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册封了4位和硕贝勒,即清史上著名的“四大贝勒”,分别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其中,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阿敏是努尔哈赤同母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莽古尔
#历史开讲#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册封了4位和硕贝勒,即清史上著名的“四大贝勒”,分别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其中,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阿敏是努尔哈赤同母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四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八子。
如此看来,只有阿敏才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这似乎注定了他的结局也极为不同。
“四大贝勒”在清初赫赫有名,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成为了新汗王的候选人,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从清史看,除了皇太极以外,其余3人的结局都不甚好。如:代善让位给了皇太极;莽古尔泰被削爵死后还被清算;阿敏就更惨了,直接被皇太极囚禁至死。
那么,骁勇善战、赫赫战功的阿敏,为何会被皇太极监禁,甚至囚禁至死呢?
一:想自立为王
阿敏,出生于1586年,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二个儿子,从小随父在外征战,历经战火洗礼,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后来,骁勇善战的阿敏被努尔哈赤看中,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击败乌拉部与叶赫部等,战功赫赫,逐渐成为女真不可忽视的人物。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封四大贝勒。按齿序,阿敏居代善之后,在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之前,成为了二贝勒,统领镶蓝旗,位高权重。
1621年,努尔哈赤与儿子、侄子8人焚香告天,儆戒子孙,勿要同室操戈。这八人当中,阿敏赫然在列,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然而,有其父必有其子,历史总有着惊人的轮回与相似。在权力争斗之中,阿敏也在冥冥之中演绎着与父亲一样的悲剧,而他却不自知。
公元1609年,努尔哈赤与弟弟舒尔哈齐多年郁结矛盾突然集中爆发,最终努尔哈赤将弟弟囚禁,杀死了他众多亲信又并了他的兵马,2年后舒尔哈齐便死于了幽所。
他的次子阿敏在父辈的政Z争斗中侥幸活了下来,他的财产被剥夺,他自己则被伯父努尔哈赤收养。
但阿敏在父亲的惨死中,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因此像他这样一个人,想必也不会一直效忠努尔哈赤家族,再说父亲未竟之事业到他这一代,未必就不能成功。
因此,阿敏另立门户的念头,始终都未曾泯灭过。从那起,后金政权内部派X就已经在酝酿了。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
在代善等人的公推之下,八子皇太极即位。当时阿敏也附议拥立他。
但当诸大臣在哭太祖努尔哈赤灵柩时,阿敏却派人告知皇太极:“我与诸贝勒拥立你为汗王,现你即了位,我也要移居外藩”。
看来,阿敏有些急不可耐了。
皇太极很诧异,阿敏虽嘴上没明说,但出去自立为王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皇太极是何等精明一个人,怎会看不出来?
于是拒绝了阿敏的要求。
因为如果让阿敏出居外藩,那么他统辖的正蓝旗等也会随之移居外藩,那么他皇太极该统领谁呢?
再说阿敏出藩必导致众多旗主纷纷效仿自立,到时汗国必四分五裂。
因此,阿敏此举明显是在削弱国力。
而阿敏的亲信,更是言行举止十分反常,他们甚至还对外扬言说:“谁怕谁,你又奈我何!”
矛头直指皇太极,态度十分嚣张。
可见,皇太极与阿敏两派已到了水火不容、剑拔弩张的地步了。
此时,阿敏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酝酿,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端。
公元1627年,皇太极下令阿敏等人出征C鲜,后双方和议。由于当时蒙古是明朝及西南的威胁,必须防备,因此和议后要班师回朝。
然而,阿敏却爱慕C鲜繁华的宫殿,有了长留C鲜的想法,这是趁机为自己谋私啊。
禇英之子杜度为此劝阻他,却被他离间他与皇太极的关系,后来在济尔哈朗极力劝阻下,他才与对方订立盟约,班师回朝。
当时七旗大臣都欲班师,只有阿敏的镶蓝旗大臣附和,显然镶蓝旗将士已是阿敏的嫡系亲信了,如此更助长他拥兵自重之野心。
不仅如此,他在班师途中,更是滥杀无辜、纵掠三日。所到之处,男女、财物、牲畜等统统掳掠一空,以示对皇太极统治的不满。
到了京师,将领们将俘获美人献给皇太极。阿敏却要自己娶纳,代善长子岳托提醒他先献给皇太极,若皇太极不纳,就会赏赐给诸贝勒。
阿敏只得悻悻作罢。
此后,他又派人向皇太极索要美妇,皇太极说:“没入宫前,为什么不先说呢,现已经纳入宫中,如何再赏给你?”
阿敏为此抱怨不已,皇太极听说后道:“不就一女子吗,何至于伤了兄弟之间感情?”
而皇太极也不惯着阿敏,索性将美女赐给了总兵官冷格里。
为此,阿敏的怨恨更深了。
那时满蒙联姻是国策,但要经汗王允许。
公元1629 年,皇太极率重兵攻占东北的永平、避化、迁安、滦州4城,然后派阿敏留守沈阳,不料阿敏在此有了山高皇帝远之乐。
第二年春,皇太极派豪格、岳托率军回师,阿敏出迎。
但到了御前马馆,只见留守大臣坐在两侧,阿敏坐大殿中间,就像国君一般,还让两贝勒远近拜他两次。
要知道,豪格可是皇太极的长子,而岳托也是代善长子。
而且按惯例,贝勒大臣出师还朝,作为汗王的皇太极也要乘马出迎,但阿敏却自视君王,欺凌诸贝勒。
可见阿敏在一步步试探皇太极的底线。
后来,阿敏要求与济尔哈朗同驻永平,但是他仇视汉人,率兵四处掳掠,大肆杀汉人,完全违背了皇太极告诫安抚汉民之心。后来明军炮轰永平,清军溃败,伤亡惨重。
1630年,阿敏败师回沈阳,皇太极不能再忍了,将阿敏等人拘押听勘,一面召集诸贝勒商讨阿敏的种种罪行。
满蒙诸大臣拟议当斩阿敏,皇太极却赦其一死,将他终身监禁,永不任用。
3年后,谈大受等以阿敏悔不可及,请皇太极赦释出狱,让其戴罪立功,但皇太极未答应。
就这样,阿敏被生生因禁了10年之久,于1640 年死于狱中,终年 54 岁。
落得与父亲舒尔哈齐一样的下场。
常言,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阿敏的悲剧,有历史的裹挟,也有自身的原因。当年其父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所害;如今他也未能幸免于难,被皇太极终生监禁至死。
历史就是这样,在权力争斗中,往往都会上演同样的悲剧。
对于阿敏而言,他行为乖张,狂妄自大、骄横残忍,而且恃势而骄,野心勃勃,自立为王之心日益滋长,还想割据一方,与皇太极抗衡,令皇太极深恶痛绝,这无疑是皇权巩固中最大的忌讳。
可以说,是阿敏自身的野心与性格害了他。
而反观,他的同母弟弟济尔哈朗,却与之性格截然相反,他善识时务,明白自己的位置,与皇太极集团交好,对皇太极也很忠诚,不去觊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因此他的结局很好,不但成为了皇太极时代的四大亲王之一,还入了太庙。
可见,有时性格决定命运,真的很正确。
不过,从历史的变革看,阿敏又是可怜的,他只是清初内部权力结构变迁中的牺牲品,他的悲剧正是皇太极打压其他三贝勒的必然结果。
也许,阿敏的悲剧还在于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嫡子,不能染指汗王之位。然而,他也在女真由部落向国家的过渡中,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泰拉瑞亚幻影弓怎么获得很多玩家都想了解,泰拉瑞亚中有形形色色的武器装备,跟人物机制...
《博德之门3》是拉瑞安推出的一款角色冒险游戏,游戏最近新上线了正式版本。威能长袍是游...
泰拉瑞亚手里剑怎么获得很多玩家都想了解,泰拉瑞亚中有形形色色的武器装备,跟人物机制...
大家好,小编推荐的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葡京是一款最新推出的看片app,没有广告的烦恼...
为你提供剑与远征隐秘村庄阵容的攻略信息,剑与远征隐秘村庄是猎魔手记关卡,需要通关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