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发布时间:2023-03-14 11:38:23 发布人:hao168

隆裕太后的一生十分悲催,她本来可以嫁给一个王公贵族,过富贵无忧的生活,却被姑妈慈禧太后选中,嫁给表弟光绪皇帝,结果一生不受宠爱,后来又当了亡国太后,还暴毙而亡。隆裕太后是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叫

隆裕太后的一生十分悲催,她本来可以嫁给一个王公贵族,过富贵无忧的生活,却被姑妈慈禧太后选中,嫁给表弟光绪皇帝,结果一生不受宠爱,后来又当了亡国太后,还暴毙而亡。

隆裕太后是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叫静芬,小名喜子,父亲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了,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控朝政,就将醇亲王奕譞之子,也就是慈禧太后亲妹妹婉贞所生的儿子载湉拥立为帝,是为光绪帝,这一年光绪帝只有三岁,而静芬则是六岁。

1888年,光绪帝十七岁了,按照满清皇室早婚的习俗,朝廷开始为他选择皇后,慈禧太后为了进一步掌控他,就力排众议,将当时已经二十岁的静芬选为皇后。

二十岁,这个年纪在现在还没大学毕业,但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早就当妈了,静芬到这个年纪还没嫁人,足以慈禧太后早就预谋将她扶上皇后宝座了。

光绪帝与静芬的婚礼定于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准备婚礼,发生了一件大事,大雪纷飞的数九严寒夜,紫禁城突然发起大火,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给烧毁了,而静芬入宫就必须要经过太和门。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很多人认为应该定制婚礼,但慈禧太后极力坚持,派人连夜搭建彩棚,立在太和门原址处,得以让婚礼如期进行。

对于静芬来说,嫁给皇帝当皇后,这是个值得欢喜的日子,但她不知道的是,同一天跟她一起入宫的另外一个妃子,将让她变成一个活寡,这个妃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妃,是与姐姐瑾妃一起入宫的。

当然,珍妃与姐姐瑾妃最初的封号只是嫔,后来才成为妃的,地位与皇后相差很大。

静芬大婚结束后,就住进了钟粹宫,她的噩梦也由此开始,因为光绪帝不喜欢她,所以几乎不怎么去钟粹宫,也不召她侍寝,而是专宠珍妃,天天跟珍妃待在一起。

那么,光绪帝为何不喜欢静芬,而喜欢珍妃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静芬长得确实不怎么样,而珍妃则长得很漂亮。

我们通过照片可以知道,静芬弯腰驼背,拉长脸,还一口黄牙,二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就像是四十多岁的老妇人,简直是惨不忍睹,光绪帝就曾对人吐槽过她的外貌。

珍妃就不一样了,她虽然身形微胖,但容貌端正,皮肤白净,而且聪明伶俐,性格开朗,这是长相丑陋,性格呆板的静芬无法与她相比,所以光绪帝更喜欢她。

第二,光绪帝怀疑静芬是慈禧太后派来监视自己的。

由于光绪帝是改革派,而慈禧太后则是保守派,且慈禧太后还限制他的权力,因此他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并不太好,这就导致他认为静芬一直在暗中监视自己,因此有意疏远静芬。

事实上,慈禧太后确实叮嘱过静芬,要她监视光绪帝,但因为她不得宠,所以很少见到光绪帝,自然就谈不上监视了;且她性格柔弱,不懂得主动出击,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久而久之慈禧太后也不太喜欢她了,真可谓两头不讨好。

但是,静芬毕竟是亲侄女,慈溪太后还是维护她的,比如有一次静芬向她诉说珍妃夺走了自己的宠爱,她便开始针对珍妃,好几次借机责罚珍妃,甚至有一次对珍妃实施褫衣廷杖(脱去衣服打板子),并将珍妃降为嫔。

即便如此,光绪帝依然只宠爱珍妃,而且越发不喜欢静芬,静芬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在忍气吞声中度过了十一个年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借机将珍妃给投井了,静芬这才除掉了最大的情敌。

本以为珍妃去世了,静芬就可以得到一些宠爱了,但光绪帝依然不爱他,甚至在回京之后宁愿独自一人,也不让静芬侍寝。

这让静芬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光绪帝的宠爱,于是开始潜心求学,通过阅读各种中西书籍,增长了见识,尤其对西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对共和制产生了好感,这也为后来她代替溥仪签署退位诏书埋下了伏笔。

1908年,光绪帝在囚禁中去世,死时年仅三十七岁,他死之后不到一天,七十三岁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

慈禧太后去世前,拥立光绪帝弟弟醇亲王载沣两岁的儿子溥仪为帝,她去世之后,静芬被尊为太后,尊号为隆裕,史称隆裕太后,并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溥仪的父亲载沣则成为摄政王,与静芬一起成为朝政实际控制者。

那时候隆裕太后四十岁,熬了大半辈子,终于成为了人上人,但那时候大清朝已经到了垂死边缘了,真可谓内忧外患,她一个弱女子,能守住这大好江山吗?

显然不能,因为隆裕太后没有根基,话语权自然就弱了,而摄政王载沣则党羽众多,成为清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她虽然曾尝试拉拢官员为已所用,但效果不怎么好,于是她干脆不管事了,只是一心一意抚养年幼的溥仪。

然而,仅仅三年之后,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各省督抚纷纷宣布独立,载沣见形势不可逆转,于是辞去摄政王之职,将烂摊子交给了隆裕太后,自那之后她就成为清朝实际上的领导人和终极责任人。

说白了,载沣眼看就要亡国了,为了摆脱这个骂名,所以将权力交给隆裕太后,让隆裕太后成为了替罪羊。

隆裕太后想要努力一把,于是任命袁世凯为全权大使,负责与南方各省谈判,其实她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那就是答应让溥仪退位,实施共和制度,这之所以这么想,除了无奈之外,也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由于谈判的效果不好,隆裕太后于1911年12月28日召集袁世凯、庆亲王奕劻等王公贵族商议国事,她对大臣们说:

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隆裕太后这话说得已经很直白了,她能够接受溥仪退位,也做好了当历史罪人的心理准备,大臣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与她一起在大殿上不停哭泣。

1912年3月12日,袁世凯向隆裕太后上《清帝逊位诏书》,她盖上玉玺之后颁布,溥仪就此退位,清朝也随之灭亡;同日,《清室优待条件》也颁布了,民国政府承诺溥仪等皇室成员可以继续住在宫中,财产受到保护,并可以得到每年四百万元的补贴。

退位诏书下达后,隆裕太后有些不太适应,经常问奏章怎么还不送上来,但过了一会儿,她就想起清朝灭亡了,满清皇室贵族们要么藏在北京的犄角旮旯里,要么跑去天津租界了,已经没人再上奏折了。

其实,隆裕太后对清朝之所以灭亡,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她曾对人说:

一般亲贵,无一事不卖,无一缺不卖,卖来卖去,终至卖却祖宗江山······亲贵至今日,不出一谋,事后却说现成话,甚至纷纷躲避,只知性命财产,置我孤儿寡母不顾。

但这个责任,隆裕太后还是自己担下了,可见同样贵为国母,她的心胸比慈禧太后要宽广得多。

退位诏书颁布的第三天,光绪帝的弟弟载洵就入宫了,向隆裕太后哭诉生活艰难,清朝灭亡仅仅三天呐,可见这帮满清贵族平日里是何等骄奢淫耻。

当时隆裕太后身边的一个太监,看不惯载洵这架势,悻悻说道,为国捐躯的就只有神武门的两条狗,平日里娇养惯了,没有生存能力,现在没太监喂它们了,也不知道自己跑出去觅食,结果活活饿死了。

隆裕太后本人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些安慰的话,将载洵给打发走了。

不过,毕竟清朝灭亡在隆裕太后手里,她还是有些耿耿于怀的,终日郁郁寡欢。

1913年隆裕太后生日(万寿日)当天,袁世凯派遣专使梁士诒向她祝寿,但使用的是外国使节的礼仪,当时大臣们感到非常尴尬,纷纷回避,大殿上不过寥寥数人而已,隆裕太后抚今追昔,悲痛不已,不久就病倒了。

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终年45岁。

隆裕太后从发病到去世仅仅一个多月,她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死得这么快?

当时,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袁世凯,认为是他把隆裕太后气病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初退位诏书颁布,隆裕太后都能承受,怎么承受不了袁世凯用外国使节礼仪贺寿这种小事呢?

袁世凯很无辜地成为了背锅侠,又无从辩解,其实隆裕太后早就生病了,根据太医院的记录,早在隆裕太后嫁给光绪帝的时候,她就得了一些慢性病,太医们用了各种药都不见效,但病情并不严重。

1913年万寿日之后,隆裕太后又发病了,但病情有逐渐减缓的趋势,只不过后来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然后暴毙而亡了。

隆裕太后究竟得了什么病?

其实,隆裕太后得的病,是当时后宫妃子的常见病,这种病是因为长期不出门导致心情郁闷,而且缺乏运动和劳作,又吃着各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引发了肝郁、脾胃不和等各种毛病,清朝很多妃子都因为这些病而早早去世。

隆裕太后则是各种“后宫病”的集大成者,这其实很好理解,她身体素质本来就差(从她年轻时的照片可以看出),作为皇后又长期不得宠,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又背上了亡国太后的名声,心情一直就没好过,身体自然会出毛病了。

我们来看看隆裕太后的病症:

脾胃继续湿热;外感风凉;头晕身痛手麻;腹部坠痛;腹泻;腰疼;气虚;咳嗽不止;心悸;头疼,等等。

这些病单独来看都是小病,但各种小病组合在一起,就很折磨人了,而且很难治疗,不管吃什么药都无法彻底治愈,往往一种病减缓了,另一种病却加深了,因为没有一种药是包治百病的,但又很难同时服用各种不同的药。

但是,以当时的医疗技术,隆裕太后也不至于发病之后好转,又突然病情加重,然后去世了,真相是什么?

对于这件事,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有个推测比较符合逻辑,说万寿日后隆裕太后发病,但病情并不严重,通过调理之后得以好转,使用的药物也不是猛药,而是一些清心化痰之类的药物,属于保守治疗。

前文说过了,隆裕太后的病不是一日两日了,太医们其实早就放弃治疗了,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来延缓病情,这本是没错的。

但是,隆裕太后去世前几天,北京的天气突然升高了不少,但宫内依然在使用炭火,由于空气倒灌(室外压强因为温度上升而变大),导致室内空气无法及时摆出,隆裕太后可能最终因为吸入过多炭火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不是因为某种强烈的刺激,隆裕太后的病情不可能突然加重,因为她得的只是各种慢性病组合,不至于让她突然暴毙,应该是逐渐病情加重,然后医治无效而亡。

而这种刺激,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下,大概率就是炭火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这个根据清宫资料中的木炭使用记录可以得知,毕竟隆裕太后的病让她在天冷的时候,对木炭的需要量非常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如果宫女太监们处置得当,及时察觉并打开门窗加大通风量,让空气形成对流,也不至于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但当时宫中很混乱,自从退位诏书下达之后,宫女太监们就都想着怎么从宫中盗取宝物,带到外面去贩卖,谁还有心思去伺候一个病恹恹的亡国太后啊!

而在隆裕太后去世之后,宫中就爆发了一次大骚乱,许多宫女太监大肆抢夺宝物,那时候溥仪还很小,根本管不了这些事,最后惊动了北京市警察局侦缉队派兵镇压才得以平息,这件事在北京市档案馆的资料中有记载。

也就是说,由于宫女太监们的玩忽职守,没有注意到天气变化,从而正确掌握炭火的使用,导致隆裕太后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暴毙,这个可能性是极大的。

隆裕太后去世之后,袁世凯为了洗脱自己的罪名,曾对其死因展开调查,或许就得出了炭火中毒这个结论,但他无法将罪名推到几个宫女太监身上,因为没人会信,于是他将罪名安在了一个太医身上:

又御医张仲元等既不许太后饮水,更不许太后见风,其寝室内有煤炉,有电炉,窗际皆用棉廉堵住,不许丝毫见风,太后寝时用棉被三床,盍伏热异常,种种荒谬者皆御医张仲元为之,庸医杀人真可痛恨。

说御医张仲元(时任太医院院使)不许隆裕太后喝水,也不让她见风,寝宫内有煤炉和电炉,但窗户却被封得严严实实的,还给隆裕太后盖了三床被子,结果造成了隆裕太后的死亡,因此张仲元就是个庸医,是他害死了隆裕太后。

但是,袁世凯这个说法根本没人信,因为张仲元并不是个庸医,他曾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治病,当时名气非常大,怎么可能不知道炭火应该如何使用?再者说了,他的医术要是不行,怎么可能当上太医院的老大,还官至三品呢?

最终,袁世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臭,以至于人们更加相信隆裕太后就是他派人害死的,但那些宫女太监究竟是不是受他致使,已经没人知道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