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僧格林沁,本是放羊娃,承皇恩华丽转身,是大清最后的勇士

发布时间:2023-03-14 10:13:33 发布人:hao168

在清朝抵抗外辱的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然而在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袭来的战争中,清军却胜利了。挫败联军的主帅是蒙古王公僧格林沁。 他原本是一个放羊娃,家境贫寒。可他偏偏从一个小小的牧民,成长为顾命大

在清朝抵抗外辱的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然而在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袭来的战争中,清军却胜利了。

挫败联军的主帅是蒙古王公僧格林沁。 他原本是一个放羊娃,家境贫寒。可他偏偏从一个小小的牧民,成长为顾命大臣。他经历了什么呢?

放羊娃的人生逆转

僧格林沁1811年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本姓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家境却很贫穷,靠放牧为生。

12岁的时候,僧格林沁的父亲把他送到伯父布和巴特尔家暂住。

布和巴特尔当时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与王公贵族多有接触。

一次,布和巴特尔带着僧格林沁来到本旗最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家中做客。

索王的侧室韩夫人见僧格林沁少年聪慧,相貌堂堂,对僧格林沁印象深刻。

索王早年娶了嘉庆皇帝的女儿为妻,婚后二人一直无子。按规定要想继承爵位,需从家族近支中过继一子为嗣。

伯父做通了韩夫人的工作,将僧格林沁过继到索王和公主膝下,作为王位候选人。

受意识条件的束缚,古人十分注重相貌,通过面相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

道光帝遴选了几位候选人的照片,认为僧格林沁相貌英武,堪当重用,就将爵位赐给了他。

昔日受人欺负的放羊娃,就这样华丽变身,成了皇亲国戚、当朝天子的外甥。

僧格林沁和他的家族一步登天,对清廷自然是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此时僧格林沁15岁,道光帝对僧格林沁也十分信任,赐他御前行走的特权,担当道光帝的御前侍卫。

二十多岁时,僧格林沁擢升为都统,之后一路升迁,官至领侍卫内大臣。

在僧格林沁二十几年的仕途中,他几乎把宫内的官职都做了一遍,鲜有差错,且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深受道光皇帝器重。

及至道光皇帝去世时,僧格林沁被选为顾命大臣之一,辅佐年幼的咸丰皇帝。

僧格林沁的仕途也走到了巅峰。

高光时刻

咸丰皇帝登基后,僧格林沁奉命执掌西山锐健营,承担北京城的防务。

1853年,太平军北伐,直逼北京。打到天津时,咸丰命僧格林沁督兵抵御太平军,授僧格林沁“参赞大臣”。

僧格林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领兵才能,多次击败太平军,被册封为“满清第一勇士”。

与太平军的三次战役,僧格林沁都取得了胜利,全歼北伐军,生擒李开芳、林凤祥等太平军名将,大获全胜。

咸丰帝龙颜大悦,僧格林沁晋丰“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被称为“国之柱石”,与曾国藩合称为“南曾北僧”。

此时的清庭风雨飘摇,已没有多少能征善战的武将。

1859年6月24日夜,英法联军趁着夜色,炸断防阻外船进入天津卫内河的锁链,欲强行闯入,被守卫的清兵驱赶。

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英法联军集合13艘舰船,排列整齐,向清兵发起挑衅。

僧格林沁按兵不动,决不先开第一枪。而英法联军心怀鬼胎,在当天下午率先开炮。

凭借坚固的炮台攻势,清军击沉击伤敌舰13艘,击退了强行登陆的英法联军,迫使敌船撤离。

这次抗辱的胜利,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军抵御外辱的少有的胜仗,鼓舞了士气,咸丰皇帝下令对主帅和一众官兵大加封赏,一时间皆大欢喜。

多次的胜利使僧格林沁骄气日盛。不仅对待下属态度娇纵,对别人善意地提醒和劝说,也听不进去。

娇纵的僧格林沁沉浸在“战无不胜”的光环里,完全没有想到失败即将来临。

败亡

1863年3月,清兵把起义的捻军围困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一带,发起进攻。

僧格林沁利用骑兵和火炮的配合攻击,捻军被打得四处逃散。

清军乘胜追击,将捻军统帅张洛行抓获,连同其妻、子一并凌迟处死。

此战后,安徽一带的捻军元气大伤。僧格林沁又接连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带多次击败捻军,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连续战败的捻军,在河南境内重修建制,推举赖文光为首领。

赖文光总结了之前失败的教训,把步兵改为骑兵,通过扩充骑兵力量、提高机动作战的方式,与僧格林沁的骑兵相抗衡。

彼时的僧格林沁,正沉浸在“捻军克星”的成就里,一点也不知道捻军的变动,依然用旧战术对付捻军。

1864年底,捻军在湖北、河南一带大范围机动,灵活作战,僧格林沁一路追赶。

在湖北襄阳、河南邓州和鲁山的三次会战,均以清军失败告终。

捻军并不恋战,和清军玩起了捉迷藏,从河南一路到山东。

着急的僧格林沁失去了理智,发疯一样追击捻军,猛追几个月,路程不下三四百里,先后累死数百人。

朝廷看出端倪,下召令不可一意追随。但不甘心的僧格林沁并没有听取朝廷的意见,我行我素。

1865年5月,赖文光率部在菏泽城西一带聚集,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

急了眼的僧格林沁不知是计,以为全歼捻军的机会到了,亲自冲锋在前。

经过之前几次战役的失败,僧格林沁的部下几近战死,无将可用的僧格林沁不得不亲自冲锋陷阵。

捻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派少数兵马诱敌深入,佯装溃散,把清军引入事先设计好的埋伏圈。

僧格林沁失败了,死于捻军阵中。

凭借着科尔沁蒙古贵族同满洲贵族世代久远的姻亲关系和清廷借助蒙古骑兵维护统治的需要,年仅23岁的僧格林沁已经是正一品大员,跻身于清廷统治阶级高层。

清庭已经下了圣旨警告,僧格林沁却还是贸然行军,对敌情不了解,对敌军的战术变化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他的失败,是理智缺失,骄傲狂妄的结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