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得知康熙下令处死自己,忙对妻子说:快去弹劾我要谋反

发布时间:2023-06-05 10:18:28 发布人:hao168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出现过不少喜怒无常的皇帝。作为当时国家权力的掌控者,经常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古代的当朝臣子与帝王相处的时候都是如履薄冰,因为一不小心就会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出现过不少喜怒无常的皇帝。作为当时国家权力的掌控者,经常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古代的当朝臣子与帝王相处的时候都是如履薄冰,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丧命。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在政治上达到了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当时的皇帝为了保证思想上的整齐划一将文字狱推行到了巅峰,随时都可能因为被排挤或陷害而失去生命,所以康熙时期的朝廷可以说在平静的表现下杀机四伏。

朝中的一些大臣或许为因为私人仇恨而对他人进行迫害,每个人在遭遇这些事情的时候处理方法都不相同,比如权臣纳兰明珠就曾得知康熙要处死自己,但他并没有去求情,而是告诉妻子说:“快去弹劾我,说我要谋反。”

纳兰明珠的发迹

纳兰明珠之所以成为一代权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和他自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乃是叶赫贝勒金石台,此前乃是努尔哈赤的敌手,只不过在后来的战争中遭遇失败之后被杀,明珠的父亲带着家人选择了投降。

随后被编入满洲八旗的上三旗之中,在顺治皇帝之后,满洲的上三旗都被编入了皇帝直辖的范围,直接对皇帝负责。

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甚至在科举方面,纳兰明珠都有绝对的优势,而后在康熙时期,纳兰明珠更是娶了亲王的女儿为妻。

这样的大背景让明珠赢在了起跑线上,很快就成为了大内侍卫。成为皇帝身边的守卫只是其官场生活的跳板,很快,年幼的康熙皇帝登上了皇位,明珠凭借其与玄烨的亲属关系,很快就走进了皇帝的视野。

明珠真正被重用是因为康熙看到了他在语言方面的超高才能,我们都知道,大清是由后金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当时的朝廷为了写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在着手进行了,最需要的就是语言方面的人才。

明珠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天才级别的,蒙满汉三族的语言完全精通,这一点早在顺治皇帝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而后继位的康熙也是非常欣赏。

所以明珠很快就被派去担任刑部尚书,又调任兵部尚书,这也是明珠为官路上的转折点。因为调到了兵部,明珠就有了通过战争为国立功的机会,尤其是在平定三番中的表现。

当时吴三桂等人势大,当康熙皇帝提出撤藩命令的时候,朝中多数人对撤藩这件事情是保持反对意见的,只有明珠坚定地站在皇帝这边。

明珠清楚地分析了局势,认为“撤也要反,不撤也要反,迟早有一场战争会爆发。如果使用缓兵之计,无疑是让吴三桂有更多招兵买马的机会”。

就这样,为时八年的三番战争爆发了,战争之后的平定诏书中,康熙对明珠的功劳做了充分的肯定。这件事情让康熙完全信任了明珠,随着国家方面的稳定,更多的朝政大事交给了明珠来处理。

皇帝的危机感

随着明珠势力的不断扩大,在朝廷之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逐渐可以和皇帝的小舅子索额图分庭抗礼。

俩人之间的争端也是越来越明显,逐渐有走向敌对的趋势。出于这种竞争关系,双方很快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当时的明珠为了笼络自己的权力,甚至开始贪污,当然,这也是他玩弄权术的一种手段。

他通过财富的贿赂和威逼,将朝中那些立场不明的大臣强行绑在自己船上。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康熙皇帝就看到了这一点,朝中两大权力集团的斗争是他乐意看到的事情,他根本不想插手。

只有双方互相争斗,才会让朝中的局面保持平衡,一方的塌台都有可能威胁到皇权,只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明珠对权力的追求已经到了非常恐怖的程度,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甚至直接买卖官职,后来还参与到了皇子夺权的事情中。此时的康熙终于意识到,如果在任其发展,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自己若是对这件事情不处理,那么朝中其他大臣自会纷纷效仿,如此朝政将会非常混乱,最终康熙皇帝决定,将纳兰明珠以“贪纵枉法”、“结党营私”等多种罪名革去官职,打下死牢。

奇怪的操作

最初的时候,明珠认为皇帝的做法就是装装样子,不怎么在意,叫自己朝中的眼线前去打探。不过回报的消息却让明珠吓了一跳,根据自己的眼线所说,皇帝非常生气,用不了几天就会将自己处死,此时的明珠终于着急了。

面对这样的死局,他必须想出个办法脱身最终,他将自己的妻子以探监之名叫到自己身边说道:“你快去外边散步流言,就说我纳兰明珠要谋反。”

妻子听到明珠如此说感到非常奇怪,本就是必死的罪名,若是加上造反,那更没有生还的可能。虽然有这样的疑问,还是照做了,很快朝中就流言四起,说明珠要谋反,传到了康熙皇帝耳中。

此时,明珠朝中的死对头索额图正好借题发挥,建议康熙处死明珠,但是其在考虑再三之后,最终还是没有下达圣旨。

原因之所在

其实康熙这么做也有自己的道理,他知道眼前这位巴不得自己杀死明珠的索额图也不是省油的灯,甚至猜测这流言是索额图传出去的。

一旦自己杀死明珠,那么朝中再也没有能制约索额图之人,相比于索额图的一家独大,康熙更偏向于两者制衡。出于大局观念,康熙对明珠只是小惩就将事情翻篇。

不难看出,纳兰明珠在官场上精于算计,在拿捏康熙心理的情况下以退为进,上演了一出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陷害了索额图的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加深了康熙对自己的信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