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让一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懂父亲深意

发布时间:2023-06-07 12:27:59 发布人:hao168

康熙是清朝有名的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功绩甚伟,虽然晚年时颇有倦怠,但后人评价时仍然称他为千古一帝,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明君,在临终前竟然下令让一位大臣给他陪葬,这又是为何?或许有的朋友会觉得奇怪,古代帝王

康熙是清朝有名的明君,在位励精图治,功绩甚伟,虽然晚年时颇有倦怠,但后人评价时仍然称他为千古一帝,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明君,在临终前竟然下令让一位大臣给他陪葬,这又是为何?

或许有的朋友会觉得奇怪,古代帝王驾崩,让人陪葬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确实如此,但问题是,清初时陪葬这个陋习就已经被废除了,而且好巧不巧,下令废除陪葬习俗的皇帝便是康熙本人,他自己下的命令,怎么到了晚年就不认账了呢?

康熙

这些事情,还得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佟佳·隆科多。

深受重用,成为康熙的“眼线”

隆科多出生年月不详,他出身显赫,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其父佟国维官至一等公,而且佟佳氏族中有女子被康熙纳为妃子,可以说,隆科多是真正的贵族,皇亲国戚。

有这种出身背景,加上隆科多本身又能力出众,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康熙的重视。

康熙二十七年时,隆科多开始步入仕途,他被授命为一等侍卫,没过多久就被提拔为銮仪使,皇帝觉得还不够,思来想去,又让他兼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这个职位掌管兵权,涉及政刑,将该职位交给刚步入仕途没多久的隆科多来掌管,可见康熙对他还是照顾有加,期望颇高。

隆科多

此后多年,隆科多安心地“在其位谋其职”,本来没什么波折,不料他的一个部下违法,引起康熙的不满,责怪他没有尽心办事、约束下属,就撤了他的副都统职务。

不过康熙的这种处理不像是惩罚,倒更像是一种“规劝”,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仅仅过了六年,康熙就再次重用隆科多,而且这一回给他的职位远超以往——步军统领,统管整个京师的警卫兵马,掌管兵力,实打实的京师要职。

在任用人才方面,即使是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帝也无法免俗,总是喜欢任用关系较为亲近的人,隆科多的仕途如此顺利,与他那“皇亲国戚”的身份关系太大了。

这里就能看出康熙的用意了,之前撤掉隆科多的职位,无非就是让他磨炼一下心志,给他提个醒——做人不可太高调,否则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隆科多对于康熙的赏识那是感恩戴德,接受任命的时候一个劲地“感谢皇恩”,恨不得把心肝掏出来让康熙瞧瞧。

虽然如此,但康熙想想还是不够放心,毕竟步军统领这个职位太过特殊,统管兵力负责皇宫内外的安保工作,兼管巡夜、缉拿、断狱等诸多要务。

可以说,如果隆科多想要借职务之便捞取好处,或者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康熙让他沉寂了六年,便是为了委以重任。

因此,深怕隆科多走上歪路的康熙又以朱批再一次对其劝告:“你上任后必须端正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这个职务很难得到好名声,以后你家里人对你说的话,万万不可听取,他们总是用一两件好事来博取你的信任,之后就会开始欺骗你了。在你之前的步军统领都是因为这种原因受累,玷污了名声。你必须时刻提防,谨慎勤勉!”

一番话语说下来,端的是语重心长,足见康熙之用心良苦,隆科多不由得感恩涕零,之后他为康熙办事尽心尽责,一点都不敢怠慢,康熙逐渐满意。

康熙晚年时,朝中皇子们争权夺利愈发激烈,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在争权中触怒了康熙,被康熙下令软禁起来,而被指派负责监视两位皇子的人就是隆科多,除此之外,隆科多还负责帮康熙监视朝廷内的各大王公贵族。

这时候的隆科多其实就相当于是康熙安置在朝廷中的“眼线”,隆科多也没有让康熙失望,办事干练有效,忠心耿耿。

只是时间一长,隆科多的老毛病不禁又犯了,他渐渐地“飘”了起来,只是那时康熙对隆科多颇有依赖,有感于人无完人,真要让隆科多一直保持清清白白恐怕也不太现实,于是对于一些小过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

康熙晚年倦怠,为雍正留下隐患

要说这康熙皇帝,确实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刚继位时,康熙就非常勤奋,那时鳌拜还未被铲除,康熙表面装作乖巧不敢反抗,实则暗中学习各种史书中的历史经验以及传世治国学问,有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话用在康熙身上真是名副其实。

鳌拜

多年饱读史册和研究学问,让年少的康熙拥有了常人难以揣测的学识和胆识,他平时装作乖巧的模样也成功让鳌拜放下戒心,当康熙提出召集一些少年侍卫到宫中陪他玩布库(即摔跤)娱乐时,鳌拜一点疑心都没有,估计鳌拜心里还嘲讽不已:小毛孩子,童心未泯!

结果,就是这帮少年,帮助康熙擒住了鳌拜,康熙迅速召集大臣陈列鳌拜的大罪,第一时间将鳌拜的党羽清除干净,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鳌拜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栽在一个少年的手中。

解决了鳌拜,康熙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般,先是稳定中央集权,然后在后方指挥布计,文武兼施,用八年的时间平定作乱的三藩,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博得众多大臣的叹服,无人敢小觑。

随后“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入侵”、“征讨漠北”……一件又一件的功绩,在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怪乎后人直呼“千古一帝”。

但即使如此,康熙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尤其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康熙开始倦怠,对于国事不再像过去那般上心,国家出现诸多问题:贪官受贿,国库空虚,官员怠惰成性。

但康熙最大的糊涂还是放纵“九子夺嫡”,皇子们长期争斗,导致卷入朝政斗争的人过多,影响范围太广,为当时表面还算稳定的清朝埋下隐患。

康熙老了,老奸巨猾的他自然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只是有心无力,如今已经没有精力去管这些破事,但他也想尽最后一点力量,为继任者做一些准备。

当时九子夺嫡逐渐进入尾声,康熙在众多皇子中看中了四阿哥胤禛,他想着自己离开前,得为胤禛物色一两个可靠的支持者来帮他稳固政权才好。

思来想去,有两个人让康熙颇为中意——年羹尧和隆科多。

一道圣旨,要隆科多陪葬

年羹尧是汉人,并非满人贵族,不过他也是官宦世家出身,颇得康熙赏识,他的妹妹还嫁给了四阿哥胤禛,比起隆科多,康熙对年羹尧还是挺放心的。

毕竟年羹尧与胤禛是亲家关系,可以想象日后胤禛登基,年羹尧一定会拥护,而且“九子夺嫡”时,年羹尧就已经跟胤禛走得很近,俨然是胤禛的心腹。

胤禛是康熙看中的人,对于这个儿子驾驭下属的本事,他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剩下这个隆科多嘛,那就要花点心思了,因为隆科多确实有些特殊。

第一,隆科多资历老。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时隆科多就已经从政,深受重用,而且这家伙还膨胀过,自己这一走,隆科多会不会仗着胤禛舅舅的身份“倚老卖老”呢?

第二,隆科多的“光环”甚多。

步军统领,贵族出身,皇亲国戚,等到康熙一死,隆科多又会多一个“元老大臣”的光环,这么多的光环加持下,这个人想不“飘”都难啊!

所以,康熙觉得,还是得做一些准备工作,必须设法让隆科多对胤禛保持高度的忠诚,否则他怕是还会“飘”。

于是,康熙秘密召见隆科多,隆科多不是第一次单独与康熙面谈,也没想太多,一开始很正常,康熙首先夸了他一番,隆科多赔笑回应,虽然心里不明所以,但是被皇帝夸奖,他自然高兴。

结果康熙突然话锋一转,一道圣旨下达,让隆科多彻底一脸懵,圣旨内容大致是:有感于隆科多爱卿多年来忠心侍奉,朕赐予无上荣耀,命隆科多在朕驾崩后陪葬!

隆科多傻眼了,心想我犯什么错了吗?为什么突然要我死?

要说犯错,其实在康熙晚年时,朝中有问题的官员多了去,而隆科多作为康熙的“眼线”自然也没有尽到义务。

但问题是,他一开始都是尽心尽力监视大臣并如实禀报的嘛!皇上作为老大懒得管,我能怎么办?这朝中纪律一散谁没点问题呢?就因为这,你要我死,太过分了吧!

但所谓皇命难违,隆科多心里虽然难受,却不敢不接这道圣旨,之后他思来想去,必须得给自己找条生路!

后来,雍正才明白康熙的另一层用意

隆科多找的生路就是去投靠胤禛。

当时皇子争斗的局面逐渐明朗,诸多大臣都认为皇上应该会传位给四阿哥胤禛,隆科多也不例外。

对于胤禛而言,如今还没有真正继位,支持者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当隆科多上门时他是万分欢迎,而在隆科多说出难处后,胤禛亦是莫名其妙,询问隆科多是否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触怒了圣上?

隆科多听罢哭丧着脸道:“自从圣上任命我为步军统领,我一直谨记告诫,远离氏族,忠心办事,未曾有过大错啊!”

胤禛想想也是,隆科多向来无大错,人无完人,小过谁都有,但理应罪不至死,究竟为何父皇非要杀他呢?

胤禛一番思索后,还是决定卖他一个人情,尝试去找康熙说情。

让胤禛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小心翼翼地将所求之事说出时,康熙的脸上竟然见不到一丝恼怒,反而是非常痛快地满足了他的请求,将之前要隆科多陪葬的要求撤销。

不仅如此,康熙还提拔隆科多为顾命大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等象征无上荣耀之物。

可想而知,当胤禛告知隆科多这些事情时他有多惊喜,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后,他对胤禛这个“救命恩人”千恩万谢,誓死追随。

到这里,胤禛终于明白康熙的用意了,好家伙,这是硬生生给我送了个大忠臣过来呢!

原本隆科多并不是胤禛这边的人,经过这么一整,他俨然把胤禛当成了主子,而胤禛也终于吃下定心丸:父皇如此精心布置,显然是要传位给我了!

果然,后来康熙驾崩,胤禛顺利奉旨登基,即是雍正帝。

一开始,事情确实是按照康熙所设想的那般发展,雍正即位初期,隆科多、年羹尧感念皇恩,两人鞍前马后,帮助雍正巩固皇权,功不可没。

然而,随着康熙遗留的影响力逐渐消失,隆科多渐渐忘记了胤禛当年的“救命之恩”,他的老毛病还是犯了,不可抑制地“飘”起来。

尤其是胤禛对他太过信任,给予他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人才为官”的权力,导致他极度膨胀,利用这个职权任用了大批拥护他的人为官,史称“佟选”,借此迅速在朝中收拢众多党羽。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亦是品行不端,仗着老爹隆科多的庇护为非作歹,嚣张可恶,父子二人一起作死,种种恶行传到雍正的耳朵里,终于让雍正意识到危机,产生铲除隆科多的心思。

雍正三年,雍正首先出手制服过于膨胀的年羹尧,并趁着这个机会痛斥了隆科多一番,收回先皇曾赐予的双眼花翎等象征荣耀之物,后当众规劝,又削去他的太保和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

到这里,雍正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领会康熙当年的意图。

当年康熙让雍正有机会施恩于隆科多,不仅仅是要获得隆科多的忠诚那么简单,也是要让他明白:要想皇位坐得稳,就得把这些大臣的性命牢牢掌握在手中,别给他们“越线”的机会。

父皇是高明的,可惜自己领悟得不够彻底啊!

雍正四年,隆科多的家仆因为仗势索取贿赂被抓,雍正借此发难,罢免隆科多的上书职务,后又派他去沙俄边境谈判,趁此期间雍正搜集隆科多结党营私的罪证,等他回来就将他幽禁起来,直到他去世也不曾放出。

自此后,雍正手底下就再也没出现过第二个年羹尧或是第二个隆科多,至于原因嘛,他自己最清楚。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