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听说康熙要杀他,当即让妻子奏他谋反,为何能无罪释放?

发布时间:2023-06-05 21:51:17 发布人:hao168

康熙二十六年冬,因遭索额图弹劾,纳兰明珠被捕入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纳兰明珠趁人不备将名单塞入妻子怀中,严肃地说:“快去上奏皇上,就说我谋反,这些是同党名单。”妻子疑惑不解,无奈照做将名单暗呈索额图,

康熙二十六年冬,因遭索额图弹劾,纳兰明珠被捕入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纳兰明珠趁人不备将名单塞入妻子怀中,严肃地说:“快去上奏皇上,就说我谋反,这些是同党名单。”

妻子疑惑不解,无奈照做将名单暗呈索额图,没想到康熙不仅赦免纳兰明珠,还让他官复原职。

这份谋反名单为什么会成为纳兰明珠的保命符呢?

贵族出身,背靠显赫家世

提到纳兰明珠,很多人都会想到他身上的一个标签——奸臣。

不过这个人的一生经历比较复杂,为大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却也成为腐蚀大清朝根基的蛀虫,当然这些都跟他的选择有关。

纳兰明珠的身世背景十分显赫,他的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那拉部的统领,金台吉的妹妹是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明珠和大清皇室的关系十分密切。

到了康熙帝这一代,纳兰明珠还是他的堂姑父,只因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嫁给了纳兰明珠。

仅仅凭借这些身份,纳兰明珠就能做一个安逸的闲散皇亲国戚,可他却不肯服输,想要在朝堂上做出一番功绩,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岳父将他送到军队当大头兵。

就在所有人理解不了这位纳兰明珠的做法时,他却突然被破格提拔为康熙帝身边带刀侍卫的总教头,负责训练兵马,在皇宫内地位颇高。

当时纳兰明珠到了军队后,发现内部纪律松散,人员管理不当,军纪军风非常不正,这显然不是一个执政人想看到的局面。

于是在进入部队后不久,纳兰明珠便找到统领,表明来意。

“我有办法让兵马在一个月内大变样,等皇上来巡查时,必定耳目一新,军容军貌大变样。”

如果这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小兵,统领根本不会搭理这人,可统领早就听说,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士兵,其实背后大有来头,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婿。

驳了他的面子,就是在打英亲王的脸面,当场欣然同意,将训练的事宜全权交给纳兰明珠来负责。

果不其然,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军队风气大变样,原本涣散的队伍,如今站在训练场上,蓬勃的力量和压迫感迎面而来,这样的队伍在战场上才更有胜算。

康熙帝巡查时看到军队的变化欣喜不已,立即喊来统领,询问对方用了什么办法,让军队变化这么大?

统领立刻跪下作揖,如实回答:“这不是臣的功劳,而是一位名叫纳兰明珠的士兵,他向臣提出建议,所以才收获这么大。”

康熙一听,顿时对纳兰明珠十分感兴趣,宣人来见。

身边的贴身太监立刻上前,对康熙帝小声嘀咕:“主子,这人是英亲王的女婿。”

毕竟是皇亲,还有实力,康熙帝大喜,当场便对纳兰明珠提出赞许。

不久后,纳兰明珠接到圣旨,被康熙帝钦点内务兵总教头,负责宫中安全。

纳兰明珠要去当大头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就是盯着不久后的康熙帝巡查。虽有真本事在身,可让别人推荐,总不如让康熙帝亲眼所见最直观。

从此之后,纳兰明珠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步步高升。

力撤三藩,深得帝王之心

康熙帝幼年登基,在内忧外患之际坐稳皇位,他的手段与狠厉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及。

自从登基以来,康熙帝最头疼的两件内忧之事,一个是鳌拜干政,一个便是三藩的威胁。

三藩之事由来已久,当年清军入关时,受到李自成的农民军与南明政府的强烈反抗,后来为稳固政权,清政府封吴三桂、尚可喜与耿精忠于云南两广一带的藩王。

可这三位异姓王,真的能护佑清政府吗?

封王分地划权力,其实隐患很大,即使不是异姓王,是亲王也不能避免。

第一代时,一般是封自己的亲兄弟为王,这时中央政权还很稳固,毕竟几位藩王想的是守好边疆,帮着自己的兄弟坐稳皇位。

到了第二代,那就成了堂兄弟,或许还算亲近。

但到了第三代,那血缘关系又疏远一番,亲情的感觉也慢慢淡化,权力带给人的野心让人膨胀,原本的安全堡垒,也会随着一代代的传承,变成瞄准自己的毒箭。

有血脉关系的亲王尚且如此,更何况异姓王?

于是到了康熙帝这时,变故就出现了,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给康熙写了一封奏折。

大概的意思是,他现在年龄大了,都七十多岁了,对于政务有心无力。与其占着这个藩王之位,不如将位置让给儿子,让儿子替自己为清政府镇守广东一带,自己也好安度晚年。

康熙看完奏折后,气得一下就将奏折扔了出去,吓得身边的陪侍太监和宫女,齐刷刷跪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

第二天,康熙把尚可喜的奏折内容说与大臣们听,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按照惯例,只有当藩王去世后,才能将藩王之位传给继承人。虽然尚可喜年事已高,但人还在世,就将权力交接给儿子,不符合规定。

耿精忠和吴三桂此时,也好像商量好了一般,附和上疏同意撤藩。

当时不过十九岁的康熙,看着三位藩王表面自请撤藩,实际上是给朝廷下马威的做法十分恼火,这更坚定了他撤藩的想法。

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和纳兰明珠同意撤藩,其余的人纷纷不肯表态。

康熙说:“吴三桂几人和我们大清本就不一心,不过是表面和平。如果不能尽早铲除,必定养虎为患,再过些日子,只怕会真的成祸害。

你们以为我不撤藩他就不反了?他反不反和撤藩不撤藩没关系,只是时间的问题,倒不如先发制人,也好占据有利时机。”

对于吴三桂等人上奏请求撤去藩王的奏折,康熙直接提起朱笔,在落尾处回复:“准。”

三藩之乱,借古说今

吴三桂看到康熙竟然真的同意撤藩,当时就火冒三丈。虽是一位异姓王,但吴三桂一向自命不凡,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更何况是当时不过19岁的康熙?

吴三桂的手下有很多兵马,一起藏在云南两广一带,他的带兵思路也很特别,一直给士兵强调、洗脑,跟着他吴三桂才能过上好日子。

所以当吴三桂说皇帝要削他的藩,这些兵马也要解散,不再归他管理后,不少士兵当场表态,愿意和吴三桂一起起兵造反。

加上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连同耿精忠,盘踞在西边的王辅臣纷纷加入进来。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杀了巡抚朱国治,以反清复明的口号带着人马朝着北京城进攻。

次年,湖南、广西、四川、福建、贵州、广东、江西、山西、甘肃等省纷纷丢失,清政府丢失大半江山。

此时紫禁城内已经乱成一团,各种上疏与藩王议和的奏折铺天盖地而来,弄得康熙十分头大。其中以索额图为代表的一派还是坚持不应当撤藩,甚至上疏建议康熙将当初支持撤藩的人都斩首,这其中就有纳兰明珠。

就在康熙犹豫不决时,纳兰明珠的奏折呈了上来,只问了康熙一个问题,就让康熙削藩之心更加坚定。

“皇上是否还记得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刘邦建立汉朝后也意识到诸侯王的势力可能对中央政权造成威胁,于是只让刘姓封王。后因吕太后操纵朝政,导致吕家后人与刘家后人之间水火不相容,不过最终汉文帝还是拿回了本属于刘姓的政权,分封刘姓诸侯王。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此时诸侯王已有二心,在晁错的建议下,汉景帝逐一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不可避免地出现,多个分封国联合起来判变的事。

眼看形势不利,有人上奏汉景帝斩杀晁错来平复诸侯王的怒气,作为谢罪。

但晁错的死不仅没让叛乱的诸侯王停止进攻,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锐气,进攻的气势更足,他们认定汉景帝怕了他们,所以才不惜杀了宰相晁错。

汉景帝无路可退,决定不再妥协,指派身边大将周亚夫与叛军作战,不过两个月的时间,成功斩断敌后粮草,将最关键的两个诸侯王斩杀,很快结束了这场七国之乱。

纳兰明珠此时提到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康熙如果杀了支持削藩的人,等于走了汉景帝的后路,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而纳兰明珠的一番话,也刚好中了康熙的下怀,将他视为知己一般的忠臣。三藩之乱平定后,纳兰明珠在康熙身边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康熙十四年,纳兰明珠被调任礼部尚书。两年后被授予无影点大学时,负责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纂官,并加封太子太师。

纳兰明珠的步步高升,到了一个人的眼中,那就成了最刺眼的事,恨不得亲手拔掉这根眼中钉。

此人正是索额图。

权倾朝野,卖官鬻爵

人的思想真的很奇怪,一些环境的转变,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纳兰明珠刚入朝堂时,他有一腔报国之心,并用实际行动为清政府排忧解难。正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加上又能准确猜中康熙的心思,才能一路高升,从一个不知名的大头兵,坐上了太子太师的高位,权倾朝野。

可功名利禄带给他的,不是沉重的责任心,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纳兰明珠的权势大了,巴结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起初纳兰明珠还能秉承一颗初心,不肯随波逐流,但时间久了他也架不住大家的软磨硬泡,对这些钱财动了心。

一方面是钱财带给他物质生活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在卖官鬻爵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权力带给自己的地位和力量。

他在一声声的谄媚与讨好中渐渐迷失自我,坠入了金钱的漩涡。而索额图却等着抓他的把柄。

康熙最恨人私下买官卖官、结党营私,因此纳兰明珠的事一旦被捅出去,后果相当严重。

康熙二十六年,直隶巡抚于成龙秘密上疏,短短一句话,却让康熙后背凉风。

“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

高士奇是康熙身边近臣,他与其他大臣不同,他的心思都在文学上,对于权力的欲望很低,康熙十分愿意与其交心。

这日康熙召见高士奇,愁容满面,好半天才缓缓开口:“纳兰明珠卖官鬻爵一事,你知道吗?”

高士奇不敢隐瞒,立刻回答:“知道。”

“为何没有人参劾?”高士奇没有立即回答,犹豫一番说:“人谁不怕死?”

次日早朝,康熙勃然大怒,将纳兰明珠买官卖官一事的证据摆在大家面前,当场让大理寺将纳兰明珠收监,等候处置。

纳兰明珠当场腿软跪在地上,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他甚至一点点准备都没做。

巧借谋反罪名脱身

纳兰明珠没有在朝堂上狡辩,他知道康熙肯定掌握确切证据,不然不会直接撕破脸。

他做的那些事,足够他死千万次。

纳兰明珠坐在牢房的草席上,不停地想着解决办法。事到如今,能找谁保自己一命?

正当纳兰明珠焦急之时,他的发妻前来探监,哭得声泪俱下,顿时计上心来。

“随后我写一份名单给你,你想办法交给索额图,就说我有谋反之心,名单上的人是经常与我往来的同党。”

妻子以为自己听错,卖官鬻爵已经是杀头大罪,这个时候纳兰明珠不仅不想办法洗脱罪名,怎么还给自己按上谋反的大罪?

“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这是唯一能救我的办法。”

虽然心中存疑,但妻子还是照着纳兰明珠的意思,将名单交给索额图。果然第二天康熙就收到了索额图一党上疏纳兰明珠谋反的奏折。

结果也和纳兰明珠猜测的一样,名单呈上去后,康熙不仅没有杀了他,反而将他赦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康熙也有自己的考虑。

其一,康熙少年得志时,纳兰明珠就在他身边,一直是器重的大臣。康熙敢重用纳兰明珠,正是因为他知道纳兰明珠根本没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虽然渴望权力,但他却将自己的人生与命运都依附在康熙身上,谋反这种赌注太大的事,纳兰明珠这种性格做不出来。

其二,既然纳兰明珠没有谋反之心,那这份所谓的谋反名单也就不会存在。而这份名单又恰好是索额图一党上呈,这让康熙怀疑,是不是索额图想要落井下石,故意构陷纳兰明珠,目的只是为了扳倒对方。

其三,既然罪名是虚构,甚至能按上谋反的罪名,这让康熙不免怀疑之前纳兰明珠被人弹劾的罪名里,是不是也有夸大的成分。

其四,名单上的人员众多,这些都是纳兰明珠一派的官员。他们和索额图一党互相制衡,才避免朝堂上一家独大,免去很多纷争。

一旦纳兰明珠被杀,只剩下索额图一党,无人与之抗衡的话,索额图会做出什么事不能细想,甚至成为朝廷的隐患。

其五,纳兰明珠的岳父英亲王阿济格是爱新觉罗家族,和康熙血缘关系很近。康熙宠爱的惠妃,娘家也和纳兰明珠关系斐然。

按照阿济格的身份,纳兰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按照惠妃的身份,康熙也该喊纳兰明珠一声叔叔。

因为这份名单,康熙怀疑纳兰明珠虽然卖官鬻爵,但罪证并没有索额图一党上呈这么严重,最终给了长辈一个面子,没有处死纳兰明珠,只将其大学士罢黜,在侍卫处酌情留用。

不久后,康熙西征葛尔丹,康熙恢复纳兰明珠的官位,但此时的纳兰明珠也明白,如今虽然官复原职,权力却大不如从前。

果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到纳兰明珠离世,康熙都没再重用过他一次。

不过康熙四十七年,纳兰明珠病故后,康熙念及旧情,让自己的三儿子胤祉代为祭奠,这份殊荣也足以让纳兰明珠的丧礼变得意义非凡。

后记

虽然纳兰明珠在达到权力巅峰后,迷失了自我,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但不能因此将他的一生彻底否定。

在撤三藩、统一台湾、抵御外敌等康熙年间的重要大事件中,纳兰明珠都积极建言献策,是为一代权臣。

而且在知道自己错误后,纳兰明珠的态度很积极,也懂得左右逢迎,落得善终的结局。

反而是一时得势的索额图,最终下场凄凉。在为人处世和做人臣子这方面,纳兰明珠确实有部分经验和方法值得职场之人学习。

而他犯下的这些错误,也应当成为我们的警钟。

参考来源:

[1] 《传统社会的权力运作与贪官现象——以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为例》

[2] 《纳兰明珠:自爆"谋反"保平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