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金剩女吕碧城:非才子不嫁,恨梁启超已婚,看不上袁克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09:09:09 发布人:hao168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1918年,曾任民国外交总长的叶恭绰拜访自己的多年好友吕碧城。老友相聚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1918年,曾任民国外交总长的叶恭绰拜访自己的多年好友吕碧城。

老友相聚,煮一壶热茶,话匣子便打开了。

吕碧城容貌秀丽,谈吐不凡,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自觉地被她所吸引,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明媚的女性却一直独居。

席上有人不禁问吕碧城,为何不成家,吕碧城便带着一丝娇俏说出了上面的话。

其实,以吕碧城的才貌,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人也不少,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都曾对她心生爱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吕碧城一生都不愿走进婚姻呢?

一:中国版出走的娜拉

吕碧城出身名门,父亲吕凤岐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母亲严氏也是大家闺秀。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吕碧城自幼便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五岁那年,父亲随口吟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便能以:“秋雨打梧桐。”相对。

家人都惊讶于她年幼就有如此才思,堪比谢道韫。

吕碧城本应该有个幸福的童年,但一切都在她12岁那年变了。

这一年,父亲亡故,家中只剩下孀母和四个女儿。

同族的亲戚觊觎吕碧城家的家产,便以女子无财产继承权为由侵吞了他们家的家产。

为了能达到目的,他们甚至收买匪徒将母亲严氏绑架。

面对恶戚,少年吕碧城没有退缩,她给父亲的亲故写信,四处奔波,请他们为自己主持公道。

在这个12岁少女的奔波下,吕家的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吕碧城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超乎年龄的镇定与睿智,让人钦佩。

不过也正因如此,与她有婚约的汪家却担心她个性太强,不服管教,要与吕家退婚。

清末民初,女子的名节何等重要,但面对非议,吕碧城没有因此而沉沦。她发愤图强,用功读书,誓要改变自己作为一个女子身不由己的命运。

在处理好家产的事后,吕碧城和母亲严氏前往塘沽,投奔了任八品盐运使的舅舅严凤笙。

在这里,吕碧城算是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舅舅家中就有人嫌弃吕氏母女是严家的累赘。

寄人篱下,吕碧城尝遍了人间冷暖,这更坚定了她自立自强的心。

1904年,袁世凯令傅增湘在天津筹办女子学堂,吕碧城计划前往探访。

她的舅舅对此表示反对,指责她此举是抛头露面,败坏门楣,阻止她登上前往天津的列车。

但新思潮觉醒的吕碧城,断然拒绝屈从与封建思想的束缚,毅然决然地离开舅舅家。

吕碧城没有旅费,一路逃票,好在认识了佛照楼的老板娘,对方不仅为自己补好车票,还让她住在自己家里。

在佛照楼老板娘家小住一段时间之后,吕碧城终不忍叨扰,就向同在天津的旧交方太太写信。

方太太当时在《大公报》工作,这封信被《大公报》的总监理英敛之注意到了,他见吕碧城写信的字迹和措辞都颇有功底,于是决定招募吕碧城到《大公报》任职。

就这样,吕碧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报人。

二:女性解放的先行者

吕碧城深知女子之身在世间行走艰难,于是便在《大公报》上宣传她的女学思想。

她提出,中国有四万万同胞,有一半是女性。

在革命浪潮中,若是舍弃这一半同胞,那么就等于放弃了一半的革命力量。

吕碧城在报纸上高谈阔论,逐渐吸引了当时精英阶层的注意。他们为吕碧城的才情容貌所吸引,时常与吕诗词唱和,谈论时政。

这其中,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都与她有文章应和。

1904年在英敛之的推荐下,吕碧城结识了袁世凯,并在当年九月出任女子公学总教习,这一年,她只有二十四岁。

在女子公学(后改名女子师范)教书的时候,她推行学制改革。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都曾是她的学生。

除此之外,吕碧城还与鉴湖女侠秋瑾结识。

秋瑾本也有一号“碧城”,在与吕碧城相识后便舍弃这一号,从此,就只一个“吕碧城”了。

有了这“撞名”前缘,吕碧城与秋瑾的关系十分要好。

二人都是思想先进,不肯束缚在旧思想观念中的女性,她们并称为“女子双侠”。

她们一起为中国女子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吕碧城就成为他的机要秘书,在政坛也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吕碧城的政治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1915年,袁世凯要窃取革命果实,吕碧城与袁家政见不合,便离开天津,前往上海,在那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三:才貌俱全却终身未嫁

吕碧城事业十分成功,无论是在学、政还商界都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终身未嫁。

有人问起她的个人问题,吕碧城这样回答: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吕碧城才貌双全,她孤身赴天津的时候,也得到了很多精英阶层男性的欣赏。

英敛之就在与吕碧城的交往中竟然心生爱慕,对她“怨艾颠倒, 心猿意马”无奈自己早有家室,

而吕碧城在发现英敛之的心思之后也与之保持距离,这段感情就发乎情,止乎礼了。

另外,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也对吕碧华的才华十分欣赏,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

秋瑾遇难后,吕碧城因与她交往甚密而被扣上嫌疑人的帽子。

袁克文想助吕碧城脱困,他就曾向自己的父亲袁世凯求助,要救出吕碧城。

袁世凯经过调查后得知,吕碧城是因为与秋瑾的书信才被指控,便向负责审理案件的衙门说,书信来往不代表涉案,这算是证据不足。

如果真算证据的话,袁世凯自己也有很多书信,是否也要将他抓起来呢?

衙门无言以对,吕碧城由此脱险。

当时,也有人见二人意趣相投,便有心撮合,但吕碧城却回答说自己与袁克文只是知己,不能成为伴侣。

“袁家公子哥儿,只适合在欢场中偎红依翠。”

作为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花天酒地,绯闻众多,并不能达到吕碧城要求的忠诚。

于是二人便就这样错过。

四:吕碧城不婚的真相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于吕碧城有半师之谊,她见吕碧城恋爱难成,屡屡劝她将心思从学业事业上挪出一点放到婚恋上。

无奈吕碧城总是不肯听,严复无奈地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此儿不嫁,恐不寿也”。

也许是因为少女时期遭遇过退婚的奇耻大辱,吕碧城对婚姻的态度总是有些保守的。

她曾与一位诗人心意相通,但后来对方纳妾她便与之相决绝。

吕碧城对于婚姻、爱情的渴望是纯粹的,曾表明自己“不遇天人不目成”。

吕碧城出身高贵,身家丰厚,对另一半的要求:

“不在钱多少门第如何,而在文学上的地位。”

吕碧城对婚姻是渴望的,但又不肯降低自己的要求,这就使得她将独身进行到底。

不过,也有人认为,吕碧城未能走入婚姻的原因是因为性格太过强势。

吕碧城曾与出版人平襟亚打过一场“狗官司”。

起因是她为自己的爱犬与人打官司,而平襟亚主编的《笑报》却刊登了《李红郊与洋狗》一文含沙射影地讽刺吕碧城。

文中将吕碧城描述成锱铢必较的小气女人,她读后怒不可遏,自费通缉平襟亚。

为了能达到目的,吕碧城不惜以慈禧太后亲手所作的花鸟画作为赏金。

由此可见,吕碧城性格坚韧,不肯退让,或许也是她婚姻难成的原因之一,但有人有其他看法。

现代作家止庵便认为吕碧城“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又有很大的成就, 这女人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 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

1918年,吕碧城远渡重洋,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四年后在国内呆过一段时间,1928年再度赴欧洲旅游。

吕碧城偶尔在旅途中有艳遇,但都是刹那心动,都未能发展成为长期的伴侣。

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佛门,从此以法名“曼智”修行。

二战爆发后,她回到香港,在那里的东莲觉苑礼佛,过起了深入浅出的生活。

五、婚姻缺位也是完美人生

吕碧城在婚姻上的遗憾,成为了很多看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们说吕碧城终身未嫁,人生不能算完满。

而我认为,单单以个人婚姻生活的缺位而攻击他人,似乎有失偏颇。

吕碧城思想境界极高,她不是那种着眼于小情小爱的小女人。

由于曾切身体会过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她以笔为刀,向大众宣传女性的解放。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独立,走向自我发展的道路。

她热心公益,成为我国第一批倡导保护动物的人。

志存高远,有才有貌的女人,若是单单被困在家庭琐事中,似乎也是大材小用了。

吕碧城的时间用在治学、著书、游历、公益……这么算下来,留给家庭生活的时间的确是不太多了。

吕碧城少年时期经历坎坷,她曾见证家中恶戚是如何霸占自家财产,又是如何教唆外人囚禁自己母女的。

或许她早就对家庭失望了。

于她而言,婚姻的缺失正好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做自己的事情。

吕碧城学识渊博,又有游历各国的经历,也算是达到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了。

1943,60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与世长辞。

她这一生,潇洒肆意,鲜衣怒马,风华绝代,唯独,不曾轰轰烈烈爱一场。

也罢,于吕碧城而言,或许这并不是那么重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