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阴谋为英法二战备战赢得时间?英国新片《慕尼黑》惹争议

发布时间:2023-06-06 14:40:04 发布人:hao168

熟读高中历史课本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二战前著名的“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同两个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协约,居然在不让捷克人参

熟读高中历史课本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二战前著名的“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同两个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协约,居然在不让捷克人参会的前提下同意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侵占其苏台德地区。事后英国人还兴高采烈地庆祝张伯伦为他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结果仅一年后就被德国佬彻底打脸。

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不耐烦地听张伯伦扯淡

正因为这个事件的结果如此令英法两国难堪,所以几十年来英国人再也没有拍过关于慕尼黑会议的影片,然而在2022年1月21日,英国网络上却破天荒地上映了一部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影片《慕尼黑:战争边缘》(Munich: The Edge of War)。是英国人终于认识到自己错了吗?当然不是,影片主要还是为张伯伦来翻案,认为其出卖捷克利益的行为为英法赢得了关键性的一年的备战时间,甚至还有人觉得,该片是在影射在北约东扩威胁下“咄咄逼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影片剧本根据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1957-)撰写于2017年的二战历史小说《慕尼黑》(Munich)改编,哈里斯的成名作是二战架空题材小说《祖国》(Fatherland),讲述纳粹德国获胜后的欧洲情况,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他的其他两部历史题材小说《密码迷情》(Enigma)和《庞贝》(Pompeii)也都曾被改编成电影。

罗伯特·哈里森与小说《慕尼黑》

影片《慕尼黑》虽然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但两个主角——英国公务员休·莱格特和德国外交官保罗·冯·哈特曼——则是虚构人物,按照剧情设定,他们俩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分别为各自的政府工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哈特曼虽然表面上在为德国效力,但他却是一名隐藏的反纳粹人士

在英国的情报机关军情六处(M16)的指示下,1938年9月,莱格特随同首相张伯伦一起前往慕尼黑,计划从哈特曼手中获得德国内部机密文件,据说该文件揭示了希特勒将计划使用军事手段来征服整个欧洲。军情六处希望这些文件能够说服张伯伦,使他能够满足希特勒的无理要求,好让其获得由德意志族人占多数的捷克苏台德地区。

影片中的张伯伦

军情六处担心的是,如果正义感十足的张伯伦拒绝了希特勒的要求,希特勒将动用武力占领苏台德地区,这可能会诱发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英法两国这会儿尚没有做好参加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当两人试图将文件交给张伯伦时,引起了党卫军军官弗朗茨·绍尔(同样是个虚构人物)的注意,为此双方之间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谍战交锋。

总体上影片拍的还行,看完后会有同学问,片中莱格特和哈特曼两位人物有历史原型吗?莱格特似乎没有,是一位纯原创人物,但哈特曼的事迹大概改编自德国反纳粹外交官亚当·冯·特罗特·祖·索尔兹(Adam von Trott zu Solz,1909-1944)。就像影片中提到的一样,出生于黑森州一个贵族家庭的索尔兹曾在1932-1933年间在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求学过。

索尔兹与其父亲

索尔兹的父亲曾在一战期间担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教育部长,外公担任过驻维也纳和圣彼得堡大使,他本人在家中八兄弟中排行第五。起初索尔兹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但后来开始对政治感兴趣,支持德国社民党。为了撰写自己的政治学术论文,索尔兹还曾游学美国、伪满洲国和抗战初期的中国,直到1938年10月因父亲去世才提前返回德国。

所以,索尔兹显然不可能像影片中的哈特曼那样,在慕尼黑跟张伯伦会面出示什么机密文件。他俩真正会面的时间是1939年6月,通过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引荐,在英国白金汉郡的一间乡间别墅里。虽然此次会面没有留下备忘录,但据说索尔兹曾警告希特勒将以武力解决波兰问题,对此张伯伦则完全没有当回事,因为英法已经为波兰的安全打了包票。

影片中原型为索尔兹的哈特曼

由于具有实地考察中日战争的经验,二战爆发后索尔兹被吸收入德国外交部,这正好方便他与一帮打着专家幌子的本国抵抗运动人士打交道,很快他就加入了本国的反纳粹组织NSDAP,在1940-1944年间,索尔兹曾11次秘密前往瑞士、4次前往瑞典、1次前往土耳其,与盟军方面联系抵抗事宜,并最终加入德国军官施陶芬贝格的刺杀阴谋之中。

施陶芬贝格的行动失败后,索尔兹意识将到自己必死无疑,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人们发现自己至少敢于打破这种暴政,这很好。这毕竟是一个历史事实。”1944年7月25日,索尔兹被盖世太保捕,经过无休止的严刑拷打,于8月15日被法庭判处死刑,并于8月26日在柏林普洛岑湖被秘密处决,时年35岁。

受审时的索尔兹

此外,除了哈特曼有原型外,片中两人试图交到张伯伦手中的德国秘密文件也确实存在,人们一般称其为《霍斯巴赫备忘录》,该文件是1937年11月,希特勒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根据希特勒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上的讲话记录、整理而成,内容大致是希特勒认为德国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向奥地利、捷克及东欧开刀,并为与英、法的最终战争作准备。

虽然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霍斯巴赫备忘录》被盟军用作审判证据使用,但目前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人试图在1938年试图将这份秘密文件交到正在慕尼黑开会的张伯伦手中。所以尽管这部影片拍得确实还行,但鉴于其为了洗白张伯伦的绥靖行为而大胆编造历史,笔者这里还是要给予深深的鄙视。

张伯伦回国后得意洋洋地展示《慕尼黑协定》

影片中为张伯伦洗白的论调,其实来源于张伯伦本身的言论,他在与自己的顾问们就是否该与希特勒进行妥协的辩护中讲道:“如果希特勒食言?好吧,至少到时候全世界会看到他的真实身份……届时我们将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小,只会让我显得像个傻瓜而已。”影片结尾甚至还出现了一行字幕,来向没看懂的观众再次强调:《慕尼黑协定》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战备时间,是二战最终获胜的决定性原因。

对此,美国《亚特兰大早间通讯》的特约撰稿人萨米·珀塞尔(Sammie Purcell)尖锐地指出:该片最大的问题是,它似乎对探索一个复杂的、最终是错误的重大决定不太感兴趣,却对如何赞美做出这个笨拙决定的人更感兴趣。历史课本曾教导我们要同情这个被迫做出艰难决定的老好人,但现在影片似乎要求我们相信他是正确的。曾经极为讽刺的历史场景,现在突然显得鼓舞人心起来——这显然是对历史的一种不诚实。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