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状元郎,因慈禧嫌弃他的姓而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发布时间:2023-03-14 10:08:28 发布人:hao168

清朝末期是我国数千年光辉历史中的一个抹不去的至暗时刻,在那个时代,无数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恰逢此时西方列强大肆扩张,用坚船利炮打开大清的国门,掠夺我国无数资源,使得本就势微的大清更加雪上加霜。然而在

清朝末期是我国数千年光辉历史中的一个抹不去的至暗时刻,在那个时代,无数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恰逢此时西方列强大肆扩张,用坚船利炮打开大清的国门,掠夺我国无数资源,使得本就势微的大清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在这样一个国家任人欺辱,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大清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却依旧沉溺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甚至于可以昏庸到取赈济灾民的钱用于个人享乐。

这样一个腐朽的朝廷岂能不覆灭?

可笑的是,为大清掘墓的人曾经却一心为大清续命,可惜一片真心被大清辜负。

生来不凡,引得众人厚望

这个曾经一心向大清的人正是谭延闿。

据说他生来不凡,在将要出生时,其父亲刚刚入睡便梦见古汉秀才凌斗南来家中拜访,便突然惊醒,急急忙忙想去开门迎接,结果就听到佣人来报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他的父亲听闻这个好消息,又想到刚刚的梦,认定这是上天的旨意,告诉他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啊!

于是,谭延闿的父亲便自小精心教导谭延闿,而且自谭延闿五岁之时便花大价钱送他入私塾,并且规定小小的孩子每三日要写一篇文章以供他检查。

在那个常人都难得吃饱饭的时代,谭延闿之父能倾尽所有精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可以说十分难得了。

而谭延闿也不辱父亲的苦心栽培,在十一岁之时,一手好字已经能引起皇上的老师翁同龢的惊叹,并且连道奇才。

】谭延闿不仅仅只是引得老师的称赞,更是在科举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远赴长沙参加童子试,并且一举就考得秀才的身份。

由此可见谭延闿的天赋之高,能力之强。

拥有卓越才能却因名字被大清否定

后来,因为父亲年事已高,谭延闿只得陪伴在父亲身旁数年,但是在这段时间,他仍然艰苦学习,不曾放下一丝一毫。

在1904年的时候,风雨飘摇的清朝举办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谭延闿选择抓住这次机会,参加了这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并且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夺得状元。

但是成绩放榜后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因为谭延闿名落孙山,位居第二,只得到贡士的名次。

按理来说,谭延闿天赋异禀,又勤劳刻苦,夺得状元应当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为什么仅仅是贡士呢?

原来这正是腐朽无能的大清统治者慈禧太后从中作梗的结果。

因为谭延闿师从谭嗣同,而谭嗣同却是光绪帝推行百日变法的幕后指导人,而百日变法差点使得慈禧失去手中的权力,因此慈禧十分痛恨谭嗣同等人。

而谭延闿姓氏正好是谭字,且与谭嗣同同是湖南老乡,两人又是师徒关系,慈禧自然不希望朝廷中又有谭嗣同派系的人再次干扰她手握重权,挥霍无度的生活。

而在科举考试中,殿试又占总成绩很大一部分,而这正好给了慈禧很大的操作空间。

她便将初试成绩远远不如谭延闿的第二名提拔到状元,而谭延闿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架不住慈禧的不喜,自然而然名次也就掉落了。

但是通过这件事,谭延闿也看出了腐朽的清廷并不值得自己为之效力,自己心中所认定的家国大义并不能寄托于腐朽的清王朝,而这与他老师谭嗣同所主张的改良主义有很大的不同。

看破局势,亲手为大清掘墓

谭延闿在那次不如意的科举考试过后,深知要想实行中国的复习,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于是他便常常参与反对大清的腐朽统治的改革,并且积极推动国家进步的运动。

后来,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曙光。

而谭延闿见此,也是积极响应,并且在起义军的要求下,放弃了清王朝给予的高官厚禄,毅然决然地参与领导起义运动,并在其中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谭延闿的努力下,武昌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引得全国各地四处响应,而腐朽破旧的清王朝自然也是无力抵抗,在人民的一片声讨之中,很快就宣布放弃帝制,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也许慈禧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拒绝改革,以求国家复兴。

甚至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惜违反制度暗中操作,致使原本很有才能,可以为大清力挽狂澜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最终成为了大清这个腐朽帝国的掘墓人。

谭延闿在审时度势后,认为革命才是近代中国唯一的出路,于是决定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并且在其中任重要官职。

并且在后来袁世凯逆行倒施,复辟帝制后,积极从中斡旋,以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此事,为中华民族谋求最大的利益。

在用尽一切手段后,谭延闿最终无法阻止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便转头积极参与二次革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号,挽救了民主与共和。

而且谭延闿最后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还成为南京政府主席,为中国的复兴之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结

纵观谭延闿的一生,出身于封建帝国官僚的家庭,幸得上天眷顾,有着出众的才干,又辛勤苦学,满腹经纶在身,但是却一心为国为民。

虽然在他的人生中,曾经因为名字而遇到科举落榜这样的挫折,但却也是因祸得福,看清了原本一心效力的清王朝腐朽无能的本质,并且克服了重重阻碍,不屈服于命运,最终转而支持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