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20世纪中期会出现国共合作,剑指列强和军阀的大革命呢?

发布时间:2023-06-04 16:18:32 发布人:hao168

看过反映大革命时期电影的人们,一定对影片中的台词“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和劣绅”、“打倒列强、除军阀”不陌生,这些台词生动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剑指列强和军阀的深入人心。那么,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

看过反映大革命时期电影的人们,一定对影片中的台词“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和劣绅”、“打倒列强、除军阀”不陌生,这些台词生动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剑指列强和军阀的深入人心。那么,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会出现国共合作,剑指列强和军阀的大革命呢?这就需要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来分析。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国内反帝情绪高涨

第一次大战期间,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战,中国的民族工业不仅在战争期间曾有很大发展,而且战后初期还有相当发展,但到1924年以后就处处感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丧失了原来有过的那种顺利发展的态势,不仅发展速度明显迟缓下来,而且逐渐陷入困境。拿民族工业中最重要的棉纺织业来说,1920年拥有的纱锭指数为100,到1924年为208,4年内还增长了一倍多,而到1929年为255,5年内只增长四分之一。这主要在于帝国主义列强在渡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危机以后,在远东又卷土重来,不等价交换的商品倾销大量涌入,对中国工矿事业的掠夺和控制大加强,其中,英、美、日表现得尤为积极,他们加紧对中国的瓜分和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国内的反帝情绪,民族主义情绪普退高涨。尤为突出的就是以上海五卅修案为起点的反帝斗争迅速扩展到全国,形成大规模的运动。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济南、徐州、青岛等全国大城市和多数省会的各界人纷纷集会、游行示威,实行“三罢”,反对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全国各地约有170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使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五四运动以后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争斗高潮。

二、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不断扩大,使国内反军阀的愿望更加强烈

在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家陷于分崩离析的局面,各省份则由那些专横跋扈的军人统治,这种状况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愈演愈烈,北洋军阀各派之间发生了连续不断的争权夺利的战争。1920年发生直皖战争,1922年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至于地方性的战争,更是年年不断。在军阀之间争夺造成的连年战火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起码的保障,更谈不上其他了。如此,中国人民遭受到更加严重的灾难,工人生活更苦,农民贫困和破产,城市小资产阶级大批失业,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严重的打击。因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军阀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更为尖锐,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正如《向导》创刊号的《本报宣言》中说:“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的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可见,变革现状,打倒帝国主义及在中国的代理人——军阀,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强烈的共同愿望。

三、中国共产党为着人民的利益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愿望是非常艰难的。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势力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少数人的孤军奋斗和分散的各自为战都难以把它们打倒。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比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因此,党在1922年8月下旬的杭州西湖特别会议上,提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张。那时,国民党也很不景气,在屡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大实力,内部成分相当复杂,还严重脱离群众。但它也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点:

(1)这个党在当时中国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威信的,它的前身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创立了民国政府;它的领袖孙中山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军阀,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革命的象征。(2)这个党已经在广东建立了一块可贵的革命根据地和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可以合法地开展工农运动。(3)这个党内有一批忠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人士愿意同共产党合作。(4)孙中山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日趋腐败。他开始同共产党建立关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同他合作,欢迎苏联对中国国民革命的援助。基于这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考虑到同国民党合作是很自然的,同时认为是有可能的。为了统一全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加速了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为了加快同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合作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加紧做孙中山的工作。9月,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1923年1月,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又与孙中山会谈,并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得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关于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关于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以达到“耕者有其田"和“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人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会后,在国民党中央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伯渠、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等。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展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由于有了革命的政权和建立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一支革命的军队,并广泛地发动了工农运动,喊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响亮口号,对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为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北伐战争——剑指列强和军阀的愿望得以实现

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为发动北伐战争,扫平帝国主义及各路军阀准备了条件。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有三:一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兵20万,据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和陕西、河北的一部分,控制京路;二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兵力35万,占据东北各省和津、北京及津浦路北段;三是从直系中分化出来自成一氓军阀孙传芳,统兵20万,占据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五省,控制京沪路南段。其中,对广东国民政府威胁最大的是控制两湖的吴佩孚。因此,北伐军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攻取两湖,歼灭吴佩孚集团,然后北上消灭孙传芳,最后,在适当时机讨伐张作霖。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1日,广东政府发布北伐动员令。1月9日,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皙师出征,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北伐战争主要在三大战场展开:其一,两湖战场:这是北伐的主战场。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株洲、宁乡、湘潭,长沙,至8月下旬,基本扫清湖南境内之敌,向湖北进军。与吴佩孚在汀泗桥、贺胜桥激战。27日,北伐军在当地农民配合下攻取汀泗桥。30日,北伐军又乘胜占领贺胜桥,10月10日攻克武汉三镇,俘敌万余人,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其二,赣闽战场:北伐军以第2、3、6军及第1军教导师为主力,于1926年11月8日攻克南昌,敌10万军队大部被歼,孙传芳率残部逃回南京,北伐军乘胜追击,于12月占领福建全省。其三,苏浙皖战场:1927年2月占领杭州,3月22日,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后解放了上海,东路军兵不血刃占领上海,3月24日攻克南京。孙传芳所有武装力量全部被消灭。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仅半年多的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把国民革命的高潮推向顶点。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