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误区:八十万清军打不过两万英军?其实清军兵力不占优

发布时间:2023-06-06 12:07:11 发布人:hao168

鸦片战争在爆发以来,就很容易给人营造出两个特别大的误区,甚至到现在都难以纠正。其一就是清军对战英军时,都是拿着大刀长矛等热兵器去对抗枪炮,所以才会被英军全方位吊打。其实上但凡愿意去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

鸦片战争在爆发以来,就很容易给人营造出两个特别大的误区,甚至到现在都难以纠正。

其一就是清军对战英军时,都是拿着大刀长矛等热兵器去对抗枪炮,所以才会被英军全方位吊打。

其实上但凡愿意去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清军压根没傻到拿刀矛应战枪炮,相反清军枪炮装备量占比还挺高。

哪怕是三元里的抗英民众,也知道拿火绳枪跟英军对射,清军自然也知道枪炮比刀矛好用。

第二大误区就是清军占据兵力优势,八十多万清军居然被两万英军给吊打了,十个拼一个也绰绰有余啊?

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清军在与英军的具体作战中,真的能占据兵力优势吗?

1、八十万清军对两万清军是怎么来的?

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前,清军的总兵力约有八十万人,其中八旗兵约有二十万,绿营兵约有六十万。

听起来是不是很多的样子?

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被称为拥有常备军最大的国家,恨不得比欧洲各国的军队加起来都多,听起来比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还唬人。

但实际上这是整个清朝的总兵力,这八十万清军是要分散到全国进行布防的,不是全部拉到前线跟英军作战的。

但凡看道光帝调兵的圣旨,就会发现总体上清军出于调兵劣势的局面,各省都是一千、五百地往前线增援。

跟古代各种随便增兵十万、几十万的描写,差距简直就是大到了离谱的程度,鸦片战争的任何一场战役。

清军的总兵力都没有超出过五万的,部分战役哪怕算上临时招募的义勇、团练,也很少有超出过五万的数据。

以鸦片战争主要涉及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而论,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四省原定的额兵约22万人。

这已经占据清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了。

其中广东绿营额兵约6.8万人,福建绿营额兵约6.1万人,浙江绿营额兵约3.7万人,江苏绿营额兵约3.8人人,外加四省驻防的八旗兵约1、5万人。

二十多万人是不是听起来还是很多,但实际上这二十二万也是要分散在四省布防的,实际投入到前线作战的还是很少。

关键这只是原定的额兵数目,如果算上不少地方吃空饷的话,这个数据可能还得拉低下,拉低个三五万应该问题不大。

所以前线清军多少有点入不敷出。

道光前后进行过两轮全国大调兵,五百、一千地往前线给清军凑人头,凑来凑去总共才凑了三万多人。

当然如果加上临时招募的义勇团练等,则前线清军的总人数可能会暴增五万以上,但大多数时候义勇团练出力不大,只能充当战场气氛组摇旗呐喊。

所以真正投入到前线与英军作战的清军,四省加在一起最大可能约十万人左右,外加各地招募的人数不等的团练。

而平均下来一省投入作战的清军也就两三万,甚至很多时候清军都是低于这个平均数的,所以清军并不具备打“人海战术”的优势。

关键是哪怕一省前线投入两三万人,这两三万人还是要分散具体布防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几百上千的清军在单独作战。

而英军自鸦片战争爆发后,起初投入的总兵力约四千多人,后续断断续续地向清朝增兵,至鸦片战争结束时。

英军投入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两万多人。

于是就有了两万英军吊打八十万清军的传说。

2、第一阶段中英兵力相差不大

咱们已经说了从总体上看,清军的总兵力是英军的很多倍,但哪怕是前线的清军也是分散布防的。

所以具体到某一个地点的战斗时,清军的实际作战的兵力并不比英军多,因为英军可以把全部兵力投送到具体战场。

这就等于清军是伸开五指的手,而英军则是一个握紧的拳头,所以清军在武器不占优、兵员素养也一塌糊涂的情况下。

连参战人数都可能被英军碾压,这在鸦片战争后期体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有英军人数比清军人数多出四五倍的怪事。

咱们先说亚篇章第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战斗。

1840年7月,第一次定海之战的时候,定海原定清军有两千多人,但实际上能用于作战的清军,连带水师在内不过一千多点。

关键清军还是分批次去送人头的,定海知县姚怀祥跟定海总兵张朝发,就防御定海的问题爆发激烈的争端。

张朝发要求出海跟英军决战,其他清军驻防海岸炮台不让英军上岸,但姚怀祥觉得硬刚就是送死,所以想凭借县城固守。

最后俩人相互妥协,各自承包战区负责开战,而且说好不能相互救应;张朝发带领水师出海作战,结果全军覆没;姚怀祥困守孤城,最终城破身死。

算是被逐个击破了。

此战英军投入水陆兵力约在千人左右。

1841年1月的大角、沙角炮台之战,开战时沙角炮台约有清军六百人,大角炮台约有清军四百人。

合计清军约一千人。

而英军投入了七艘战舰进行轰击,随后又派一千四百多人登陆作战,把大角和沙角炮台逐个击破。

实际作战的英军要比清军多了近一半,战后统计清军伤亡六七百人,守将土家族人陈连升父子壮烈殉国。

1841年2月的虎门之战,守将关天培等镇守的各炮台,守军人数夹在一起还不到一千人。

关天培亲自坐镇的靖远炮台,清军人数才二百多人,而英军投入了十艘战舰轰击,然后派出第二十六团、四十九团、三十七团各一部登陆作战。

参战英军水陆各军总人数不详,但应该也比关天培等驻防清军要多,最终水师提督关天陪力战殉国。

虎门之战后代乌涌炮台之战,这里原本驻防有清军七百名,后增援有湖南清军九百人,合计总兵力为1600多人。

英军投入五艘战舰进行轰击,具体登陆参战的兵力不详,但应该跟虎门之战时相差不大,双方总兵力应该不分上下。

此战总兵祥福殉国,清军阵亡约四五百人。

1841年5月的广州之战,清军难得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了,驻防在广州的清军连绿营加八旗,约有一万人以上。

此外还有道光第一轮大调兵时,增援到广州的各省清军一万六七千人,合计总兵力近三万人。

英军投入战舰十二艘,外加两千六七百人进攻,最终迫使奕山签订和约。

第一阶段的战斗主要爆发在广东,而具体到某一场具体战斗的时候,就会发现清军的兵力很少占优的。

3、第二阶段英军比清军兵力都多

第二阶段中英双方的战斗地点主要在浙江和江苏。

1841年10月,第二次定海之战打响,清军在定海聚集了大名鼎鼎的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三部,合计兵力约五千六百多名。

这应该是难得的清军聚集这么多兵力。

此战英军投入了战舰五艘,登陆时分两路纵队出击,第一路有英军一千五百多人,第二路主力由第四十九团组成,人数应该在千人左右。

总体上清军兵力是英军兵力的二倍。

而且三总兵对战英军也确实血战了一场,但最终由于火炮武器的落后,以及被英军绕后偷袭而破防,三总兵集体殉国。

随后英军兵锋直指镇海。

镇海由主战派大臣,两江总督裕谦亲自坐镇,这里有镇海原本驻防的清军千余人,外加从浙江各地增调的两千四千人,江苏赶来的援兵一千人,外加从定海收集残兵数百人。

总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英军则投入战舰七艘,步兵分三路向镇海进攻,左路军一千多人,中路军近五百人,右路军有七百六十多人。

合计总兵力约二千三四百人,是清军总兵的一半左右。

但实际上镇海之战清军仍然是分散布防,在镇海城、金鸡岭、招宝山等地遥相呼应,本来这样的布防也没有问题。

至少能够稍微抵抗一会。

但实际上浙江提督余步云临时跑路,导致守御镇海的总督裕谦、总兵谢朝恩等人腹背受敌,最终还是被英军分击合围,逐个击破了。

裕谦、谢朝恩等殉国。

1842年3月的浙东反击战,清军在前线投入正规军加义勇约三万人,目标是要收复被侵占的定海、镇海和宁波。

那肯定是要兵分三路进攻的。

但实际上清军除了要分路进攻,还要派兵留守后方和侧面的战略要地,于是清军又陷入拉长战线、分散布防的死局。

结果进攻定海的清军只有一千多人,进攻镇海的清军的一千四百人,进攻宁波的清军则有一千九百人。

甚至都不如英军攻占这些地方时投入的兵力多。

所以最后收复三镇成了笑话,不但被英军提前做好准备挨个反杀,而且还顺势平推清军布防的长溪岭、招宝山等地。

三镇英军驻防的兵力为两千多人,但最后英军调兵反击平推清军时,又变成了英军挨个点杀和逐个击破。

具体总兵力还是比清军要多。

1842年5月的乍浦之战,此处有清军驻防八旗一千八百人,然而英军投入了战舰七艘,参战总兵力也比清军要多。

此战英军仍然分三路攻城,左路军八百六十多人,中路军三百七十多人,右路军九百六十多人。

合计总兵力为两千二百多人。

不过清军在副都统长喜等的带领下,倒是与英军死拼了一场,此战跟英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最终乍浦还是被攻破。

1842年6月的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驻防的吴淞炮台,仅有清军一千多人。

而英军投入战舰七艘,登陆作战的兵力具体人数不详,但应该会比清军略多一点。

最终陈化成力战殉国。

1842年7月的镇江之战最离谱,镇江城只有驻防八旗一千六百人,其中驻防镇江的八旗一千二百人。

战前增援此地的青州八旗四百人。

然而英军一下子就投入了四个旅攻城,第一旅两千三百多人,第二旅一千八百多人,第三旅两千一百多人,外加炮兵旅六百多人。

合计参战的总兵力为六千九百多人。

这三个旅哪怕只投入任何一个旅,都比清军的守城人数还要多,更何况是一下子投入了三个旅嘞?

虽然火力上不占优势,兵力上更不占优势,但镇江八旗却打出了开战以来,清军杀敌数最高的战绩。

英军阵亡39人,受伤129人,失踪3人,清军也几乎伤亡过半,尤其是青州八旗几乎折损殆尽。

所以清军既不可能用八十万去打两万,也不可能把前线兵力集中到一起,只能在漫长的战线和海岸线上分散布防。

然后在局部战场上,总是被英军集中兵力打击,大多数清军就是在战斗中以寡敌众,虽然说起来很不可思议。

不过清军糟糕的不是火器,也不是局部战场的兵力不占优,而是清军的兵员素质实在太差,大多数时候根本扛不到全军覆没。

只要被英军撕裂炮台防线,往往就会一哄而散拍屁股走人,除极个别还算精锐的清军部队外,大多数时候清军的表现真是一言难尽。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