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英国殖民政策激变原因,提出的“2S”计划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4 22:32:14 发布人:hao168

引言1884年柏林会议召开之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开始了一场瓜分非洲的狂潮。一、战略争夺论在此之前,英国对非洲的政策重心一直以建立“非正式统治”势力范围,维持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为主,并没有实质性的在非

引言

1884年柏林会议召开之后,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开始了一场瓜分非洲的狂潮。

一、战略争夺论

在此之前,英国对非洲的政策重心一直以建立“非正式统治”势力范围,维持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为主,并没有实质性的在非洲实施“正式统治”。

而对于19世纪末英国改变对非政策,加入到狂热争夺非洲殖民地的行列中的原因,国内外学界进行了长期的辩论。其中,战略争夺论成为了英国对非殖民政策改变原因的一大主流声音。

迈克尔·克劳德认为,英国担心法国和德国在非洲的得势会对其在非洲可获得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产生影响,因此,出于战略考虑,英国必须要以武力占领非洲的部分地区。

秉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首先,法国作为英国的长期竞争对手,在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后,必须要通过在非洲开辟新领地弥补损失,因此提出了“2S”计划,即以西非的塞内加尔作为起点,东非的法属索马里作为终点,将两点之间的地区作为其开辟殖民地的主要目标。

其次,葡萄牙也希望实现“2O”计划,即希望将南部非洲的莫桑比克与西南部非洲的安哥拉相连,将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连成一片。德国在获得普法战争的胜利后完成了统一,军事力量和工业发展速度获得了迅速的提升,并且通过组织举办柏林会议,积极推动欧洲列强抢占非洲殖民地。

英国人认为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计划阻碍了其想要在非洲实现的“2C”(从开普到开罗)计划,威胁到了英国在非洲的利益获取。英国人为了防止战略资源被欧洲竞争对手占领,所以加入到了对非洲进行狂热瓜分的行列。

此外,“战略争夺论”者认为,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布及与欧洲列强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可以作为“战略争夺论”很好的例证。

首先,对于殖民地分布而言,英国对南非和埃及的争夺是为了可以利用好望角航道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和远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乌干达和苏丹的争夺,则是希望确保尼罗河上游地区的统治地位不受欧洲其他列强的威胁,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

其次,英国与欧洲列强签订的协议也同样证实了从战略的角度争夺非洲殖民地的观点。对于英国与法国在1890年8月签订的《英法协定》,英国承认了法国对于马达加斯加的殖民统治权,而法国则接受了英国对桑给巴尔的保护权。

而在英国与德国在1890年7月签订的《桑给巴尔——赫里戈兰条约》中,德国承认乌干达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德国则可以通过向英国购买的方式获得原属桑给巴尔素丹的沿海地区作为其新的势力范围。

据统计,自1869年1月起,在之后40年时间里,英国共与其他欧洲国家签订的关于非洲殖民地归属和边界问题的协议约100项,其中包括英国与法国的协议36项,英国与葡萄牙的协议31项,英国与德国的协议26项。

总而言之,“战略争夺论”的内容主要以英国与其它欧洲列强的竞争作为主要因素对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非政策改变进行了考虑。英国殖民占领非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在非洲获得实际利益并巩固国际地位,还为了削弱直接竞争对手的实力,确保自身霸权地位不受动摇。

二、工业发展需求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急需解决国内社会出现的经济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英国在此阶段积极加入夺取非洲殖民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并适应国内社会出现的经济问题。

首先,英国是世界上发展最早最迅速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到了19世纪末,以德国、美国、意大利为首的世界大国资本主义力量发展迅速。美、德两国的钢产量迅速超越英国,这对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所享受的商业利益产生了冲击。

放眼全球资本主义市场,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由大国竞争变为大国结盟性垄断。各国资本家为了获得充足的商业利润,以便于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商业市场中占得先机相互结成“垄断同盟”,并且迫切希望政府可以占领掠夺新殖民地,以便对原料市场进行源头垄断。

以此为由,一些学者认为,英国在19世纪末积极推崇对非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政府官员多有资本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例如当时任职于英国伯明翰的市长约瑟夫·张伯伦便出身于商人世家。张伯伦认为,如果英国政府对非进行帝国主义扩张,在非势力范围越大,他就可以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获更多的商业回报。

其次,从1897年开始的30年时间里,英国总共经历了5次经济危机,国内多数中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问题严重,造成了民怨堆积,经济市场压力巨大。这一时期,英国国内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等大国,在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值也比前20年的平均出口值减少了19%。

与此同时,英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国际第一大债券国的地位也被美国超越。仅以1907年为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净债权总额达到90亿美元,而英国的净债权总额仅为美国三分之一的33亿美元。除此之外,英国国内社会由于工业危机所引发的贫困问题极为突出。

1889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情况最良好的一年,但仅1889年一年,伦敦的贫民数量就达到了130万人之多。因此不难想象在这一时期的其它年份英国面临着多么严重的国内经济压力问题。

所以,一些秉持“工业发展需求论”的学者认为,国政府为了减轻国内经济压力,缓解国内大量工人失业问题,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非洲,在非洲进行帝国主义扩张行动,通过占领更多的领土安置国内过剩人口,为英国经济市场找寻新的生产地及销售地。

认同“工业发展需求论”的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非洲约有四分之三的领土未被开辟,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大陆,加之英国本身对非洲大陆的了解相对其它竞争对手而言更为熟悉,并拥有更易于其它殖民国家的探索和传教优势,因此英国加入到了瓜分非洲的行列中。

综上所述,“工业发展需求论”的核心内容是英国政府为了解决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国际资本竞争激烈所导致的资本垄断问题和国内工业危机频发所导致的社会贫困问题,急需在非洲开辟新的市场,占领新领地。

三、帝国主义荣誉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英帝国主义思潮泛滥至社会各阶层的重要阶段。帝国主义荣誉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帝国主义荣誉论”的支持者积极传播扩大帝国统治范围,占领并剥削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以获得除了既得利益外与其它世界大国相比更多的战争荣誉,被看做是提升英国国际地位的唯一手段。

第二,“帝国主义荣誉论”宣扬极端种族主义。所谓极端种族主义,实际上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另一种阐述方式。即在达尔文所提及的“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学说运用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秉持此思想的帝国主义支持者认为,拥有英国血统的白种人比起其他有色人种而言更加的高贵和优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人必须要通过运用武力等手段对其它有色人种的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以此获得相对应的历史荣誉感。

一些学者认为,“帝国主义荣誉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社会不同阶层的泛滥是英国政府最终改变对非政策的直接原因。首先,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思想充斥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历史等英国的各个领域当中。

多数英国政府管理人员秉持着帝国主义思想,积极推动英国进行向外扩张殖民行动。当时担任首相的阿奇博尔德·菲利普·普里姆罗斯和殖民地总理塞西尔·罗德斯都是帝国主义思想的支持者。

普里姆罗斯认为:“英国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治种族,而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统治是英国在国际上保持地位的唯一手段。如果不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那么英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会无比艰难。”而罗德斯则更加直接的表明:“每一个拥有英国血统的人都应该加入到帝国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样才可以保证不会发生内战。”

因此,众多学者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帝国主义思潮充斥于英国各社会阶层,尤其在政府、军队、法院等英国高层社会机构中更为严重。帝国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英国统治阶级精英的政治倾向,导致了英国对非洲的殖民侵略。

结言

总之,“帝国主义荣誉论”的核心是通过进行帝国主义扩张行为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集体战争荣誉感,并以争夺更多更好的殖民地作为保证英国未来发展道路更加顺畅的手段。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