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到塞外行围。半路上,康熙射了一头鹿。鹿肉鲜美,康熙不敢自己独享,便挑选了其中最好的几块,用盐水浸泡,命内侍通过沿途的驿站,火速送往紫荆城。果然,鹿肉很快出现在皇宫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到塞外行围。半路上,康熙射了一头鹿。鹿肉鲜美,康熙不敢自己独享,便挑选了其中最好的几块,用盐水浸泡,命内侍通过沿途的驿站,火速送往紫荆城。
果然,鹿肉很快出现在皇宫之中,而这位有资格吃到康熙亲自送来鹿肉的人,就是宫中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记载:
(圣祖)中途射得鹿,断尾渍以盐,并亲选榛实,进太后。
这位太后并非康熙的生母,她是顺治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康熙的嫡母。康熙称她为“母后皇太后”,后世称之为孝惠章皇后(谥号)或仁宪皇太后(徽号)。
孝惠章皇后仅仅比康熙大14岁,作为顺治的皇后,他并没有得到顺治的宠爱,甚至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创造了大清朝的纪录。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这位奇女子,希望通过史料的引用和分析,带大家了解康熙的这位嫡母。
一、世祖续弦,无子无宠
康熙的父亲顺治帝是一位颇为“叛逆”的帝王,他6岁登基,看似高高在上,其实空有皇帝之名。因为当时军政大权皆掌控在摄政王多尔衮之手,而后宫之事也都由母亲孝庄太后(谥号)做主,因此,顺治帝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喀喇城坠马身亡,14岁的顺治帝提前亲政,然而,就在他想要随心所欲的时候,他被告知明年就要成婚,女方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顺治的表妹。
《清史稿·世祖废后传》记载:
后丽而慧,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为世祖聘焉。
也就是说,多尔衮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顺治的第一任妻子却是多尔衮生前提前为顺治相中的。
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八年嫁给顺治帝,正式被册封为皇后。然而,从仅有的历史记录来看,顺治和第一任皇后的关系极其糟糕。史载:
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意思是,顺治喜欢俭朴,皇后则喜欢奢侈。不仅如此,皇后还善妒,多次忤逆顺治的意思。因此,两年后,顺治不顾孝庄和礼部的集体反对,执意废掉了皇后。
笔者认为,顺治帝之所以不喜欢结发妻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多尔衮。多尔衮去世后,顺治为了泄愤,将其掘墓鞭尸,那么,多尔衮为顺治聘下的妻子,顺治又怎会给她好脸色?所以说,且不论顺治第一位皇后的品格到底如何,从她入宫的那一刻起,她已经是悲剧了。
皇后既废,后宫不能无主。第二年,孝庄太后亲自出马,在她娘家族中又选了一对美貌的姐妹花入宫,同年,姐妹花中的姐姐被立为皇后,妹妹则成为普通嫔妃。
就这样,顺治帝就有了自己的第二任皇后。这位皇后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后世称之为孝惠章皇后(谥号)或仁宪皇太后(徽号)。
值得一提的是,孝惠章皇后和她的妹妹同样出自博尔济吉特氏,而且,顺治的第一任皇后(废后)是她们俩的姑姑。
或许因为这桩婚姻也并非出自顺治本意,顺治对孝惠章皇后的态度仍旧非常冷淡。但有了姑姑的前车之鉴,孝惠章皇后在宫中小心翼翼,处处顺从顺治。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孝惠章皇后在顺治朝如履薄冰,第一件事,《清史稿》记载:
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恉。
意思是说,后来顺治独宠董鄂妃,皇后不但不敢吭声,顺治帝还对皇后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后来,董鄂妃去世,顺治帝在孝惠章皇后仍在世的情况下,还坚持要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这是极其不尊重现任皇后的举动。
第二件事,《清史稿》又载: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
意思是说,顺治十五年正月,孝庄太后生病,顺治帝大怒,怪罪皇后礼节疏忽,照顾不周,命人暂停了皇后的一些权利,并公布给大臣。两个月后,孝庄太后病愈,由孝庄太后作主,重新恢复了孝惠章皇后的待遇。
这段话虽然不长,但蕴藏的信息量却很大。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妻子不得丈夫喜爱,好在有婆婆维护,才能勉强维持作为皇后的尊严。孝惠章皇后,在后宫中甚是艰难。
若没有孝庄太后的庇护,她或许也要跟随她姑姑的脚步,成为一名“废后”。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在孝惠章皇后入宫的第八个年头,她的丈夫顺治帝驾崩,庶出的三阿哥玄烨继承皇位,是为康熙帝。
在封建社会,女子一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所嫁非人。孝惠章皇后把最美好的八年韶华给了顺治帝,顺治帝却留给她一曲《长门赋》。
《吴越春秋》里有一句话,叫“时过于期,否终则泰”,意思是,事情坏到了尽头,就会迎来好运。接下来,康熙帝登基,孝惠章皇后一跃成为“母后皇太后”,从此否极泰来。
二、圣祖登基,两宫并立
1661年,康熙继位,按照礼制,尊嫡母和生母为太后,且嫡母地的地位在生母之上。孝惠章皇后是康熙的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仁宪皇太后”;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氏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和皇太后”。
这时,康熙的两位母亲和孝庄太皇太后一起,成为后宫之中地位最尊崇的三位女性。
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是一位福薄的女子,她只当了两年的太后,于康熙二年病逝。正是因为如此,仁宪皇太后变成了康熙唯一的母亲,让康熙倍加珍惜这份母子情谊。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对嫡母(以下简称“太后”)的感情很深。
康熙继位后,每年去拜谒祖陵,必然会带着太皇太后和太后。《清史稿》云:
上奉太皇太后谒孝陵,幸盛京,谒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
意思是说,康熙陪太皇太后去盛京,去避暑,以及去五台山,几乎都一同带太后前往,以表孝心。
本文开篇也提到,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带着太皇太后到塞外,这一次太后唯一一次没有一同前往,康熙十分挂念太后,射了一头鹿,还不忘派人将鹿肉火速送回北京,给太后尝鲜。
康熙和太后的这份母子情,并非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有真挚的内涵,举个例子: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康熙亲征噶尔丹。而当时正值太后56岁大寿,战事未定,康熙不能回京,便亲自写信给太后祝寿。太后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命人送上她亲手为康熙缝制的裘袍,康熙得到裘袍后非常激动,回信给太后说:
“时方燠,河未冰,帐房不须置火,俟严寒,即欢忭而服之。”
意思是,现在天气还没这么冷,河水也没有结冰,军帐中尚不需要生火炉,但是,等到天冷的时候,我一定欢天喜地地穿上母后为我做的这件裘袍。
康熙和嫡母的关系为何如此融洽呢,笔者认为,这至少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康熙的生母早逝,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生母去世的时候,康熙只有10岁,对父母的养育之情体会并不深,康熙后来回忆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言下之意,便是说自己在亲生父母在世时,并没有在他们膝下尽孝。正是因为康熙的生母去世的早,嫡母的存在,才让康熙有了孝亲的机会。
第二,仁宪皇太后入宫多年,在顺治朝既不得宠爱,又没有儿子,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利益,于公于私,她都会把康熙当成亲儿子对待。
仁宪皇太后为康熙亲手缝制裘袍,就是她心疼康熙的证明。而康熙十岁丧母,倍加珍惜嫡母给他的母爱。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奉太后到盛京拜谒祖陵,路过科尔沁草原时,突然勾起了太后的思乡之情。当时,太后的父母已逝,埋葬之地甚远,康熙带着太后往草原深处再走200里,在一个河流边遥祭太后父母。
那晚,太后哭了一整夜。不仅仅是思念自己已经逝去的父母,更多的是感恩自己有康熙这么一位好儿子。
三、母慈子孝,表正六宫
仁宪皇太后作为康熙的嫡母,正宫皇太后,不仅拥有母仪天下的殊荣,从她个人品格来看,她还是一位出众的古代女子。
在孝庄太皇太后没有去世之前,后宫之中其实是以孝庄为尊的。仁宪皇太后虽然身居太后之位,但她每天都坚持给孝庄晨昏定省,即使孝庄认为不必如此,她仍旧坚持。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重,太后衣不解带,“朝夕奉侍”,甚至亲口尝药。孝庄崩世时,太后伤心欲绝,几度哭倒在地,史载“太后恸甚,几仆地”。康熙心疼母亲,请她先回宫休息,太后坚决不肯。一年后,太皇太后忌日,太后又不顾康熙阻拦,坚持亲到现场祭拜。
仁宪皇太后不仅仅是一位合格的儿媳妇,同时,他也是一位合格的祖母。
在皇宫之中,太后非常疼爱诸位皇孙,对皇孙们也都比较关心。例如,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的第七子胤祐生病,住在南苑调养。康熙怕太后担心,特地给皇子们说:
“七阿哥的事,断勿奏闻皇太后,只是说已经稍愈,就可以了。”
可见,康熙对太后至孝,太后也十分关爱自己的孙子们。
也就是说,抛开仁宪皇太后的特殊身份,她也是一位合格的儿媳,合格的母亲,合格的祖母。这也是康熙一直敬她爱她的原因。
康熙三十九年,仁宪皇太后六十岁大寿,康熙早早就开始准备,到了宴会当天,康熙特地让御膳房数了一万粒米做成饭呈给母后,称这是“万国玉粒饭”,太后将饭分给孩子们吃,开心的不得了。
仁宪皇太后从不干涉朝政,但她却注意开导康熙。康熙幼年继位,太后的教导尤为重要。即使到了康熙晚年,太后仍是他内心的慰藉。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帝内心痛苦不堪,无人诉说,唯有跪在祖宗画像前呜咽。当时太后已经年近古稀,她拄着拐杖来到康熙面前,亲自开解康熙,让康熙找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受到亲情的熏陶,康熙不久便萌生了复立胤礽的想法。后来康熙复立胤礽,当着众位大臣的面也曾说这是太后的意思。
这件事,不仅能看出康熙和太后的感情,更能看出太后在宫廷中的拥有的话语权。
仁宪皇太后是一位长寿的太后,她仅仅比康熙早去世五年。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是岁,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头眩足肿,闻太后疾舆诣视,捧太后手曰:“母后,臣在此!”太后张目,畏明,甚,以帕裹足,乘以手,视上,执上手,已不能语。上力疾,于苍震门内支幄以居。丙戌,太后崩,年七十七。上号恸尽礼。
意思是说,太后病重时,康熙已经64岁,他头眩足肿,身体本就有病,但他用手帕裹住双脚,坚持侍奉太后。康熙握着太后的手说:“母后,儿臣在此!”太后勉强睁开眼睛,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她却久久望着康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久后,太后病逝,康熙失声痛哭,肝肠寸断。
仁宪皇太后活了77岁,做了56年的皇太后,有清一朝,仁宪皇太后是位居太后之位最久者,保持了清朝太后的纪录。
正如康熙初登基时,尊嫡母为母后皇太后时所说:
“抚育眇躬、绍丕基而恩深训迪;仰慈仁之备至、宜尊养之兼隆。”
仁宪皇太后全部做到了。
四、死后哀荣,太后典范
康熙给嫡母的谥号是“孝惠章皇后”,毫无疑问,孝惠章皇后是一位传奇女子,她不受丈夫待见,也没有亲生儿子,但最后却活成了锦鲤。
关于孝惠章皇后,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孝惠章皇后死于康熙五十六年底,到了康熙五十七年,按照惯例,需要将孝惠章皇后的牌位升祔太庙。这时,礼部的官员揣摩圣意,故意将孝惠章皇后的牌位放在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的后面。没想到,康熙看见后,大怒不已,立即让礼部官员更正。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明朝明宪宗的故事。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明宪宗朱见深的嫡母钱太后去世,按理应该和先帝(明英宗)合葬。可是,明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却大闹一场。
在礼法上,嫡母比生母尊贵,但作为帝王,往往更心疼自己的生母。最后,70多位大臣在文华门外集体跪请周太后收回成命,周太后坚决不肯,险些酿成大臣和太后的冲突。
明宪宗朱见深虽然左右为难,但更倾向于自己的生母。经过一番折腾,这件事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在先帝陵寝两边,各建一座新的墓穴,一边安葬钱太后,另一边留给周太后百年之后使用。
但是,周太后却使了个心眼,她故意把钱太后和先帝陵寝中间的隧道堵住,并且,在奉先殿的明英宗画像旁边,不准放钱太后的画像。朱见深见了,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就是说,明宪宗的这场嫡母和生母之争,最后还是生母赢了。
反观康熙,他把能给嫡母的尊荣,都给了嫡母。这更能说明,孝惠章皇后对康熙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旧唐书》中有一句话,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句话是在封建文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笔者虽然不提倡封建文化,但是,我们解读历史人物,又离不开该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封建社会,女子本就不易,孝惠章皇后嫁给顺治,不得顺治的欢心,本就是一大不幸;顺治死后,她身后无子,是第二大不幸。然而,无子无宠的他,却成了康熙的嫡母,得康熙尊爱,因此享受了一世尊荣。
《大学》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引申来说,封建社会的男子要治国平天下,其实他们的胸襟和格局都是从小受家庭教育影响的。而男子的父亲一般都在外奔波,所以,所谓的家庭教育,一般始于“母教”,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家庭教育的本源。孝惠章皇后陪伴康熙56年,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嫡母的谆谆教诲,尤不可忽略。
女朋友当着我的面给异性朋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男生很爱自己的女朋友,她和异性的一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金铲铲之战弑君突刺塞拉斯阵容怎么搭配 金铲铲之战弑君突刺塞...
一品道一卡二卡三卡麻豆!今日为大家带来的一品道一卡二卡三卡麻豆免费去观看趣味的视频...
最近最终幻想16这款游戏的热度非常高,很多小伙伴都积极入坑,但游戏并非那么容易上手,...
森林之子CPU爆满怎么解决 森林之子CPU爆满解决方法?游戏中玩家经常会出现CPU占用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