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失败后,还有后裔存世吗?专家考察后给出难以置信的结论

发布时间:2023-06-04 23:23:20 发布人:hao168

2010年7月10日,5位清史研究员从北京出发,前往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村进行考察,后得出权威结果:马家寨230余户1000多名吴姓村民均是吴三桂后裔。贵州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传来惊人消息众所周知,吴三桂

2010年7月10日,5位清史研究员从北京出发,前往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村进行考察,后得出权威结果:马家寨230余户1000多名吴姓村民均是吴三桂后裔。

贵州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传来惊人消息

众所周知,吴三桂在明叛明,在清叛清,被视为罪大恶极、不忠不孝之人,虽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明清交替时期影响力极大的人物。

吴三桂最初是想要归顺李自成的,但因在京城的家眷受到无理由的迫害,吴三桂一狠心才降清,击败了大顺军。李自成大怒之下,在撤离京城前,将吴三桂的父母、妹妹、兄弟以及族人38口人杀死。

三藩之乱后,吴三桂的行为在清廷看来是罪不可赦,其家族再次遭受灭顶之灾,其族人也从此销声匿迹。清廷的官方史书或者一些野史也不见吴三桂族人的踪影,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2010年6月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先生突然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廖永伦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廖永伦告诉了李治亭一件让人惊喜的消息:“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吴三桂后裔,陈圆圆的墓就隐没在此地……”

廖永伦认为这些是否真实需要历史专家来考察真伪后才能对外公布,就邀请李治亭先生组成一个5—7人的专家组前去考察。

李治亭得到这个消息后是夜不能寐,他脑海中有很多问号,但考虑到这一线索可能会解开许多历史谜团,还原历史真相,填补学术空白,认为还是得亲身前往考察。

接着,李治亭就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政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滕绍箴等5人组成专家考察组。

专家组到岑巩县马家寨村的考察活动历时4天。李治亭说当时他们到马家寨时,入口处很窄,车子不能过去,他们几个人只得步行进入。

李治亭一行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4岁,最小的也60出头,他们先是乘坐飞机到贵阳,再转乘汽车到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再转到马家寨,历时11个小时,行程5000多里,到达目岑巩县时已经是深夜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顾不得休息,就直接驱车赶往马家寨。马家寨距离县城有80里远,入寨口处有一刻着“己酉科岁进士”的石碑。

专家们在马家寨考察走访后,发现马家寨全寨23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全都姓吴,连半个姓马的都没有,更别说是其它姓之人。

按照我国传统文化来说,自古以来,我国农村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其村名很多是以共姓名来叫,这在我国很普遍。

例如在马家寨不远处就有一座陈家寨,就是以陈姓命名的。但这马家寨无一马姓之人,这让专家们很困惑,叫“吴家寨”不是更合理吗?

通过走访和调查,专家组们发现吴氏族人祭祀之地都叫“延陵堂”,便询问吴氏族人“延陵堂”是何意思?

吴氏族人告诉专家:“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延陵那个地方来的,所以,逢年过节,各家都设祭祀祖先的神位,这个地方就叫‘延陵堂’。”

这里顺便给读者科普一下,延陵,本是地名,今属江苏省境内。春秋时,延陵属于吴国之地。吴氏第一代祖先就发祥于此地。

“延陵”作为吴氏祖先发祥地,虽然与吴三桂相距甚远,但吴三桂曾以“延陵将军”而自号,再说马家寨吴氏族人祭祀之地,用“延陵堂”来命名,这其中必有关联。

专家们在进一步调查后还了解到,吴氏家族内还设立有“秘传人制”。吴氏“秘传人制”也是在定居马家寨后设立的。

根据第10代传人吴永鹏先生说,他们家族的历史只能由“秘传人”一代代秘密相传下去,只许口传,不得写成文字传承,以免被朝廷发现。

马家寨地处遥远的穷乡僻壤,文化很不发达,既没有高校,也没有研究机关,有谁来给他讲吴三桂的事呢?而且这传人还没念过大学,仅仅是初中毕业,他是如何知晓吴三桂家属来岑巩县避难的?

事实摆在专家们的眼前,这是“秘传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由此可以证明,这马家寨的吴姓人就是吴三桂的后裔。

马家寨吴姓人到底是吴三桂哪个儿子的后裔?

专家们在确定马家寨吴姓人就是吴三桂后裔后,就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是吴三桂哪个儿子的后裔?

第10代传人吴永鹏接着告诉了专家们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真相:他们是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的后裔。

这个消息让专家们大吃一惊,这吴应麒明明就是吴三桂兄长吴三凤之子,是吴三桂的侄儿,怎么又变成吴三桂儿子了?

吴永鹏道出其中的真相,原来吴三桂为明朝镇守辽东时,身为总兵的他,先是娶妻张氏,后来又娶妾杨氏。张氏为人强悍,与杨氏不和。

1636年,杨氏嫁给吴三桂不到两年后,生下儿子吴应麒,当时张氏已经生下儿子叫吴应熊。吴应麒出生几个月后,母亲杨氏病逝,张氏不愿接纳吴应麒。

专家们认为这些情况,绝不是传人能凭空想象出来的,特别是确指吴应麒为马家寨这一支吴姓人的直系祖先,当属家族秘史被传承下来。

吴应麒是如何来到岑巩县隐居的呢?

确定了马家寨是吴三桂后裔以及是吴三桂儿子吴应麒后代后,专家们接下来最想知道的是这吴应麒是如何到岑巩县马家寨来隐居的?

吴氏第10代传人吴永鹏说,在岳州城失守,吴兵失败后,吴应麒跑到了辰州(湖南境内)整顿军队,然后又赶到岑巩县看望已来这里避难的陈圆圆。

吴应麒对陈圆圆说明外面形势不好,已处于危险之中,劝陈圆圆在岑巩县好好隐蔽。接着,吴应麒在护送吴世璠退出贵阳后,到达云贵交界地带战败后,决意不回昆明。

吴应麒后来悄悄返回岑巩县,与陈圆圆会合,就此在马家寨安身下来。为了保密起见,吴应麒还改名为“吴启华”。

吴氏第10代传人吴永鹏所说,揭示了吴三桂之子吴应麒为马家寨吴氏族人的直系祖先。专家们认为这个信源是可惜信的,是无可置疑的。

考察中,专家们发现陈圆圆与吴应麒的关系不一般

专家们从吴永鹏以及寨中吴姓人一提到陈圆圆时,他们都异常亲切地称她为“老太婆”、“陈老太婆”,在谈论到她时,他们对陈圆圆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在吴氏族人族人的心目中,陈圆圆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内心充满了爱,把吴氏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让吴氏血缘得以延续。

上世纪80年代,陈圆圆墓被盗挖,吴氏族人很是气愤,他们迅速集资重修陈圆圆墓,用上等木料做棺椁,刻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石碑,以长篇文字,赞美陈圆圆的德与行。

从陈圆圆的墓碑中,专家们看出一些东西。墓碑上,吴应麒与妻子领衔,称“孝男”,其后是吴应麒的两个儿子,称“孝孙”,以下还有“重孙”、“玄孙”等。

从墓碑上的称呼来看,陈圆圆是吴应麒的母亲,是其后辈的老祖母。而吴应麒与陈圆圆本人以及子孙并无血缘关系,却续上血缘的母子、祖孙关系。

故而专家们推断,吴应麒在重认吴三桂为父后,陈圆圆就成了吴应麒的养母,这才让两人关系形同母子。这就可以理解吴氏在隐居马家寨后,陈圆圆成为吴氏的一家之主,吴应麒应该是以子事母之礼待之。

吴三桂后裔存在与否,确实能从历史记载中找到些许蛛丝马迹。吴三桂死后被秘密运回昆明安葬,但在昆明城破后,清朝统帅章泰下令搜寻吴三桂遗体时,很长时间才在水底下找到吴三桂的骨灰盒。

这个骨灰盒是否是吴三桂的骨灰,这根本就无法定论。还有人认为吴三桂还埋葬在昆明,但现在还是无一丁点的发现(专家组第二次到马家寨考察时,发现了吴三桂墓)。

吴三桂身后的历史可谓是一片空白,这次专家组的考察还原了吴氏后裔隐居在马家寨的历史真相,从而改写了康熙帝平息吴三桂之乱后那段空白历史。

因此,专家组在考察后给出了4个结论:

第一,马家寨吴氏族人为吴三桂后裔,确定无疑。

第二,陈圆圆并非不知所终,亦非投湖自尽,她是隐姓埋名的逃亡者!

第三,有关马宝为吴家所做的一切,真实地揭示了他的人格本质,理应给予肯定的评价(面对清廷的追杀,马宝起到了掩护陈圆圆、吴应麒等人的作用)。

资料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43卷第5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