邨(《色戒》中男主角易默成原型)、李士群给日寇当特务、搞情报,招揽了吴四宝等“白相人”做打手,盘踞76号无恶不作。

“魔窟”76号大门

汪精卫投靠日本人,与丁、李合流,汪伪“六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后成立“特工总部”。从此这里成了关押、拷打、抢掠、敲诈的罪恶渊薮,人人闻之色变。在吴四宝、佘爱珍的故事里,对76号的罪恶已有所叙述。他们只是打手爪牙,这个“魔窟”背后的“魔王”,却是李士群。

在前一篇有关吴四宝、佘爱珍的故事里,我们讲了上海滩“第一恶人”吴四宝无恶不作,最终被其日本主子毒死。其实,上海极斯菲尔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里,吴四宝只是一个打手,他的背后还有大BOSS——李士群。掌管汪精卫政权的“魔窟”76号特工总部的李士群,在上海滩炙手可热,权倾一时。在李士群执掌“76号”期间,“76号”犯下血案3000多起,李士群的罪恶,比之所谓的“第一恶人”吴四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娶妻叶吉卿

影佐祯昭

周佛海回忆录里的影佐,叫影佐祯昭,任日本上海“梅机关”机关长,是具体操作汪精卫叛国的特务头子。汪伪政权建立后,影佐任最高军事顾问,是汪政权的“太上皇”。晴气,全名晴气庆胤,影佐的助手,具体负责领导汪伪特务机构,是丁默邨和李士群的实际上司。晴气第一印象就对丁默邨比较警惕,而对李士群比较亲切。他的回忆录称:1938年冬天的某一天,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带着丁默邨和李士群来到重光堂,晋见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丁默邨“看上去三十四、五岁,眼睛像蛇一样,发出幽光,令人毛骨悚然。李士群是个又白又胖的美男子,两眼炯炯发光,一看就像是满面春风,与丁默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晴气的第一印象明显带着偏见。事实证明,李士群手段毒辣,比丁默邨有过之而无不及!

丁、李二人中,率先投靠日本人的是李士群。李士群,1905年出生于浙江遂昌,家境贫困,但天资聪明,20岁时考上了上海美术艺术专科学校。在上海读书期间,他偶遇同乡叶吉卿。叶吉卿长相漂亮,家庭富有,年龄比李士群大3岁,当时正在复旦大学读书。李士群得到叶家资助,得以完成学业。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士群饿晕在叶家门口,被叶父救起,因此与叶吉卿相识相恋。这一说法太过传奇,恐非真实。

叶吉卿劝导李士群放弃学绘画,转入上海大学攻读化学。当时上海大学有着浓厚的革命氛围,看看担任过上海大学教授的人名就可见一斑:瞿秋白、茅盾、恽代英、李达……热火朝天的革命氛围吸引了很多青年学生。大约在1926年,李士群在学校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叶吉卿也一同入党。“四一二政变”后,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派李士群到海参崴东方大学接受特工训练。李士群1928年底回国,从此与特工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也因此死于非命!

叶吉卿1946年受审时留下唯一照片

在之后几年从事中共特科工作中,李士群被捕达8次之多。面对拷打、审讯,皆因没有被抓住确凿证据,李士群咬紧牙关硬挺过来了。叶吉卿为营救李士群,花钱出力,费尽心思。有一次李士群被公共租界工部局逮捕,为了不被引渡给国民党,他走青帮大佬季云卿的路子,得以获释。事后李士群向季云卿投门生帖,从此与青帮拉上了关系,也为他投降日本后招揽手下埋下了伏笔。1932年,李士群、叶吉卿夫妇同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这一次李士群当了叛徒,加入了中统的前身——陈立夫领导下的调查科。

正是这个时期,李士群认识了丁默邨。丁默邨当时主编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创办的《社会新闻》,李士群成为该报编辑之一,用以掩护特务身份。丁默邨曾是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叛变革命后危害极大,因为李士群隐瞒了自己叛变一事,特科并不知道,命令李士群帮助锄掉丁默邨。这时李士群救了丁默邨一命——因特科“打狗队”不认识丁默邨,由李士群指认。李士群为报曾被调统局上海区区长马绍武严刑拷打的私仇,当特科展开“打狗”行动时,李士群按约定的暗号拍了拍马绍武的肩头,立即一颗子弹命中马绍武要害。丁默邨逃过一劫,马绍武成了替死鬼。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丁默邨、李士群的伎俩暴露后,调统局要查办。丁默邨人脉深厚,被保释出去;没有后台的李士群则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被押解到南京,关入牢狱,受尽酷刑,要他承认是双面间谍。生死一发之际,叶吉卿舍“身”救夫。

二、川岛芳子之谜

叶吉卿带着大量钞票金银赶到南京,挥金如土,上下打点。收下贿赂的调查科内部人士指点走“上层路线”,引荐叶吉卿给调查科长徐恩曾。果然,在徐恩曾的亲自干预下,李士群获释,并得到了调查科(后改为中统局)一个基层职位,总算起死回生。江湖传说,叶吉卿为了救丈夫,献金又献身。叶吉卿颇具姿色,徐恩曾又是出了名的好色,加上李士群获释的结果,很容易使人产生“粉色”联想,传出“八卦”,不足为怪。

李士群在中统混得不好,一直就是个基层情报人员,跟同为叛徒的顾顺章相比,待遇简直就是天上地下。顾顺章造成的危害毋庸多言,但让当时的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不起眼的中统小喽啰李士群的危害将会远远超过顾顺章。叛徒也分好多种,叛变帮会叫叛徒,叛变组织也叫叛徒,最可恶的叛徒自然是叛国,而李士群正是叛国投敌当了汉奸。

南京失守后,李士群随迁到武汉。1938年秋,李士群终于觅得机会,卷款逃到香港,与日本驻香港领事中村丰一接上了头。李士群叛国求荣,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那就是揽权贪财,出人头地。他掌管76号特工总部后,曾对老朋友马世淦说:“我们都是没有根基的人,到重庆是跟别人竞争不过的,那边有很多有资历的人已经挤满了,这边(汪伪)随我高兴爬多高就多高。”

很多网文描述,李士群在武汉时,被著名间谍川岛芳子色诱,投靠了日本人,然后在川岛芳子的介绍下,溜到香港,见了中村,中村再把他推荐给上海日本总领事馆书记官清水董三。这一说法最初见于李士群手下、汪伪特工总部南通分区区长姜颂平的回忆,网文纷纷引用。细考之下,这一说法不大靠谱。日本传记作家上坂冬子所作《男装女谍川岛芳子》记载,武汉会战前这一段时间,芳子正在天津开饭庄,日本人甚至想除掉她。将李士群与川岛芳子联系在一起,有穿凿附会之嫌。李士群常在闲聊中放大话,以震慑手下。比如他把与川岛芳子的关系说得十分亲密,还把与影佐的交情说得非常深厚,都有吹牛之嫌,有人信以为真了。倒是一同当汉奸的罗君强回忆,李士群是与日本台湾籍女间谍搭上联系,逃去香港找中村,较为可信。

另外,据“五面间谍”袁殊回忆:李士群从香港跑到上海,“得闻袁殊是军统后,李立即找到袁殊,要求安顿一个住处。袁殊把李安顿在霞飞路一家饭店的包房中,……袁殊送给李士群一点钱,李用三十元钱买了一套旧西服,开始在上海活动起来。”可见,李士群初到上海,衣食尚无着落,仍在落魄中。

三、汉奸合流

此后不久,善于活动的李士群逐渐得到清水董三的重视。为了表示自己“亲日”,李士群娶了一个来自东北的亲日商人的女儿。“李的老婆叶吉卿回到上海后见状大闹,叶对李有救命之恩,李士群无可奈何地把那个女孩子送回‘满洲国’了事。”纵观李士群飞黄腾达这几年,风流韵事不多,除了叶吉卿“阃威”森严外,他自己忙于抓权抓钱,应是主因。

李士群初投日本人时,有个硬伤——他一直是中统基层人物,名头不够响亮,缺乏号召力。他想到了老上司丁默邨。全面抗战之初,蒋介石授权陈立夫搞了一个“调统会报”,下面分三个处。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丁默邨任第三处处长,负责电讯和总务。不久,第一处改组成中统,第二处改组成军统,第三处撤销。戴笠又落井下石,举报丁默邨在接待张国焘时挥霍贪污,丁默邨被“下岗待业”。一气之下,他跑去昆明养病。接到李士群邀请,正中下怀,立马来到上海。

1939年初,日本大本营批准由晴气指挥丁、李组建特务组织,运来三十万日元钞票,装满两大柳条箱;还有大量手枪、子弹、炸药,并把极司菲尔路76号拔给他们作为据点。他们纠合吴四宝这一类流氓混混,还有一大批中统、军统变节者,组成日本鬼子的爪牙,疯狂破坏抗日组织,残害同胞。76号特工总部,是彻头彻尾日本侵略者豢养、指挥、监督下的罪恶渊薮,令人言之色变的“魔窟”!

坐者为吴四宝

缺人手的汪精卫、周佛海、缺旗号的丁默邨、李士群,在日本人撮合下,一拍即合。穿针引线的人叫汪曼云。当时汪曼云是留守上海的国民党市党部委员,被李士群拉下水。他趁前往重庆参加培训路过香港时,带去丁默邨给周佛海的信,与汪精卫叛国集团搭上线。1939年5月,汪精卫一行来到上海。经过讨价还价,丁默邨、李士群带着手下与汪精卫“合流”,成了汪精卫的保镖和打手。

四、清乡罪恶

“魔窟”76号干的坏事罄竹难书。在讲“第一恶人”吴四宝横行上海滩一文中有所叙述。吴四宝是李士群的手下,他干的坏事,大多数是李士群指挥、指使的。这里不再重复。可是,我们却要知道,李士群的罪恶并不仅仅是76号。顾顺章叛变,造成极大危害,但毕竟涉及面窄。李士群的罪恶,危害的人群是千万的级别(当时仅江苏省的人口就是3600万)。

汪伪政权投敌卖国,危害中华民族最为严重的,莫过于“清乡”。日本侵华,以小吞大,最缺乏的是资源。日本侵略者最大的策略,就是“以战养战”,在占领地区疯狂掠夺,残酷盘剥,以供军需。光靠他们自己,还不够“顺手”,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汪伪。

汪精卫接受“清乡”任务后,原想派罗君强主持。罗君强是周佛海的左右手,当时任汪伪“边疆委员长”,对自己的职位十分不满。汪精卫亲自对罗君强说:“你这个边疆委员长,是个‘太子太保’(虚职),有个重要且实际的工作,我想要你去干。”说着从文件柜里取出日文版《肃清方案》及中译本。罗君强大喜。他建议:“肃清”二字太刺眼,不如改为“清乡”。于是他积极拟定计划、罗列人员,甚至自称起了“本督办”。罗君强不知道,早在1941年元旦,晴气叫李士群去台北温泉见影佐,影佐那时就内定由李士群负责“清乡”。眼看到口的肥肉被抢,罗君强气愤地回忆:“原来李士群和军事顾问部的晴气中佐,已经密商搞好了整套东西,只是请影佐端出来给汪方而已。”从此罗、李二人表面是兄弟,实际是死敌。

日本鬼子清乡

1941年5月,“清乡委员会”正式成立,由汪精卫亲任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各任副委员长。这三人都是挂名,实际操作者,是“秘书长”李士群。“清乡”使得一向富庶的长江中下游人民被搜刮一空,连汪伪内部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当时任伪江苏监察使的陈则民,向汪精卫报告:民间对“清乡”怨声载道,说“清乡清乡,就是清箱。”这话传到李士群耳朵里,李士群恶狠狠地扬言:“陈则民若再来南京,我要杀他!”吓得陈则民从此不敢露面。

“清乡”期间,李士群还干了两件事。一是赶走了“维新派”人物、汪伪“江苏省主席”高冠吾,取而代之,自己兼任“江苏省主席”。什么是“维新派”呢?日本鬼子1938年占领上海后,拉起一个伪政权,叫“维新政府”。后来汪精卫投敌,几股汉奸合流,“维新政府”取消,人员并入汪伪政权。“维新派”在汪精卫集团里虽不得势,但也有几个人物,李士群强势夺权,自然得罪了这一派。

“维新派”没有实力,李士群固然随意欺负,连他的上司周佛海,李士群也敢“太岁头上动土”,敲了周佛海一笔竹杠。周佛海兼任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行长”,发行货币“中储券”,以1:2兑换原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李士群却说:“清乡”区域内有4000万法币没来得及换成中储券,必须按1:1兑换。周佛海无可奈何,忍痛按李士群的要求收回了4000万法币。而李士群实际上仍按1:2向老百姓兑换,4000万轻松落入口袋。

本文作者:马驽,“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