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契丹:哥伦布苦寻的“新大陆”,英国探险家的东方之旅

发布时间:2023-06-08 16:51:28 发布人:hao168

文|谦语谈书风编辑|谦语谈书风英国人最早知道契丹,应源自1141年西辽契丹王耶律大石率部打败了塞尔柱突厥人之役。耶律大石由于此役被西欧“十字军”国度神化成了拯救基督徒和协助十字军东征的“约翰长老”,其

文|谦语谈书风

编辑|谦语谈书风

英国人最早知道契丹,应源自1141年西辽契丹王耶律大石率部打败了塞尔柱突厥人之役。耶律大石由于此役被西欧“十字军”国度神化成了拯救基督徒和协助十字军东征的“约翰长老”,其所建立的西辽契丹也成了基督教的圣地。

寻找东方契丹

15世纪末,具备了远航能力的信奉新教的英国航海者梦想通过东北或西北海域以找到一条通往东方契丹的捷径,打破天主教势力对通往东方航道的垄断。这种寻梦型的海外探险持续了三个世纪,虽未打通去东方的新航路,英国人却因寻找契丹而收获了大量的财富和领地,最终认识到了所谓的契丹就是中国。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曾于916年建立了辽国。辽灭亡前,辽皇族耶律大石为躲避金兵,之后建立崭新的政权。随后耶律大石再次率兵向西出发,并在1131年正式称帝,又先后征服了周边的几个王国,突厥语称之为葛儿汗,建立起政权,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

建立契丹王朝

1141年,耶律大石在中亚河中地区卡特万打败了塞尔柱突厥王朝的苏丹·桑加尔,迫使塞尔柱王朝退出了河中地区。该信息传播到西方后引起了极大震动,因耶律大石“葛儿汗”的读音与“Johan”相近,所以被西欧社会想象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约翰长老”,其所建立的西辽契丹也是天大的喜讯,“十字军”国度皆无比振奋。

由此开始,“寻找同盟者约翰长老和富饶的契丹(Cathay)”成为西欧许多航海家远航探险的终极理想。“约翰长老的传说源自于契丹历史,约翰长老打败苏丹的胜利消息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持久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被人们传颂和讴歌。找到他及所谓的契丹国是法国人和教皇使者远赴大汗宫廷的主要动因,也是随后几个世纪葡萄牙航海者远航发现好望角和海路到达印度的主要动因。

英国是派出“十字军”的国度之一,“同盟者约翰长老”及其统治的契丹国可能早在12世纪就已传播到了英国。然而令英国人感到切实震撼的东方信息并非来自契丹,而是半个多世纪后入侵欧洲的鞑靼(Tartarie)。1236年至1237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和速不台继1218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再度指挥蒙古大军主力继续向西进攻,战无不克,令欧洲人极度震惊。

这些契丹人身材娇小,说话用鼻音。有着东方人普遍都有的小眼睛。这些契丹人手艺巧,思维灵活,极其精通药草方面的医术,往往只需要按个脉搏就能判断病情。这些并不确切的信息使英国人对东方充满了幻想。

契丹“富甲天下”的传闻是英国人构建“契丹梦”的肇始,契丹取代了鞑靼成为英国人更加关注的理想目标。培根是最早向本国人介绍契丹的名家,他为英国人提供了一个东方族群生活的全景和想象的源泉。但由于该书最早是由拉丁文出版的,且未能逃脱出经院哲学家的视野和管辖范畴,因而只有少数人才可能接触到,因而其影响力有限。

契丹名声传至西方

契丹真正广为英国人所知,主要是得益于《马可·波罗游记》。13世纪末流行的《马可·波罗游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契丹国形象,与此前的卢布鲁克等人的记述大体相符,契丹的可信度因而增加。

基于卢布鲁克、鄂多立克、曼德维尔等游记作家的宣传,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人认定穆斯林势力之外还有一群同道中人,他们就居住在那个叫做鞑靼和契丹的东方。在他们幻想着能与之联合起来消灭穆斯林之际,鞑靼国也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1287年,伊利汗阿鲁浑欲联合“十字军”攻取耶路撒冷和叙利亚,遂遣一使团赴罗马教廷和英法等国游说。团长是一位名叫列班·扫马的出生在北京的景教徒。扫马一行人到了落马之后,正好遇到教皇之位空虚,于是他们赶到巴黎朝见君王,并献上了国书和礼物。

之后扫马在法国南部的波尔多见到了英王。会见过程虽为扫马所记,但原稿已佚,且英文原始文献中尚未发现对此事的记述。

总的来说,英国人对契丹的印象就是对东方的印象,契丹在英国人的眼中是模糊且神秘的地学概念,人们对其充满了探寻热望。这种探寻欲随着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后开始付诸行动。英王亨利七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禁止羊毛等原材料出口,大力扶植呢绒制造业,以出口呢绒换取货币。

英国的各行业因而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英国航海业开始迅猛前进。亨利七世为了扩大远洋贸易,奖励建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

英国商船开始出现。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升,英国的远洋探险和欧洲临海国家一样开始蓬勃发展,其探险的原始动力和终极目标就是“黄金遍地的契丹国”。

葡萄牙人探索契丹

在契丹梦的牵引下,1487年,葡萄牙人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受雇于西班牙的哥伦布意外地发现了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桑给巴尔,横渡印度洋至印度古里,从东方攫取了大量的香料后返航,东西方海上航线再次打通。

1522年,麦哲伦远航队带着发现以麦哲伦名字命名的海峡的消息返回塞维利亚。受困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对东方海上航线的控制,英国无法循着南行好望角的路去寻找契丹。但英国航海者从麦哲伦的航海得出推论,由东北或西北而上通过美洲应有一条与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相对的航线可达契丹。

且南方沿海气候炎热,不适合做皮毛及纺织品出口生意,因此北上逾寒冷海域赴契丹更符合英国国情。于是英国把寻找西北至契丹的航线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深信,通过西北或东北航路绕过北冰洋就一定可以到达契丹。

1553年,休·威洛比与钱瑟勒率探险船队和许多自愿加入的商人在商人公司的支持下向东北航行,“资深的地理学家们使商人确信通过欧洲大陆北部宽广的未知水域就是到达契丹的捷径。”他们继俄罗斯后首次发现了新的岛。后钱瑟勒领队的“慈善号”与威洛比船队失散。

不幸的是,威洛比的船队消失在挪威西北海岸的暴风雨中,船员全部遇难,而钱瑟勒则顺利地抵达俄罗斯,并与之建立了贸易关系,打通了英俄新航路。英俄新航路打通后,有关契丹(中国)的讯息即由陆路抵达俄罗斯后再间接地转至英国。因俄语一直把中国称作契丹,因此英国更加确信由俄国传来的源源不断地有关的信息充分证实了契丹的存在和繁荣。

Китай的称谓误导了英国人,使其更加坚定了寻找契丹的信念。英国商人和探险家在忙于英俄贸易的同时又试图陆路穿过俄国赴波斯和“契丹”。1557年5月英国探险家詹金森率4艘船抵达白海,在莫斯科登陆后在那里过冬。

次年春,他沿着伏尔加河航至里海东岸。然后穿越沙漠到达阿姆河中游流域的城市布哈拉。詹金森在此因听说东去契丹的路上战争不息,便原路返回。詹金森开创并精准描述了英俄之间的航道,成为以亲身经历描述俄罗斯东部地区状况的首位英国人。

也是第一个循伏尔加河而上、首航里海并描述沿岸风情的英国人。詹金森尝试用以这种水陆兼程的方式到达契丹,但更多的英国航海者意识到这条看似可行的通往契丹之路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根本不能发挥英国的海上航运优势。

英国开辟寻找契丹新航道

1588年夏,英国舰队在荷兰舰队的配合下打败了西班牙的海军,从此西班牙和葡萄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英国和荷兰代之而起。随着海上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地理知识逐渐丰富,英国探险者寻找西北航路的热情再度高涨,他们相信英国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契丹的捷径。

1631年卢克·福克斯(LukeFoxe)受遣再度探寻西北航道。福克斯纵行贯穿了哈得逊湾,横渡福克斯海峡,到达了北极圈,发现了巴芬岛西南凸出的福克斯半岛,同时得出了哈得逊湾西岸没有西北通道的结论。

西北航路看来似乎只能在北极圈内尚未被深入探察过的福克斯湾沿岸寻找了。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海外其他领域的扩张突飞猛进,英国暂时搁浅了西北航路的探险计划。两个世纪后的1805年12月21日,英将纳尔逊(HoratioNelson,1758-1805)率领英国舰队在西班牙大西洋岸的特拉法加海角(TrafalgarCape)击溃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英国海上霸权确立,英国航海技术和实力又大幅增强,西北航路的探险活动又再度兴起。

其中最悲壮的探险就是1845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SirJohnFranklin)率领的两艘探寻西北航路的蒸汽船共129人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富兰克林的悲剧彻底证实了西北航路因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打通。接近三个世纪的西北航路的探险活动使英国毫无争议地成为西北海域探险的主角,同时也间接证实了契丹(中国)对英国曾经产生了巨大且持久的诱惑力。

结语

总之,英国最早认识和知道的契丹源于西辽王耶律大石与突厥人之役,当时的契丹在英国人心中是充满宗教救赎希望的模糊的地理概念。后来经过数部传奇式游记的虚构和渲染,契丹变成了英国人眼中的富甲天下的东方理想国,成为激励英国航海探险的终极目标和源动力,此时的契丹已不再与西辽契丹有任何关联,而是被假定成了中国北部的邻国。

进入16世纪以后,在华传教士反馈说契丹与中国本为一地,英国国内对此说展开了长久的论争,很多人仍坚信契丹的存在更主要的原因是不想放弃英国海外探险的源动力,尽管他们早已把对东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