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民国时代最有戏剧性的三角恋

发布时间:2023-06-06 08:27:36 发布人:hao168

这事还发生在第一任老婆去世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以前不相信,现在终于信了。这位老师叫做瞿秋白、这位学生是杨之华,瞿秋白的第二任夫人,这位前夫就是沈剑龙。后来有一部电影叫做《秋之白华》记录他们的感情、说的

这事还发生在第一任老婆去世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以前不相信,现在终于信了。

这位老师叫做瞿秋白、这位学生是杨之华,瞿秋白的第二任夫人,这位前夫就是沈剑龙。

后来有一部电影叫做《秋之白华》记录他们的感情、说的是一个文艺男如何爱上别人的老婆,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有空可以看看,顺便感受下这部伟岸正的电影。

杨之华在当地有一个称呼叫做:小猫姑娘。

史料上说这是特别漂亮的意思,我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明白为什么特别漂亮就是小猫姑娘,是指特别温顺吗?

丁玲夸杨之华长得很美;国民党中统万亚刚说杨之华长的非常漂亮,是上海大学校花。

好奇的研究和对比了下杨之华、王剑虹和丁玲,发现一个结论,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杨之华比王剑虹漂亮、王剑虹比丁玲漂亮;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与瞿秋白都有扯不清的关系。

1921年1月26日杨之华与沈剑龙正式结婚。

1921年11月5日,杨之华生下女儿沈晓光。

沈剑龙结婚后的梦想就是不依靠家里独立生活,于是去了上海打拼,没有打拼成功,还嫖妓,生活不检点。

丈夫的这些做法让进步女青年杨之华非常恼火,后来把女儿名字改为沈独伊,生她一个,不再生了,瞿杨结合后,她便叫瞿独伊。

也许那个时候杨之华对丈夫开始渐行渐远了,她开始不满意丈夫的行为,俗语说,尿尿也尿不到一个壶里面,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尴尬的关系为后来的三角恋埋下了伏笔。

1923年,上海大学社会系迎来了一个女学生叫杨之华,她已是当时的名人,比如1922年就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

我们对此人的评价是:漂亮和积极要求进步的女子。

经向警予推荐,系主任瞿秋白决定做杨之华的入党介绍人,瞿秋白也认为杨之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坚强女性,估计对学生的家底也摸的比较清楚了。

而杨之华面对自己的入党介绍人、社会系系主任、课堂上的翩翩君子,心里也暗暗比较——把瞿秋白老师与家里的丈夫沈剑龙一一比较下。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杨之华的愿望比较简单,也不算过分,有一个安稳的家、一个能谈得来的丈夫、稳稳的度过一生。

很明显,自己的丈夫沈剑龙同志不太符合要求了,而瞿秋白才是自己的愿望所在。

只是,瞿秋白老师已有老婆了,刚结婚不久,老婆生了重病。

杨之华几次登门以借书为名看望瞿秋白,但是心里也是犯愁。

杨之华犯愁的原因有仨:

1924年秋天,王剑虹病逝。

王剑虹病逝后,杨之华经常去看望瞿秋白,瞿秋白向杨之华提出结婚的要求。

这要求对于杨之华是比较沉重的,她越想越愁,心里乱糟糟的。

她担心自己再呆在瞿秋白身边会发疯。

这时的瞿秋白喜欢杨之华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段感情。

有事问大师,他找到了杨之华的“义父”邵力子,征求邵力子对此事的意见。

邵力子倒也开明,最好与杨之华的现任老公沈剑龙谈谈,和平争取。

瞿秋白把邵力子的话听进去了,决定与杨之华一起去面对这件事,当即瞿秋白去萧山找了杨之华。

地点:萧山杨家。

人物:杨之华、沈剑龙、瞿秋白、杨之华哥哥。

主题:不知道详细内容,主题基本确定,瞿秋白希望与杨之华在一起,沈剑龙应该让让位。

结局:内容不知道,沈剑龙竟然与瞿秋白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耗时:1天

真不知道瞿秋白是如何忽悠人家沈剑龙的。

看起来第一轮谈判结果不错。

地点:沈家。

人物:杨之华、沈剑龙、瞿秋白、有可能还有沈定一。

主题:深入交流转让事宜。

结局:推心置腹、心平气和,谈妥了。

耗时:2天。

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还有第三次谈判。

这时的瞿家家徒四壁,沈剑龙、杨之华进了瞿秋白的家里,发现连张椅子都没有。

地点:瞿家

人物:杨之华、沈剑龙、瞿秋白。

主题:继续讨论细节。

结局:确定分手事宜和详细公关事宜。

耗时:1天。

客观来说,我无法脑补一个男人找另外一个男人劝他把女人让给自己的情景。

事实证明,完全超出我个人的脑容量。

超出脑容量的还有1924年11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的头版广告栏上刊登的内容。

先不说内容,说说这份报纸谁办的,邵力子先生,没有史料证明他在这次三角恋事件中出了多大力气,但是事事都与他有关系,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1924年11月27、28、29日连续三天刊登三则启事,原文如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婚,杨之华前夫沈剑龙亲来现场祝福。

据史料记载,沈剑龙后来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的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捧鲜花。照片背面写着借花献佛。

从此沈剑龙退居二线,瞿秋白与杨之华以爱情的名义结合,并进入动荡的历史年代。

1928年,瞿秋白前往莫斯科负责会议筹备工作,杨之华跟他一起,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1929年,杨之华感念沈剑龙的大度和豁达,在莫斯科把瞿独伊的照片寄给在国内的沈剑龙,并在照片背后写道,“龙弟:这是独伊最近的小照,阿爹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

1935年,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由于叛徒出卖,从容就义。

这一年,杨之华35岁,他们并没有子嗣。

1936年,在莫斯科任职的杨之华被王明等人撤去职务,隔离审查。

1938年,任弼时到莫斯科为杨之华平反,恢复组织生活,安排她到东方大学中国部半养半读,与瞿独伊团聚。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杨之华和女儿瞿独伊回国,他们在新疆被拘捕关押了四年。

1955年,55岁的杨之华终于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文化大革命时间,杨之华被隔离审查达6年之久。

1973年10月17日,杨之华病危,被批准出狱就医。

1973年10月20日,杨之华在北京去世,终年73岁。

一段一段冷冰冰的文字,其实就是人的一生。

冷冰冰的背后,那一丝丝的温情、那一段又一段的闹腾,有甜美的回忆、有苦涩的经历、有跌宕起伏的日子,告诉我们,曾经我们经历过,我们活过。

不管丁玲是否恨瞿秋白一辈子、瞿秋白是否对不起王剑虹,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男人,在未来的时光中善意对待杨之华,谈判争取来的女子,对于他们,这就够了。

想起《秋之白华》影片开头的杨之华的独白:“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遇见他,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