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建立的王朝选择继承人一般都是立嫡或者是立长,但是清朝开国的前几位皇帝既非嫡子,也非长子,而是由清王朝的贵族们推选出来的。皇太极是这样的,顺治帝也是这样,就连清朝大有作为的康熙也并非嫡子或者是长子。
汉族建立的王朝选择继承人一般都是立嫡或者是立长,但是清朝开国的前几位皇帝既非嫡子,也非长子,而是由清王朝的贵族们推选出来的。
皇太极是这样的,顺治帝也是这样,就连清朝大有作为的康熙也并非嫡子或者是长子。所以康熙末年,围绕着皇位的传承,皇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到最后是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祯之间的竞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十四阿哥胤禵痛失皇位,不是输给雍正,而是输给了当时的现实需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九子夺嫡背景
要想搞清楚胤禵为什么会失败,首先需要看一下九子夺嫡的背景。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八岁登基,掌握清王朝长达61年。
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成就,可以说康熙帝完全不亚于一位开国皇帝,文功武治都是极其优秀的,拥有超人的政治手腕和政治远见。
这样一位皇帝到了晚年也由于精力不济,朝廷内外出现了很多弊病,国库空虚、官员结党营私、吏治腐败,民生凋敝等问题都浮出了水面。
康熙帝所开创出来的康熙盛世存在着极大的危机,作为皇帝的康熙自然慧眼如炬,不会不知道清王朝的弊病所在。
但是康熙老了,对很多事情都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清王朝如果想要继续兴盛下去,就需要选出一位能够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皇帝。
康熙一生生育了大量的儿子,仅存活到成年的就有24位之多。
康熙帝晚年必须要做好皇位的传承,将江山交给一位颇具能力的儿子,才能够保证清王朝的兴盛。所以老皇帝自从儿子们成年后就开始部署选择储君的事宜。
虽然康熙十四年时,康熙已经立只有一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太子了,并且从胤礽很小的时候康熙就已经在培养他作为储君的能力。
但是他却并没有将胤礽看作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他对各位阿哥都进行了很好的培养,让各位阿哥都得到了很多的历练。
这一点从康熙离开京城的时候,太子胤礽监国,而且还指派了阿哥们帮着处理政务就可以看出来,从平时阿哥们参与到政务的处理中也可以看出来。
可是康熙却没有这么做,他除了立胤礽为太子,还积极锻炼其它阿哥们的能力,使得其它阿哥们很快成长起来。
阿哥们在办皇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阿哥们之间逐渐形成了小集团,康熙的做法也让皇子们认为自己也完全拥有夺取皇位的机会。
所以围绕着皇位争夺,阿哥们形成了四大派别。分别是以大阿哥为首的“大爷党”,以太子为首的“太子党”,以四阿哥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
而参与皇位角逐的阿哥一共有九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胤、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胤禵。
历史上将康熙末年阿哥们争夺皇位的“战争”称之为“九子夺嫡”。
康熙末年之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局面,很多学者认为始作俑者其实就是康熙本人。
康熙虽然立了太子,但是又给了阿哥们锻炼的机会,让阿哥们具备了很强大的能力,而且康熙立了太子,又没有很好地维护太子的权威,导致了其它阿哥对皇位心存觊觎。
如果康熙从一开始就维护太子,不给阿哥们机会,或许九子夺嫡的事情就不会存在。阿哥们对皇位产生觊觎,于是太子成为了众矢之的,要想登上皇位,首先需要搞掉太子。
后来康熙在巡查路上生病,但是太子却没有丝毫的忧愁的样子,康熙心生不满,训斥了太子,太子竟然跟康熙顶嘴。
后来康熙发现太子晚上鬼鬼祟祟在自己的营帐周围活动,并且向帐内窥伺,于是康熙认为太子想要“弑逆”,因此将太子废掉。
第一次废太子其实已经说明了康熙与太子之间已经开始互相猜忌,太子失去了康熙的信任,所以阿哥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太子被废掉后,大阿哥胤禔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父皇立嫡不成,应该立长了,于是开始四处活动,并且利令智昏的对康熙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意思是他可以动手除掉胤礽。此话一出,让康熙十分愤怒,于是训斥了胤禔,并且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
谕旨直接断了大阿哥胤禔上位的可能,胤禔直接在九子夺嫡中出局。
后来出于种种考虑,太子重新复位,但是复位后太子与康熙之间的猜忌达到了顶峰,太子开始拉拢朝臣,希望培植出自己的势力,胤礽的举动被康熙发现,胤礽被终身圈禁。
四阿哥胤祯本来是太子党,是辅佐太子的,但是太子后来被废,胤祯才不得不考虑加入到皇位之争中。
太子被废后,胤祯表面上看在做风雅闲人,但是实际上暗地里也开始对皇位加紧争夺。
而另一支皇位的争夺集团是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八阿哥胤禩拉拢了朝廷中的大臣,在太子被废后,康熙让朝臣推举一位阿哥做太子,朝臣里一半以上人推荐了胤禩。
这让康熙很是忌惮,他忽然发现八阿哥胤禩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悄然拥有了那么大的势力。
后来在对皇位的争夺中,胤禩表现得过于明目张胆,让康熙很是不安,于是对胤禩一直打压。
后来康熙公开自己对胤禩的评价:“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这样的评价一出表明了康熙已经放弃了八阿哥胤禩,胤禩承继大统的可能性极小。
胤禩看到自己争夺皇位无望,于是又开始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于是九子夺嫡最后只剩下胤禵和胤祯之间的拼杀。
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位颇受康熙喜爱的皇子,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年纪轻轻就被赋予统领大军出征的重任,被封为“大将军王”,可见康熙对其的重视。
但是在康熙驾崩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并没有在京城,而是被派往了西北战场,远离京都。
其实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清朝的遗诏是由满、蒙、汉三种语言书成,一十四分的,要将四分内容全部不留痕迹的篡改根本不可能。
其实十四阿哥胤禵痛失皇位并非是四阿哥胤祯的阴谋诡计所致,而是康熙帝从当时的现实出发,非常慎重的选择。
胤祯继位是康熙非常慎重的选择
康熙皇帝拥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手腕,有人说,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是由于康熙帝对阿哥们的错误的培养造成的。
英明如康熙皇帝难道真的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答案是否定的,唯一可以解释康熙末年造成九子夺嫡局面的幕后推动者其实就是康熙本人。
因为这样可以为部落选择出最强有力的君王,能够很好地保证他们势力的延续。康熙皇帝怎么会不懂得阿哥们对皇位的渴望,但是为了能够选择出最优秀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
康熙皇帝不惜让自己的儿子们自相残杀,虽然看起来特别的血腥和残酷,但是却可以选择出最强有力的继承者。为了大清的万里江山,牺牲一下自己的儿子们也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九子夺嫡的始作俑者或许真的是康熙。而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就是大清的皇帝。其实康熙早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九子夺嫡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其实就是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祯之间的争夺。
当四阿哥胤祯偷偷将掌管京城防卫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收归帐下,将西北带兵的大臣年羹尧拉拢到身边的时候,康熙皇帝怎么会一点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康熙皇帝知道四爷的私下布局,但是又任由胤祯如此作为,其实这一切都已经说明,康熙已经选择了四阿哥胤祯作为自己的继承者。
胤祯的一切布局,他看在眼里,或许还会喜在心里。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评价胤禛“为人轻率”,四十八年在谕旨中评价胤禛“喜怒无定”,但是康熙去世前,评价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可见康熙对胤禛随着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喜欢。
最终康熙帝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皇位继承的遗诏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在京城的所有皇子都被控制起来,只有四阿哥胤祯可以见到康熙。
胤禵痛失皇位是输给了当时的现实需求
选择皇位的继承人可以说是老皇帝这辈子必须要做的一件关乎祖宗社稷的大事,在这样的大事上容不得半点疏忽。
选择对了继承人就可以让祖宗的江山社稷绵延无休,选择错了继承人可能就会将祖宗社稷断送。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更是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的,也就是说选择继承人需要根据当时的现实需要。
而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具有军事才能,但是当时的大清朝已经没有多少外敌需要去征讨,而且康熙对十四阿哥胤禵了解颇深,直言十四阿哥“胆子过大,胸襟狭小”。
而当时的大清,官员腐败已经十分严重,如果十四阿哥继位,面对这样的状况,不能容忍,不知道要多流多少血,所以十四阿哥胤禵不太适合当时的大清。
只有四阿哥胤祯,有着“冷面王爷”的称号,心机深沉,做事有始有终,具有强大的政治手腕和政治头脑,而且从来不怕得罪人。
这是八阿哥胤禩所不具备的,也是十四阿哥胤禵所不能做到的。
结合当时清朝的具体状况和胤祯继位后的作为,就可以看出康熙帝选择胤祯是非常明智的。
当时的清王朝看似来歌舞升平,但是繁华的景象下隐藏着诸多的危机,如果这些危机处理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为灭亡的导火索。
最重要的还是要开源,而开源就需要增加收入,而国家收入有来源肯定就会有人失去一些收入。
失去一部分收入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就会得罪一批人,这样就需要继承者不惧怕得罪人,不惧怕一切流言蜚语,具有铁一般的意志,而胤祯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想要扼杀住结党营私的弊端,就需要继承者具备铁腕,对结党营私的官员进行严厉的处罚,所以这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
而具备“冷面王爷”称号的胤祯,恰好比起胤禵更加适合去做这件事。
做官就是为了发财这样的理念让很多官员不思进取,追求奢靡的生活,于是搜刮百姓,贪污官银。
如果想要扼杀住腐败的歪风,也需要拥有铁腕的继承者,将贪官该杀杀,该抓抓,惧怕得罪人,没有铁一般的意志和能力,根本做不成这样的事情。
但是杀得太多,抓得太多又会让人心浮动,所以又需要执政者拥有一定的胸襟,包容犯小错的臣子,这一点是十四阿哥无法做到的。
而此时国家还需要增加国库收入,而衰败的经济和穷困的人民已经无力承担更多的税赋,此时如果想要增加财政收入就需要另辟蹊径,损害到一些统治阶级的利益。
搞不好是会出大事的,这也需要继承者拥有政治铁腕,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毅力。
康熙的眼光是毒辣的,最终选择了四阿哥胤祯,使得胤祯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其实这是时代的呼唤,胤禵之所以痛失皇位,其实是输给了当时的现实需要。
历史证明康熙的选择非常正确
事实证明,康熙的选择十分明智,雍正皇帝继位后,面对着糟糕的局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火耗归公。火耗银子在雍正之前的大清朝都是归地方官员所有,所以地方官员有的富得流油。雍正进行改革,明确了火耗银子需要归国家所有,损害了地方官员的利益,但是却让国库能够充盈起来。
2、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在雍正之前,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就可以不用缴纳税赋,但是雍正却要读书人像普通农民一样缴纳皇粮国税,严重损害了读书人的利益。
4、改土归流。土司是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称呼,雍正帝之前土司们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拥有绝对的自治权,但是改革后,雍正取消了土司的自治权,一切都要听从皇帝的号令,损害了土司们的利益,当然会得到他们的反对。
通过以上各项改革政策,雍正充盈了国库,保护了百姓利益,打击了有钱人的特权,触及了一些统治阶层的利益。
雍正的改革措施的推进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雍正皇帝用自己的魄力和铁腕,将这些措施推行到底。
为了改革成功雍正宁愿背负骂名,将反对者杀伐决断。
雍正帝是一个特别勤勉的帝王,勤勉的程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天处理政务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早晨五点钟就起床工作。
一年当中只有除夕、冬至和过生日这三天不工作,热河行宫是皇帝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但是雍正在位13年,从来就没有去过。
遗憾的是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57岁时突然离世,有人说是被累死的,也有人说是因为改革触及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被人害死的。
所以说十四阿哥胤禵痛失皇位:不是输给雍正,而是输给了当时的现实需求,不是十四阿哥不够优秀,而是四阿哥更加适合当时的需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а√天堂网www最新版地址在线iOS版是一款当下非常火热的视频播放软件,这里面提供了各种...
第一章中玩家获得了附身、时间回溯、电话穿梭的能力,从而击败了杀手,改写眼前的红发少...
《最终幻想16》中总共有32只恶名精英(莫古力讨伐板任务),完成所有恶名精英的讨伐任务...
王者荣耀五一劳动节未成年游戏时长是多少-王者荣耀五一劳动节未成年游戏时长分享!小编分...
西服定制一般都多少钱?中低档西服价格:1000-2000元;中档西服价格:2000元左右;高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